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安平专利>正文

一种水浮轨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939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0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与水运相结合的一种运输方式。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轨道直接牵引,利用副浮箱较小排水横截面获得较大浮力作用,减小重力在轨道上的滚动摩擦力的运输车辆。一种水浮轨道车包括水槽、轨道、车箱、主浮箱、副浮箱、滞流板、缓冲板。其特征在于轨道固定在水槽上方;车箱底部设有主、副浮箱;滞流板将水槽分割成1.2米长均等的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水浮力的基本特征,采用轨道(牵引)与水槽组合的特殊空间结构以及滞流板对泻流最大值的限制,利用副浮箱快速运行时滞留在运行区域内的运行排量提高运行区域内的水位,使主浮箱在没有排水横截面的状态下浸入或浸没在高水中而获得浮力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改善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浮轨道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与水运相结合的一种运输方式。
技术介绍
与众不同,物体在水中运行将产生连续不断的运行排量,根据“浮力的大小决定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跟液体体积无关。”的基本特征,利用较小运行排量在物体两侧形成高水位,使“物体浸入液体一部分或浸没在液体中是一定受到浮力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轨道直接牵引,利用较小排水横截面获得较大浮力作用,减小重力在轨道上的滚动摩擦力的运输车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浮轨道车,根据水浮力的基本特征,采用轨道(牵引)与水槽结合的空间结构,在静止状态下,重力(含车体及载重,下同)的一小部分由副浮箱浸没在水中所产生的浮力承载,而绝大部分由轨道承载。因此,启动时,牵引力除克服由副浮箱运行所产生的排水阻力外,其主要功能是克服重力在轨道上所产生的滚动摩擦力。随着运行速度的加快,副浮箱在运行区域内的运行排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遂步缩短,由于滞流板限制了泻流的最大值,当单位时间里副浮箱在运行区域内的运行排量大于泻流量时,滞流在运行区域内的运行排量沿主浮箱两侧升高,并最终到达标准水位。在副浮箱进入下一个区域时,该区域水位因泻流而下移,至下一个区域水位高于该区域水位(主浮箱工作水位)时停止。由于区域的相互连接以及运行的连续性,上述过程在主,副浮箱运行的各个区域不断重复,使滞留在主,副浮箱运行区域内的运行排量形成一个整体,始终处于主浮箱的工作水位,并随着主、副浮箱的运行向前移动。此时,处于该区域的主浮箱均浸没在工作水位而受到浮力的作用,原由轨道承载的重力根据主浮箱所受浮力的大小转由浮力承载,从而减轻重力在轨道上所产生的滚动摩擦力,达到节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浮轨道车,结构独特,具有实在的节能效果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但目前限于小型测试,且在运行中局部产生了 1.2米-1.3米/秒的逆泻流(水位提高20厘米时),要求有较高的运行环境和制造成本。【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轨道,2、水槽,3、车箱,4、主浮箱,5、副浮箱,6、滞流板,7、缓冲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浮轨道车,轨道I固定在水槽2上方。水槽2为U型半封闭式结构,底部两侧均呈流线型,顶层较宽,分为蓄水区,上升区,缓冲区三个部分,蓄水深度为40厘米。主浮箱4、副浮箱5均置于水槽内,副浮箱5在蓄水区运行,主浮箱4在上升区运行,两者以水面为界结合在一起并通过顶杆与车箱3相连。滞流板6固定在水槽2内,将水槽2分割成1.2米长均等的区域。缓冲板7固定在缓冲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浮轨道车,包括轨道(1),水槽(2),车箱(3),主浮箱(4),副浮箱(5),滞流板(6),缓冲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1)固定在水槽(2)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浮轨道车,包括轨道(I),水槽(2),车箱(3),主浮箱(4),副浮箱(5),滞流板(6),缓冲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I)固定在水槽(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浮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槽(2)为U型半封闭式结构,底部两侧均呈流线型,顶层较宽,分为蓄水区,上升区,缓冲区三个部分.蓄水深度为40厘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安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