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炭发酵制备的腐植酸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1465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0:31
一种泥炭发酵制备的腐植酸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泥炭粉粉碎,比加入糖蜜,再接入混合菌液,发酵得发酵泥炭;依次将草木灰、熟石灰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加海藻精,再加发酵泥炭,充分反应后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导入乳化罐中,依次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胺鲜酯、5-硝基愈创木酚钠,乳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提高腐植酸、水溶性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氨基酸等有小分子有机物,并与海藻精中的海藻多糖、藻朊酸等进行聚合,这些有机分子聚合物与N、P、K等进行螯合,得到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螯合分子,增强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效率,有效减少肥料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肥料,具体为。
技术介绍
化学肥料为近现代农业发展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首先,造成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浪费;其次,化学物质杀死了有益的动物、微生物,打破农业的生态平衡,导致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农作物品质降低,食品和地下水等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据相关专家分析,过量使用化肥,导致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1.46%~2.84% ;导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中国⑶P的0.5%~1%。传统有机肥经常出现发酵不彻底,在储藏、运输、施用中二次发酵,不利于运输和使用。传统有机肥肥效慢,不能及时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我国科技部和商务部《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3)中有关新型肥料目录中就有腐植酸肥料,以泥炭、褐煤、风化煤等为主要原料,经过不同化学处理或再掺入无机肥料而制成的。有刺激植物生长、改善土壤性质和提供少量养分作用,改善作物品质, 增强作物抗逆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各种肥料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复混肥料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针对地添加植物天然提取物,尤其是海洋生物提取物,有效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消除积存在植物体内的有害因子及生理病害,促进植物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实现高效、特效环保的功能性复合肥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泥炭发酵制备的腐植酸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其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泥炭粉20~25份草木灰10~15份熟石灰1~5份海藻精5~12份尿素10~15份磷酸二氢钾5~10份硫酸镁2~8份胺鲜酯0.01~0.1份5-硝基愈创木酚钠0.01~0.03份所述的泥炭粉为含腐殖酸40~45wt%的泥炭粉。所述的海藻精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海藻精(即农业部官方命名为含海藻酸钠水溶肥料的产品),但优选碱法提取的海藻精,海藻酸含量^ 10%, PH=IO~13 ;进一步的,优选的海藻精为青岛鲸灵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名为“海藻(酸)精几-01 (大片),,的海藻精。其制备步骤分为泥炭发酵、螯合、乳化反应三步;(I)泥炭发酵将含腐植酸40~45%的泥炭粉粉碎至100目以下,按照泥炭:糖蜜=100:1的质量比加入糖蜜,接入混合菌液至混合物含水量为80wt%~90wt%,在27~33°C下发酵5~ 6天,得发酵泥炭;(2)螯合反应在反应釜中,依次将草木灰、熟石灰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Ih后加入海藻精,充分搅拌30min,再加入发酵泥炭,在温度60V~70°C条件充分反应,待pH=6.0~7.2, 反应停止,取上清液;草木灰、熟石灰和去离子水三者的质量比为(10~15): (I~5): (40 ~50);(3)乳化反应将上清液导入乳化罐中,依次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胺鲜酯、5-硝基愈创木酚钠,乳化lOmin,调节pH=6.0~7.0。所述的混合菌液是这样制得的:a.制备种子液分别将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抱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侧抱短芽抱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地衣芽 抱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活化至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小时,分别挑取大的单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液中,27°C,170rpm震荡培养18小时,得OD62tl=0.6-1.0的种子液;所述的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以I升水的量计组分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 15-20g,蒸馏水1000mL,pH=7.0-7.2121°C灭菌30min ;所述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以I升水的量计组分为:牛肉膏3g,蛋白胨IOg,氯化钠5g,蒸懼水1000mL,pH=7.0-7.2121。。灭菌30min ;b.制菌液I取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菌种子液,每种种子液接种量为5wt%~10wt%,一起接种至培养基I中,28°C 170rpm震荡培养24小时,得到菌液I ;所述的培养基I成分为:玉米粉20g/L,酵母膏6g/L,磷酸二氢钾2g/L,硫酸亚铁 0.2g/L,硫酸锌0.05g/L,硫酸锰0.5g/L,硫酸镁0.3g/L,柠檬酸钠5g/L,余量为水;c.制菌液 II取巨大芽孢杆菌、侧芽芽孢杆菌种子液,种子液接种量为5wt%~10wt%,一起接种至培养基II中,170rpm震荡培养24小时,得到菌液II ;所述的培养基II成分为:玉米粉15g/L,豆饼粉20g/L,碳酸钙6g/L,磷酸氢二钾 3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0.5g/L,酵母膏2g/L,硫酸锰lg/L,硫酸亚铁0.lg/L,柠檬酸钠5g/L,余量为水;d.制混合菌液 将菌液I和菌液II混合,加入100倍体积的水稀释,制得混合菌液。本专利技术同时要求保护利用上述方法所制得的一种泥炭发酵制备的腐植酸复合液体肥料。所述的液体肥料中水溶性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10.88wt%、0.76wt%U5.31wt%,腐植酸含量为65wt%-70wt%。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混合菌液发酵的方式有效提高腐植酸、水溶性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氨基酸等有小分子有机物,并与海藻精中的海藻多糖、藻朊酸等进行聚合,这些有机分子聚合物与N、P、K等进行螯合,得到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螯合分子,增强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效率,有效减少肥料流失。更具体的:(I)经检测,水溶性氮、磷、钾养分含量由原来泥炭粉中的0.91%、0.15%、1.32%,提高到10.88%,0.76%、15.31%,腐植酸含量由原来的泥炭粉中40%_45%提高到65%_70%。(附具体测定方法I)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炭发酵制备的腐植酸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其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泥炭粉20~25份草木灰10~15份熟石灰1~5份海藻精5~12份尿素10~15份磷酸二氢钾5~10份硫酸镁2~8份胺鲜酯0.01~0.1份5?硝基愈创木酚钠0.01~0.03份其制备步骤分为泥炭发酵、螯合、乳化反应三步;(1)泥炭发酵将泥炭粉粉碎至100目以下,按照泥炭:糖蜜=100:1的质量比加入糖蜜,接入混合菌液至混合物含水量为80wt%~90wt%,在27~33℃下发酵5~6天,得发酵泥炭;(2)螯合反应在反应釜中,依次将草木灰、熟石灰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1h后加入海藻精,充分搅拌30min,再加入发酵泥炭,在温度60℃~70℃条件充分反应,待pH=6.0~7.2,反应停止,取上清液;草木灰、熟石灰和去离子水三者的质量比为(10~15):(1~5):(40~50);(3)乳化反应将上清液导入乳化罐中,依次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胺鲜酯、5?硝基愈创木酚钠,乳化10min,调节pH=6.0~7.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炭发酵制备的腐植酸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其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 泥炭粉20~25份草木灰10~15份熟石灰I~5份海藻精5~12份尿素10~15份磷酸二氢钾5~10份硫酸镁2~8份胺鲜酯0.01~0.1份5-硝基愈创木酚钠0.01-0.03份其制备步骤分为泥炭发酵、螯合、乳化反应三步;(1)泥炭发酵将泥炭粉粉碎至100目以下,按照泥炭:糖蜜=100:1的质量比加入糖蜜,接入混合菌液至混合物含水量为80wt%~90wt%,在27~33°C下发酵5~6天,得发酵泥炭;(2)螯合反应 在反应釜中,依次将草木灰、熟石灰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Ih后加入海藻精,充分搅拌30min,再加入发酵泥炭,在温度60°C~70°C条件充分反应,待pH=6.0~7.2,反应停止,取上清液;草木灰、熟石灰和去离子水三者的质量比为(10~15): (I~5):(40~ 50);(3)乳化反应将上清液导入乳化罐中,依次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胺鲜酯、5-硝基愈创木酚钠,乳化lOmin,调节pH=6.0~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炭发酵制备的腐植酸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菌液是这样制得的:a.制备种子液分别将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活化至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小时,分别挑取大的单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汁培养基中, 270C,170rpm震荡培养18小时,得OD62tl=0.6-1.0的种子液;所述的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以I升水的量计组分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 pH7.0-7.2、121°C灭菌30min ;所述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以I升水的量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能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康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