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兆桢专利>正文

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2395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反应釜,储能装置,所述反应釜的进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管道相通,所述反应釜的出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道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循环装置,由于所述反应釜的进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管道相通,所述反应釜的出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道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循环装置,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形成循环管路,反应釜需要冷却时,可先将加热的导热介质存储在储能装置内,当反应釜需要加热时,再将储能装置内的导热介质循环到反应釜内,对导热介质的余热进行利用,减少电资源的消耗,大大节约了能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热传导循环装置,属于热传导设备的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加热装置,利用电能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再通过导热介质传导对等加热的产品进行加热。传统的反应釜工作时,完全依靠电能对常温状态下的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电能消耗大,且升温速度慢,对产品的品质有较大影响;不加热时,温度下降,大量的热被浪费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本加热装置可对反应釜的热能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大大节约了电能;且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其中,包括反应釜,储能装置,所述反应釜的进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管道相通,所述反应釜的出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道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循环装置。上述的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循环装置为泵或单向阀。上述的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储能装置为罐体,所述罐体外周设有保温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反应釜的进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管道相通,所述反应釜的出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道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循环装置,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形成循环管路,反应釜需要冷却时,可先将加热的导热介质存储在储能装置内,当反应釜需要加热时,再将储能装置内的导热介质循环到反应釜内,对导热介质的余热进行利用,减少电资源的消耗,大大节约的能源;且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反应釜I,储能装置2,所述反应釜I的进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2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管道3相通,所述反应釜I的出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2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道4相通,所述第二管道4上设有循环装置5。反应釜I需要冷却时,可先将加热的导热介质存储在储能装置2内,当反应釜I需要加热时,再将储能装置2内的导热介质循环到反应釜I内,利用导热介质的热量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对导热介质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减少电资源的消耗,大大节约的能源;且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循环装置5为泵或单向阀。所述储能装置不受限制,可以是存储罐也可以是另一个待加热的反应釜,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2为罐体,所述罐体外周设有保温层21。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储能装置,所述反应釜的进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管道相通,所述反应釜的出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道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循环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热介质储能及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储能装置,所述反应釜的进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管道相通,所述反应釜的出油口与所述储能装置的进油口通过第二管道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桢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王兆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