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秀英专利>正文

一种螺旋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0311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螺旋绕线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分隔器,第一电机的电机转轴上设有转动头,环绕转动头设有凹槽;第二电机的电机转轴上设有转盘;以及分隔器上设有活动连接的且与凹槽相匹配的尖端;所述转盘边缘与转动头的侧壁对压贴合,所述尖端伸入凹槽内并活动调节与凹槽的相对位置,该螺旋绕线装置结构简单实用,绕线效率高,螺旋绕线的节距也更均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热丝绕线装置,尤其是一种螺旋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绕丝方法是将电阻发热丝绕成螺旋状,然后拉开一定的间距,这样绕出的发热丝拉伸的节距不均匀,容易变形;且对于扁平状的发热丝,目前没有专门的设备进行螺旋绕线,使用传统的绕线方法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螺旋绕线装置,方便绕制螺旋状结构的发热丝,克服螺旋绕线不均匀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螺旋绕线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分隔器,第一电机的电机转轴上设有转动头,环绕转动头设有凹槽;第二电机的电机转轴上设有转盘;以及分隔器上设有活动连接的且与凹槽相匹配的尖端;所述转盘边缘与转动头的侧壁对压贴合,所述尖端伸入凹槽内并活动调节与凹槽的相对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为塑料圆盘,其边缘厚度与转动头侧壁相匹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头的前端呈锥形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尖端呈锥形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转轴转动的线速度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两电机带动转动头和转盘夹紧发热丝,转动过程发热丝不断绕在转动头上形成螺旋状绕线结构,同时分隔器通过尖端隔开螺旋相邻的绕环,且利用尖端插入凹槽的深浅程度来调节隔开的间距,结构简单实用,绕线效率高,螺旋绕线的节距也更均匀。【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工作时的绕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螺旋绕线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和分隔器3,第一电机I的电机转轴上设有转动头11,环绕转动头11设有凹槽12 ;第二电机2的电机转轴上设有转盘21 ;以及分隔器3上设有活动连接的且与凹槽12相匹配的尖端31,尖端31呈锥形结构,操作时,所述转盘21边缘与转动头11的侧壁对压贴合夹紧发热丝4进行转动环绕,所述尖端31伸入凹槽12内并活动调节与凹槽12的相对位置,分隔器3通过尖端31隔开螺旋相邻的绕环,且利用尖端31插入凹槽12的深浅程度来调节隔开的间距。在转动绕线过程中,为了保护发热丝4不被压坏,所述转盘21为塑料圆盘,其边缘厚度与转动头11侧壁相匹配,使其与转动头11压合更紧密,转动缠绕发热丝4时也更稳定,不会压损发热丝4。优选地,所述转动头11的前端呈锥形结构,成型的发热丝4在转动过程不断往转动头11前端推移,前端呈锥形不会影响其螺旋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I与第二电机2的电机转轴转动的线速度相同,这样才能保持夹紧发热丝4以匀速转动缠绕,否则,如果夹紧点两侧速度不一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磨损发热丝4,绕制效果不理想。参照图2所示,上述结构的螺旋绕线装置,工作时,通过两电机带动转动头11和转盘21夹紧发热丝4不断转动环绕在转动头11上,形成螺旋状绕线结构,同时通过分隔器3在环绕时隔开一定的间距,且调节尖端31与凹槽12的相对位置以改变间距的大小,结构中也可以通过置换不同直径的转动头11来改变螺旋结构的截面大小,该螺旋绕线装置结构简单实用,绕线效率高,螺旋绕线的节距也更均匀。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1),其电机转轴上设有转动头(11),环绕转动头(11)设有凹槽(12);第二电机(2),其电机转轴上设有转盘(21);以及,分隔器(3),设有活动连接的且与凹槽(12)相匹配的尖端(31);????所述转盘(21)边缘与转动头(11)的侧壁对压贴合,所述尖端(31)伸入凹槽(12)内并活动调节与凹槽(12)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机(1),其电机转轴上设有转动头(11),环绕转动头(11)设有凹槽(12); 第二电机(2),其电机转轴上设有转盘(21);以及, 分隔器(3),设有活动连接的且与凹槽(12)相匹配的尖端(31); 所述转盘(21)边缘与转动头(11)的侧壁对压贴合,所述尖端(31)伸入凹槽(12)内并活动调节与凹槽(12)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圳
申请(专利权)人:张秀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