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面积大且具有均匀的光学特性的宽度方向多层层压膜。此外,目的在于,提供成本低且光学特性优异的导光板、光漫射膜、聚光膜、视角控制膜、光波导膜,以及使用它们的照明装置、通信装置、显示装置等。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出了下述层压膜,该层压膜为至少具有由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由树脂B形成的层(B层)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层压而成的结构的膜,其特征在于,膜的宽度为400mm以上,且截面宽度为0.1μm~10000μm的B层的层数为1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压膜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3月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53908、进入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980109031.8、专利技术名称为“层压膜”的PCT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压膜及其膜卷。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于导光装置、光漫射膜、聚光膜、视角控制膜、光波导膜等的膜,使用该膜的照明装置、通信装置、显示装置等。
技术介绍
对于显示装置,从背面照射液晶层使其发光的背光源方式普及,在液晶层的下表面侧装配有背光源单元。上述背光源单元通常装配有作为光源的棒状的灯和层压的多块光学片。该光学片分别具有折射、漫射等特定的光学性质,具体有例如,沿着端部配置在灯上的方形板状的导光板、配设在导光板的表面侧的光漫射片、配设在光漫射片的表面侧的棱镜片等聚光片等。此外,还存在将灯配置在显示装置的非显示面一侧,在灯与显示装置之间配置光学片的直下型背光源方式等。最近,提出了兼具光漫射片和聚光片的功能、可以增大变角功能而不会降低法线方向的发光量的片(专利文献I)。使用这种片时,具有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升高、背光源单元中的光学片的块数减少、或灯与显示装置的距离缩小而使显示器变薄的效果等。但是,提出了用混合器通过使2种合成树脂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多层的方式来制造这种片,但是利用这种方式时,不能得到面积大且具有均匀性能的片。这是由于,若想通过混合器方式得到层数非常多且微细宽度的层,则因混合器中的反复变形、模头中的变形而导致流动混乱显著,产生层消失、合一等。专利文献2等中也公开了这种使用混合器在宽度方向形成多层的方式。甚至是层数少时,如专利文献2的图1和图2所示,也难以避免层的变形。此外,还提出了使用具有很多狭缝的复合装置,得到光学互连(光配線)的方法(专利文献3)。利用该方法时,与使用混合器的方法相比,得到精度高的宽度方向层压膜,但是排列成一列的实质层数上限为301层,模头结构上的芯层的形状、位置、截面积难以稳定,难以得到大面积的宽度方向多层层压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17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1-3317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211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面积大且光学特性均匀的宽度方向多层层压膜。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成本低且光学特性优异的导光装置(lightguide)、光漫射膜、聚光膜、视角控制膜、光波导膜,以及使用它们的照明装置、通信装置、显示装置等。层压膜,其是至少具有由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由树脂B形成的层(B层)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层压而成的结构的膜,其特征在于,膜的宽度为400mm以上,且截面宽度为0.1 ii m?10000 ii m的B层的层数为10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膜形成面积大且光学特性均匀的宽度方向多层层压膜。此外,由于可以得到大面积的宽度方向多层层压膜,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制造。此外,容易以膜的末端的一部分分枝的方式与照明装置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膜之一例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膜之一例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头之一例的平面图。[图4]为喷嘴部6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头之一例的模头内的截面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头之一例的平面图,是与图3不同形式的模头的平面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头之一例的模头内的截面图,是与图5不同形式的模头的截面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头之一例的模头内的截面图,为图7的X-X截面图。[图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头之另一例的模头内的截面图。[图10]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头之另一例的模头内的截面图。[图1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头之另一例的模头内的截面图,为图9、图10的A-A截面的截面图。[图12]为从流通方向上游侧看多孔板26的装置图。符号说明1:树脂 A2:树脂 B3:树脂流入部4:歧管部(manifold)5:第一狭缝部6:喷嘴部7:第二歧管部8:合流部9:第二狭缝部10:模头11:喷嘴12:合流部13:模头14:贯穿孔21:模头22:导入口23:导入口24:流路25:歧管26:多孔板27:孔28:流路29:歧管30:合流部31:模唇【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膜,是至少具有由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由树脂B形成的层(B层)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层压而成的结构的膜,其中,膜的宽度必须为400mm以上,且截面宽度为0.1 y m?10000 y m的B层的层数必须为10以上。这种层压膜可以得到面积大且光学特性均匀的膜。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A层、B层的形状进行说明时,对膜宽度方向-厚度方向截面的A层和B层的形状进行记载。对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膜中使用的树脂不特别限定,但是特别优选为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树脂。通过使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树脂,可以通过共挤出成型法容易地得到层压膜,而且可以对所得到的层压膜容易地实施热压印加工等表面加工,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制造所需的层压膜。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树月旨,脂环族聚烯烃树脂,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树脂、芳族聚酰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丁基琥珀酸酯、聚2,6_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缩醛树脂,聚苯硫醚树脂,四氟乙烯树月旨、三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树脂等含氟树脂,PMMA等丙烯酸类树脂,聚缩醛树脂,聚乙醇酸树脂,聚乳酸树脂等。此外,作为树脂,可以为仅含有I种重复单元的树脂,也可以为共聚或2种以上树脂的混合物。此外,可以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晶核试剂、无机粒子、有机粒子、减粘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红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用于调整折射率的掺杂剂等。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膜中,要求表现出高的强度、耐热性、透明性,抑制在片中导光时的光损失,因此优选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茂金属或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共聚而成的降冰片烯与乙烯的共聚物的环状烯烃共聚物、通过降冰片烯类单体的开环转移聚合和氢化得到的环状聚烯烃、聚酰亚胺树脂、聚(4-甲基戊-1-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氟化聚合物。此外,为了降低光损失,更优选聚合物中的氢被氘化。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膜中使用的树脂中,优选在树脂A和/或树脂B中含有无机粒子、有机粒子等具有光漫射性的粒子。此时通过在树脂A和/或树脂B中含有无机粒子、有机粒子等具有光漫射性的粒子,可以利用所含有的粒子实现的光散射来赋予高的光漫射性。作为这种粒子,可以举出氧化铝、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滑石、玻璃珠、硅酸钠、碳酸钙、碳酸钡、氧化钛、二氧化硅等。此外,树脂A和/树脂B优选使用分散有与主要构成树脂的树脂不同的树脂的树脂。特别是通过分散折射率与被分散树脂不同的树脂,可以利用树脂之间的界面产生的光的折射、反射进行光散射,从而可以赋予高的光漫射性。上述分散的树脂由于具有与上述粒子相同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分散的树脂也被包含在粒子的概念、意思中。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膜中,优选仅B层含有粒子,此外优选A层和B层都含有粒子且B层中含有的粒子的面积百分率(指的是截面图像中该粒子部分在层的截面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模头,为用于在宽度方向上层压至少2种以上树脂的模头,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10个以上的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喷嘴,具有10个以上的配置成包围所述各喷嘴的周围的贯穿孔(14),且具有将排列的所述喷嘴和所述贯穿孔(14)连通的合流部,具有至少一条以与所述喷嘴和所述贯穿孔(14)不同的经路与合流部连通的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08.03.14 JP 2008-0653171.模头,为用于在宽度方向上层压至少2种以上树脂的模头,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10个以上的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喷嘴,具有10个以上的配置成包围所述各喷嘴的周围的贯穿孔(14),且具有将排列的所述喷嘴和所述贯穿孔(14)连通的合流部,具有至少一条以与所述喷嘴和所述贯穿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都孝行,长田俊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