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出气管和回油管;所述筒体顶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筒体底部开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筒体内部;所述筒体的底部还开有第三通孔,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第三通孔通入筒体内底部;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所述出气管伸入至所述挡油装置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分离器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既设置过滤装置,又设置挡油装置,进行二次分油,使分油效率更高,同时具备储油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立式结构,容量较大,适用于大型空调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油分离器是ー种常用的气液分离装置;在大中型空调系统中是必备部件之一,安装在空调压缩机排气ロ处,用于分离压缩机所排出高温气体中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环路使其经压缩机吸气端返回压缩机,从而保证压缩机的润滑需求和系统运行。油分离器的结构一般包括卧式、立式和直通式三种。其中直通式油分离器一般内设过滤网,过滤分离油气混合物中的润滑油,分油效率较高,但受结构限制,容器容量不宣过大,不适用于大型空调系统,且不能储油;立式油分离器一般通过改变气流方向,利用离心力作用分离润滑油,其容器容量较大,但分离油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直通式油分离器分离油效率较高,但不适用于大中型空调系统,而立式油分离器适用于大中型空调系统,但分离油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ー种油分离器。ー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出气管和回油管;所述筒体的顶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筒体的底部开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筒体的底部还开有第三通孔,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第三通孔通入所述筒体内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所述出气管伸入至所述挡油装置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油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挡油罩;所述挡油罩的一端敞开,另一端由所述固定板密闭;所述出气管由所述挡油罩的敞开端伸入到所述挡油罩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板面上开设有导油孔,所述导油孔围绕在所述挡油罩密闭端的周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油罩与所述固定板相焊接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油罩为由4个挡油板围绕成的矩形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孔为4个矩形孔;每个所述矩形孔与其中ー个所述挡油板相邻,且所述矩形孔的长边平行于其相邻的所述挡油板的外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挡油板的板面大小相同;所述挡油罩的密闭端位于所述固定板的板面的中央,所述导油孔对称分布于所述挡油罩密闭端的周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为立式圆柱体;所述固定板的板面为圆形,且所述固定板的边缘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接触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和钢丝填料;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钢丝填料堆积在所述过滤网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数量为3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筒体底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垂直伸入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本专利技术的油分离器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既设置过滤装置,又设置挡油装置,进行ニ次分油,使分油效率更高,同时具备储油功能。本专利技术采用立式结构,容量较大,适用于大型空调系统。【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油分离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油分离器的剖面图;图1-C为图1-A所示的油分离器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油分离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板和挡油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ー步说明。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筒体17、进气管11、出气管14、回油管19和支脚18 ;所述筒体16顶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筒体17底部开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11和所述出气管14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垂直伸入所述筒体17内部;所述筒体17的底部还开有第三通孔,所述回油管19通过所述第三通孔通入所述筒体17内的底部,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筒体17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管11的出气端,所述出气管14伸入至所述挡油装置内。作为ー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挡油装置包括固定板16和挡油罩;所述挡油罩的一端敞开,另一端由所述固定板16密闭;作为ー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出气管14由所述挡油罩的敞开端伸入到所述挡油罩的内部;所述固定板16的板面上开设有导油孔21,所述导油孔21围绕在所述挡油罩密闭端的周围。较佳地,所述挡油罩与所述固定板16相焊接固定。作为ー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15和钢丝填料12 ;所述过滤网15与所述固定板1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钢丝填料12堆积在所述过滤网15上。较佳地,所述挡油罩为由4个挡油板13围绕成的矩形体。较佳地,所述导油孔为4个矩形孔;每个所述矩形孔与其中一个所述挡油板13相邻,且所述矩形孔的长边平行于其相邻的所述挡油板13的外表面。作为ー种可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挡油板13的板面大小相同;所述挡油罩的密闭端位于所述固定板16的板面的中央,所述导油孔对称分布于所述挡油罩密闭端的周围。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筒体17采用立式圆柱体,所述固定板16的板面为圆形,且所述固定板16的边缘与所述筒体17的内壁相接触配合。作为ー种可实施方式,筒体17底部设置有3个对称分布于筒体17底部的支脚18。參见图2,本专利技术的油分离器的挡油板13焊接在固定板16上,所述固定板16上中心部位开有导油孔21,作为润滑油和气态冷媒二次分离的通道。所述导油孔为为4个对称分布的矩形孔。润滑油和气态冷媒由进气管11进入筒体17内,经过钢丝填料12和过滤网15吋,大多数润滑油经过滤作用被分离出来,在重力作用下由导油孔21直接滴入筒体17底部。气态冷媒沿挡油板13围成的矩形体,其残余油滴在与挡油板13碰撞过程中被二次分离,沿挡油板13的壁面滴入筒体17底部。经历二次分油的气态冷媒由出气管14流出油分离器,润滑油按回油需求由回油管19返回压缩机低压侧,实现了分油效率的提高。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出气管和回油管;所述筒体的顶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筒体的底部开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筒体的底部还开有第三通孔,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第三通孔通入所述筒体内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所述出气管伸入至所述挡油装置内。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出气管和回油管;所述筒体的顶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筒体的底部开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筒体的底部还开有第三通孔,所述回油管通过所述第三通孔通入所述筒体内的底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挡油装置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所述出气管伸入至所述挡油装置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干, 所述挡油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挡油罩;所述挡油罩的一端敞开,另一端由所述固定板密闭; 所述出气管由所述挡油罩的敞开端伸入到所述挡油罩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板面上开设有导油孔,所述导油孔围绕在所述挡油罩密闭端的周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干, 所述挡油罩与所述固定板相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干, 所述挡油罩为由4个挡油板围绕成的矩形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军,王永立,邹云霞,胡强,陈振松,王瑞强,王少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