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9443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0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包括双纵梁底盘架,双纵梁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连接有双层中部车架;双层中部车架包括上层中部车架和下层中部车架,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均由若干竖梁与若干横梁相互榫接而成,双层中部车架通过支撑柱固定于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竖梁与横梁均为型材梁;双层中部车架的内部预留有安装驱动电池的电池夹层,前部车架、后部车架与上层中部车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底盘架的表面更为平坦,便于座椅的布置;该双层底盘架结构可沿用现有的单层钢结构双纵梁底盘架,采用钢铝混合结构组成双层底盘架,增强自身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指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
技术介绍
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对电动汽车,轻量化的意义更大,对轻量化的要求更高。为了达到显著的轻量化效果,需要从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上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中巴车大都采用双竖梁式底盘承载结构,在竖梁上布置一系列安装点用于安装底盘零部件和车厢,因此两条竖梁既是安装基础件,又是主要受力结构件。现有技术的中巴车一般设计为全钢材单层底盘,作为新能源驱动的电动中巴车并不适用于该底盘,因为该底盘不便于容置电池,需要另外开辟容置电池的空间,占用底盘的位置。又由于汽车底盘上要安装各种零部件,导致竖梁呈复杂的空间形状,从侧面水平看,竖梁的中部位置最低,前部和尾部都要抬高,尤其是尾部抬高幅度最大,导致底盘架的上表面不平整。可见,现有双竖梁式底盘结构比较复杂,自身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尤其是不适合轻量化的电动巴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包括双纵梁底盘架,所述双纵梁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连接有双层中部车架;所述双层中部车架包括上层中部车架和下层中部车架,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均由若干竖梁与若干横梁相互榫接而成,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之间固定有若干支撑柱,所述双层中部车架通过支撑柱固定于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所述竖梁与横梁均为型材梁。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的两端连接有固定套,所述支撑柱通过固定套套接于相对的两根横梁或竖梁之间;所述双纵梁底盘架包括两条主纵梁,两条主纵梁之间连接有主横梁,所述支撑柱与双纵梁底盘架的主纵梁连接,上层中部车架与下层中部车架之间留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池的电池夹层。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和竖梁的外侧面设置有T形槽,所述固定套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对的T形爪;当固定套套接于横梁或竖梁时,所述T形爪与T形槽相互卡接。作为优选,套接于双层中部车架的前端和后端的固定套分别连接有前延伸梁和后延伸梁,所述前部车架、后部车架分别通过前延伸梁、后延伸梁与双纵梁底盘架的前部、后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双纵梁底盘架为钢材梁底盘架,所述支撑柱、前延伸梁、后延伸梁为钢材梁,所述固定套为钢材套,所述前部车架和后部车架均为钢材车架;支撑柱焊接于主纵梁的一侧,所述前部车架焊接于两条主纵梁的前部,后部车架焊接于两条主纵梁的后部,前延伸梁焊接于固定套组成前连接钢套,前连接钢套连接于前部车架与双层中部车架的前端之间,后延伸梁焊接于固定套组成后连接钢套,后连接钢套连接于后部车架与双层中部车架的后端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卡接于双纵梁底盘架的主纵梁一侧。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套与横梁或竖梁的连接处连接有固定螺丝。作为优选,所述前部车架、后部车架与上层中部车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作为优选,所述前部车架与后部车架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架的插接口。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在双纵梁底盘架上连接前部车架、双层中部车架和后部车架;双层中部车架包括上层中部车架和下层中部车架,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之间固定有若干支撑柱,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均由若干竖梁与若干横梁相互榫接而成,竖梁与横梁均为型材梁,双层中部车架的内部预留有安装驱动电池的电池夹层,由型材梁组成的双层中部车架利于底盘的轻量化设计;前部车架、后部车架与上层中部车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底盘架的表面更为平坦,便于座椅的布置;上述双纵梁底盘架为采用现有成熟的双纵梁底盘架,力学性能较好,安全性能高;因此该双层底盘架结构可沿用现有的单层钢结构双纵梁底盘架,采用钢铝混合结构组成双层底盘架,增强自身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柱与固定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柱与固定套连接于主纵梁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层车底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连接钢套与竖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沿图9中D-D线的剖切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附图标记包括: I一双纵梁底盘架 11一主纵梁12—主横梁 13—插接口2—前部车架21—前延伸梁 3—双层中部车架 31—上层中部车架 32—下层中部车架 33—支撑柱34 —固定套35—卡口 36—竖梁37—横梁38 — T形爪4一后部车架41 一后延伸梁5—固定螺丝 6—车身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包括双纵梁底盘架I,所述双纵梁底盘架I的前部连接有前部车架2,双纵梁底盘架I的后部连接有后部车架4,双纵梁底盘架I的中部连接有双层中部车架3 ;所述双层中部车架3包括上层中部车架31和下层中部车架32,上层中部车架31、下层中部车架32均由若干竖梁36与若干横梁37相互榫接而成,上层中部车架31、下层中部车架32之间固定有若干支撑柱33,所述双层中部车架3通过支撑柱33固定于双纵梁底盘架I的中部;所述竖梁36与横梁37均为型材梁。在双纵梁底盘架I上连接前部车架2、双层中部车架3和后部车架4 ;由型材梁组成的双层中部车架3利于底盘的轻量化设计。[0031 ] 本实施例的支撑柱33的两端连接有固定套34,所述支撑柱33通过固定套34套接于相对的两根横梁37或竖梁36之间;所述双纵梁底盘架I包括两条主纵梁11,两条主纵梁11之间连接有主横梁12,所述支撑柱33与双纵梁底盘架I的主纵梁11连接,上层中部车架31与下层中部车架32之间留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池的电池夹层。电动中巴车的驱动电池可容置于上述电池夹层,不影响底盘架其它零部件的布置。作为优选,所述横梁37和竖梁36的外侧面设置有T形槽,所述固定套34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对的T形爪38 ;当固定套34套接于横梁37或竖梁36时,所述T形爪38与T形槽相互卡接。固定套34通过T形爪38与横梁37和竖梁36外侧面的T形槽相互卡接,使固定套34与横梁37或竖梁36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固定套34与横梁37或竖梁36发生相对转动。所述固定套34与横梁37或竖梁36的连接处连接有固定螺丝5。通过固定螺丝5的连接,让固定套34与横梁37或竖梁36实现紧固连接,使双层底盘架的结构得到牢靠固定,满足双层底盘架的安全性能。作为优选,套接于双层中部车架3的前端和后端的固定套34分别连接有前延伸梁21和后延伸梁41,所述前部车架2、后部车架4分别通过前延伸梁21、后延伸梁41与双纵梁底盘架I的前部、后部连接。前部车架2、后部车架4与双纵梁底盘架I连接的同时,还与双层中部车架3连接,使整个双层底盘架的力学性能更好,结构更加牢靠。本实施例的双层中部车架3采用型材梁设计,可以通过螺丝或其它连接件实现与双纵梁底盘架I连接。该双纵梁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包括双纵梁底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纵梁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连接有双层中部车架;所述双层中部车架包括上层中部车架和下层中部车架,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均由若干竖梁与若干横梁相互榫接而成,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之间固定有若干支撑柱,所述双层中部车架通过支撑柱固定于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所述竖梁与横梁均为型材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包括双纵梁底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纵梁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连接有双层中部车架; 所述双层中部车架包括上层中部车架和下层中部车架,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均由若干竖梁与若干横梁相互榫接而成,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之间固定有若干支撑柱,所述双层中部车架通过支撑柱固定于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 所述竖梁与横梁均为型材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两端连接有固定套,所述支撑柱通过固定套套接于相对的两根横梁或竖梁之间; 所述双纵梁底盘架包括两条主纵梁,两条主纵梁之间连接有主横梁,所述支撑柱与双纵梁底盘架的主纵梁连接,上层中部车架与下层中部车架之间留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池的电池夹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竖梁的外侧面设置有T形槽,所述固定套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对的T形爪;当固定套套接于横梁或竖梁时,所述T形爪与T形槽相互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套接于双层中部车架的前端和后端的固定套分别连接有前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志坚龙飞永何志昌朱昊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东莞三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