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经东专利>正文

真空式外覆共挤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991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式外覆共挤模,具有模体,模体内有中套和内套,在所述的模体、中套和内套间设有二个流道,所述流道通过口模形成出口。所述的模体后侧连接有与内管相连通的真空装置,所述的真空装置具有真空筒,真空筒上设有真空泵接口、调节阀和真空显示器。真空筒的一端与模体的后侧连接,另一端有容内管通过的内孔,端面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面装有压圈,所述压圈与真空筒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塑料内管形成真空,当包覆在内管上的外塑离模后,在大气的均匀压力下紧密地包覆在内管上,从而解决了外塑层与内管之间容易产生脱胶和粘合不均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管加工设备中的管材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真空原理的外覆共挤模。
技术介绍
在生产复合管的过程中,现有技术的外覆模具,其外塑层与外胶层是通过二套模具依次包覆于内管上,由于内胶层较薄,使得生产工艺复杂,操作困难,因此内管经外覆模包覆塑料后常常会产生脱胶、粘合不均等情况。分析其原因:一是外塑层脱离模具后因无外力施压,外塑层与内管无法确保紧密贴合,就可能产生脱胶现象;二是外塑层较厚,脱离模具后因其重力作用产生下垂,这样虽然内管上侧与外塑能紧密粘合,但内管下侧与外塑就会出现脱离现象,由此产生粘合不均,因而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以致影响复合管的连续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开发一种内、外管层粘合均匀、紧密的真空式外覆共挤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真空式外覆共挤模,具有模体,模体内有中套和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体、中套和内套间设有二个流道,所述流道通过口模形成出口;所述的模体后侧连接有与内管相连通的真空装置。在模体与中套之间有塑料流道,在中套与内套之间有胶水流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为优选,所述的真空装置具有真空筒,真空筒上设有真空泵接口、调节阀和真空显示器。作为优选,所述的真空筒一端的连接板与模体后侧用螺栓连接;真空筒-->的另一端有容内管通过的内孔,端面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面装有压圈,所述压圈与真空筒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真空设备的方形连接板(内凹)与模体的方形端用螺栓相连。因此,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塑料内管形成真空,当包覆在内管上的外塑离模后,在大气的均匀压力下紧密地包覆在内管上,从而解决了外塑层与内管之间容易产生脱胶和粘合不均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真空式外覆共挤模如图1所示的真空式外覆共挤模,包括外覆共挤模和真空装置。外覆共挤模包括与模架相连的模体6,模体内有中套5,中套内有内套4,前面有口模8,口模上有调节座7。在模体6与中套5之间有塑料流道,在中套5与内套4之间有胶水流道,流道通过口模8将塑料与胶水复合,实现塑胶共挤。真空装置包括真空筒11,真空泵接口10,真空筒上装有真空显示器2,调节阀3。真空筒11一端的方形连接板(内凹)与模体的方形端用螺栓相连;真空筒11的另一端有容内管9通过的内孔,端面有密封圈1,密封圈外面有压圈12,采用螺钉连接,使之形成密封面。使用时,当内管9穿入真空装置和模具后,开启真空泵,在真空筒内腔形成真空,其真空度可通过调节阀3进行调节并用真空表显示真空值,这样外塑离模后在大气的均匀压力下紧密地包覆在内管上,从而解决了外塑与内管容易脱离的上述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式外覆共挤模,具有安装在模架上的模体(6),模体内有中套(5)和内套(4),前面有口模(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模体(6)、中套(5)和内套(4)间设有二个流道,所述流道通过口模(8)形成出口;所述的模体后侧连接有与内管(9)相连通的真空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式外覆共挤模,具有安装在模架上的模体(6),模体内有中套(5)和内套(4),前面有口模(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模体(6)、中套(5)和内套(4)间设有二个流道,所述流道通过口模(8)形成出口;所述的模体后侧连接有与内管(9)相连通的真空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外覆共挤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芝周建林施经东
申请(专利权)人:施经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