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9600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如下结构:衬底、阳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均匀的有机发光二极管(0LED)。
技术介绍
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并且其制造方法简单、功耗低、颜色丰富、适用于柔性衬底与大面积显示等,备受业界关注,因此它也一直被业内人士所看好。OLED的两个电极分别为阴电极和阳电极,为了增加元件的发光效率,在阴电极处,电子与空穴的注入通常需要低功函数;而在阳电极处,却需要高功函数;业内一般采用金属单质作为阴电极,而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 ΙΤ0)来作为阳电极;ΙΤ0具有高透射率、低电阻率及高功函数等优点,因此业内通常采用ITO来制作OLED的阳电极。目前,为了提高该ITO阳电极的功函数,业界通常对ITO阳电极的表面进行氧等离子或紫外线/臭氧处理,以提高氧化铟锡层的含氧量,进而提高该阳电极12的功函数。或者,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295771A公开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阳电极的制备方法,其在该阳电极沉积过程中通入氧气或水蒸气或二者的混合气,使该阳电极内部与表面的含氧量皆增加,进而使提高阳电极的功函数。然而,上述两种方法虽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阳电极的功函数,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氧等离子体处理能清洁ITO表面有机杂质,使ITO表面终端氧成份增加,进而表面极化增强,从而提高ITO表面功函数,但是氧等离子体对ITO表面的轰击会造成表面光滑度下降,这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功函数的增加效应。紫外光/臭氧处理实际上并不能增加ITO表面的功函数,其实际上仅能清洁ITO表面的有机杂质,去除了有机杂质对功函数的提高作用非常有限。而在阳电极沉积过程中通入氧气或水蒸气的混合气,其工艺周期较长,不利于提闻生广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并且降低其启动电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如下结构:衬底、阳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电极;其中,阳电极由ITO材料构成,其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 ITO层及其上的第二 ITO层;所述第一 ITO层的厚度为阳电极厚度的1/3-1/2,所述第二 ITO层的厚度为阳电极厚度的 1/2-2/3。其中阴电极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阴电极层及其上的第二阴电极层;其中,第一阴电极层由Ag、Al、Ca、In、Li或Mg中的一种构成,第二阴电极层由Mg-Ag合金或Mg-Al构成;所述第一阴电极层的厚度为阴电极厚度的1/2,第二阴电极层的厚度为阴电极厚度的1/2。其中,第一 ITO层在水蒸气氛围中沉积ITO材料而形成,并且其表面进行了第一次处理;第二 ITO层在水蒸气氛围中沉积ITO材料而形成,并且其表面进行了第二次处理;其中第一 ITO层经由:在沉积腔内通入水蒸气,在水蒸气的氛围下沉积ITO材料至发光二极管的功能层上而形成;第一次处理是在等离子体腔中通过氧气,使得氧气等离子体化后对第一 ITO层表面进行处理;第二 ITO层经由:在沉积腔内通入水蒸气,在水蒸气的氛围下沉积ITO材料至第一 ITO层上而形成;第二次处理是将第二 ITO层以双氧水浸没,对第二 ITO层表面进行第一次紫外光照射后干燥,然后在臭氧的氛围中对该第二 ITO层表面进行第二次紫外光照射。其中,第一阴电极层和第二阴电极层都采用溅镀的方式形成。 或者,所述阳电极自下而上依次由第一 ITO层、第二 ITO层以及第三ITO层组成;其中,第一 ITO层、第二 ITO层和第三ITO层的厚度分别占ITO阳电极厚度的1/4、1/4和1/2 ;其中,第一 ITO层的形成方法与前文所述相同,而对第二 ITO层的表面进行处理是:在等离子体腔中通过氧气,使得氧气等离子体化后对第二 ITO层进行处理;在该步骤中,可以在第二 ITO层的表面进一步提闻含氧量,进一步提闻第二 ITO层的功函数;第三ITO层经由:在沉积腔内通入水蒸气,在水蒸气的氛围下沉积ITO材料第二ITO层上而形成;这种方式形成的第三ITO层的内部也是富氧的IT0,所以第三ITO层的功函数得以提高;而且,由于第二 ITO层表面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因此其表面的平滑度降低,导致增加的功函数有所折损,所以采用水蒸气氛围下的第三ITO层沉积,在沉积过程中,ITO材料可以将第二 ITO层表面不平滑的部分填满,相当于使得第二 ITO层表面平滑化,这样就克服了等离子体处理第二 ITO层表面所帯来的功函数折损;然后对第三ITO层的表面进行处理:以双氧水浸没第三ITO层的表面,然后进行第一次紫外光照射;为了使得紫外光能够照射到第三ITO层的表面,第三ITO层不能被双氧水浸没得太多,在本专利技术中,以双氧水液面正好将第三ITO层的表面完全覆盖即可。在双氧水中进行第三ITO层表面的第一次紫外光照射之后,对第三ITO层表面进行干燥,然后在臭氧的氛围中对该第三ITO层表面进行第二次紫外光照射,最后得到ITO阳电扱。【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3为阳电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阴电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具体介绍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參见图1-4,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如下结构:衬底10、阳电极11、空穴注入层12、空穴传输层13、有机发光层14、电子传输层15、电子注入层16、阴电极17 ;其中,阳电极11由ITO材料构成,其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 ITO层I及其上的第二ITO层2 ;所述第一 ITO层I的厚度为阳电极11厚度的1/3-1/2,优选为1/3 ;所述第二 ITO层的厚度为阳电极11厚度的1/2-2/3,优选为2/3。其中阴电极17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阴电极层5及其上的第二阴电极层6 ;其中,第一阴电极层5由Ag、Al、Ca、In、Li或Mg中的一种构成,第二阴电极层6由Mg-Ag合金或Mg-Al构成;所述第一阴电极层5的厚度为阴电极17厚度的1/2,第二阴电极层6的厚度为阴电极17厚度的1/2。其中,第一 ITO层I在水蒸气氛围中沉积ITO材料而形成,并且其表面进行了第一次处理;第二 ITO层2在水蒸气氛围中沉积ITO材料而形成,并且其表面进行了第二次处理;其中第一 ITO层I经由:在沉积腔内通入水蒸气,在水蒸气的氛围下沉积ITO材料至发光二极管的功能层上而形成;第一次处理是在等离子体腔中通过氧气,使得氧气等离子体化后对第一 ITO层I表面进行处理;第二 ITO层2经由:在沉积腔内通入水蒸气,在水蒸气的氛围下沉积ITO材料至第一 ITO层I上而形成;第二次处理是将第二 ITO层2以双氧水浸没,对第二 ITO层2表面进行第一次紫外光照射后干燥,然后在臭氧的氛围中对该第二 ITO层2表面进行第二次紫外光照射。其中,第一阴电极层5和第二阴电极层6都采用溅镀的方式形成。或者,所述阳电极11自下而上依次由第一 ITO层1、第二 ITO层2以及第三ITO层3组成;其中,第一 ITO层1、第二 ITO层2和第三ITO层3的厚度分别占ITO阳电极11厚度的 1/4、1/4 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如下结构:衬底、阳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干: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如下结构:衬底、阳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 其中,阳电极由ITO材料构成,其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 ITO层及其上的第二 ITO层;所述第一 ITO层的厚度为阳电极厚度的1/3-1/2,优选为1/3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