一种防滑用扶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577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用扶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管和连接管,所述手把管上设置有波谷状的槽口,所述波谷状的槽口的波谷数量不少于4个,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边缘采用弧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波谷状的槽口能够让手指较为舒适的抓牢,且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两边相对手把管较粗的连接管能够在车速变化的时候给乘客一定的外力,让乘客不易失去稳定。连接管两端的弧状结构可以避免在连接管给乘客外力时由于边缘处的菱角而伤到手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用扶手管
本技术属于管材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防滑用扶手管。
技术介绍
扶手管在公交车上以及地铁等交通工具上都是常用的工具,目前常见的扶手管都是简简单单的一根圆形管道,手不易抓牢,而且一旦发生急刹等情况,很容易托手。此外,地铁上也有类似的悬挂式塑料扶手装置,此装置抓起来不是很舒服,而且在车启动和停止的时候,由于是悬挂式的,因此很难很好的让乘客稳住,经常会出现晃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为有效地防滑用扶手管。为了实现所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滑用扶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管和连接管,所述手把管上设置有波谷状的槽口,所述波谷状的槽口的波谷数量不少于4个,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边缘采用弧状结构。前述的一种防滑用扶手管,所述波谷状的槽口的波谷数量为4个。前述的一种防滑用扶手管,所述波谷状的槽口上的波谷深1cm,波谷与波谷的间隔为 3cm。前述的一种防滑用扶手管,所述手把管和连接管间隔相连。前述的一种防滑用扶手管,所述手把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处位于连接管的纵截面的中心。前述的一种防滑用扶手管,所述连接管的半径比手把管的半径大3cm。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波谷状的槽口能够让手指较为舒适的抓牢,且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两边相对手把管较粗的连接管能够在车速变化的时候给乘客一定的外力,让乘客不易失去稳定。连接管两端的弧状结构可以避免在连接管给乘客外力时由于边缘处的菱角而伤到手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截面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手把管,2-弧状结构,3-波谷状的槽口,4-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防滑用扶手管,包括:包括:手把管I和连接管4,所述手把管I上设置有波谷状的槽口 3,所述波谷状的槽口 3的波谷数量不少于4个,所述连接管4的两端边缘采用弧状结构2。波谷状的槽口 3在手把管I上设置有不少于4个,这样便于乘客抓牢,而且两端的连接管4靠的近,在连接管4的半径比手把管大的情况下,车度变化明显时能够给乘客一定的外力。为了便于两端连接管4更好地起到施加外力的作用,波谷状的槽口 3在手把管I上设置为4个。连接管4的两端边缘采取弧状结构4,能够避免由于连接管4施加外力时弄上手腕的情况发生。波谷状的槽口 4上的波谷深1cm,波谷与波谷的间隔为3cm。这样的距离能够使得大多数人都较为舒适的抓住手把管。手把管I和连接管4间隔相连。手把管I与连接管4的连接处位于连接管4的纵截面的中心。连接管4的半径比手把管I的半径大3cm。这样在连接管4施加外力时更加容易和均匀。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用扶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管和连接管,所述手把管上设置有波谷状的槽口,所述波谷状的槽口的波谷数量不少于4个,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边缘采用弧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用扶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管和连接管,所述手把管上设置有波谷状的槽口,所述波谷状的槽口的波谷数量不少于4个,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边缘采用弧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用扶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谷状的槽口的波谷数量为4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用扶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谷状的槽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林华龚立新田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海龙张家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