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831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包括水口侧壁、与侧壁一体的底部以及侧壁与底部围成的顶端开口的内孔,内孔的上口径到下口径均匀缩小,内孔切线方向的侧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流道孔,第一流道孔的入口与内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钢水自身的初动能和特定运动轨迹作用结晶器内已有的钢水,从而改变钢水流场的方式,相较电磁制动更为节能,而利用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在连铸过程中,如果发现垂直方向位置不合适,可以通过在线更换不同形式的浸入式水口或微调中间罐高度或微调铸坯拉速,实现制动式浸入水口对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制动的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浸入水口,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
技术介绍
目前,方、矩、圆形及板坯(含薄板坯)连铸机采用的结晶器浸入式水口,普遍采用的是带导流孔的直管形,根据连铸断面形状或单孔、或多孔;为满足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动合理性,在孔型角度设计时,在垂直方向设计有一定角度;但这些水口在设计时均仅结晶器内的流场尽量合理化,而未考虑在连铸过程中因结晶器电磁搅拌的影响而造成卷渣的可能性,从而导致连铸坯质量不稳定。随着高效、优质、环保、节能型铸机的开发,高拉速必定加大了结晶器内钢水流股的流量和流速,在铸坯凝固过程中,必将增加了钢水在液相穴中的冲击深度和弯月面处钢液驼峰高度的不稳定性,即使采用优化后的传统式浸入式水口,也未必能对铸坯质量有充分的改善或优化,不管怎样,在现有条件下,无论采用何种传统方式或结构的水口,同样避免不了因电磁搅拌对结晶器上部回流钢水对结晶器保护渣液渣层的搅动,势必导致结晶器液面的波动值升高,造成卷渣而最终影响铸坯质量,同时,对结晶器内钢水中夹杂物的上浮也很不利。因此,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前提下,单靠目前的工艺技术挖潜是有限的。为适应行业对铸坯质量等级标准不断提高的要求,研究和应用新型浸入式水口,很有必要。自从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连铸工艺以来,为铸坯质量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平台,因此,在现代连铸机的整体构成中几乎都配有一定形式的电磁搅拌系统,而最新的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成果就是结晶器中电磁制动技术的采用。结晶器内的流体是在注流的冲击作用下,遇到结晶器壁后分离成上、下两个回流区。上回流区沿结晶器侧壁向上返流到结晶器钢液面附近,再向水口方向流动;下回流区流股在冲击结晶器侧壁后,由于惯性和重力的作用,在向下冲击一定深度后又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在遇到凝固“珊瑚”界面后,改变其流动方向向结晶器中心区流动回流到水口附近,另一部分则加入到凝固过程和向下流动;而这一部分钢液在向下流动过程中,又可能分离成两股,甚至更多,经过结晶器电磁搅拌区域后,由于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减缓或衰减其向下或流向中心的能量,直到钢液慢慢凝固、流动接近终止时,回流过程才逐渐消失。在这一流动过程中,流股受冲击力的作用冲击结晶器侧壁,严重影响结晶器侧壁坯壳的均匀性生长及上下回流速度的大小。上回流速度增加又直接影响结晶器液面的平稳程度和水口两侧回流互相作用产生漩涡的大小。由于结晶器液面受回流钢水的作用产生波动,波动太小势必影响保护渣的传热与熔化,形成不了稳定而又有足够厚度的熔渣层,从而影响渣膜的润滑效果与吸附夹杂物的能力;而波动太大则又会造成保护渣或刚刚被吸附的夹杂物卷入钢中,影响铸坯质量。同时,由于水口附近两个回流区的相互碰撞与挤压,形成漩涡,只有当漩流足够小时产生的微弱旋动,才不会影响保护渣卷入铸坯;但当旋动严重时则会产生较大的漏斗漩涡,使钢液面上的保护渣直接卷到水口出口处,在连铸过程中对钢水造成二次污染,这将严重影响钢水的洁净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电磁制动造成的能源浪费,以及安装完后的不可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包括水口侧壁、与侧壁一体的底部以及侧壁与底部围成的顶端开口的内孔,所述的内孔的上口径到下口径均匀缩小,所述的内孔切线方向的侧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流道孔,所述的第一流道孔的入口与内孔连通。通过第一流道孔,来给结晶器上部钢水增加一个外来旋转制动力,与原结晶器内电磁搅拌产生的力矩力方向相反,以阻尼原有旋转力,能使结晶器液面更加趋于平稳,不让已被结晶器保护渣吸附的夹杂物重返钢水,大大提高铸坯质量;内孔的上口径到下口径均匀缩小,使得回流区变小,同时冲击深度也变小,因钢水从内孔出流前就具有一定的旋转量,在撞击窄面后开始沿结晶器螺旋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进入窄面附近区域后旋转速度最大,最大限度抑制一次涡流;同时,在向外离心力作用下心部液体被甩出洗刷结晶器内表面,结晶器下回流区的减小及液体的旋转运动有利于夹杂物的上浮,减少铸坯夹杂。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流道孔有4个,截面为椭圆形,4个第一流道孔沿着内孔的同一水平截面周向均布,4个第一流道孔均向下倾斜。为了产生更好的效果,所述的第一流道孔的出口处长轴大于内孔的半径且小于内孔的直径。4个第一流道孔向下倾斜的角度为20° -25°。根据实验得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流道孔向下倾斜的角度设置在这个范围,效果最好。进一步优选,4个第一流道孔向下倾斜的角度为25°。4个第一流道孔均具有使流股产生相同方向旋转的第一斜角。第一流道孔的出口处相当于具有一个扩口,而且扩口是向一边倾斜的,第一斜角就设置在出口处的一边,引导流股向一边流。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斜角为45°。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流道孔有4个,其中2个为主流道孔,另外2个为副流道孔,2个主流道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相对设置,2个副流道孔位于2个主流道孔上方且也在同一水平线上相对设置,两个主流道孔与两个副流道孔之间相互垂直设置,2个主流道孔向下倾斜,2个副流道孔向上倾斜。主流道孔与副流道孔分为上下两层。进一步,具体的说,所述的主流道孔和副流道孔截面均为椭圆形,所述的主流道孔长轴大于内孔的半径且小于内孔的直径,所述的副流道孔长轴不大于内孔的半径。所述的主流道孔向下倾斜的角度为30° -35°。根据实验得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流道孔向下倾斜的角度设置在这个范围,效果最好。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流道孔向下倾斜的角度为32°。所述的主流道孔的出口处的具有用于使流股产生旋转的第二斜角,所述的副流道孔的出口处的具有用于使流股产生旋转的第三斜角。主流道孔和副流道孔的出口处相当于具有一个扩口,而且扩口是向一边倾斜的,第二斜角就设置在主流道孔出口处的一边,引导流股向一边流,第三斜角设置在副流道孔出口处的一边,引导流股流出。为了更好的达到效果,所述的主流道孔和副流道孔产生流股的旋转方向相反。进一步,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二斜角的角度为45°,所述的第三斜角的角度为39。。为了生产上量产的需要,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可在底部在开设第二流道孔,所述的底部还开设有与内孔同心的圆形第二流道孔,所述的第二流道孔的直径小于内孔的直径,所述的第二流道孔的入口与内孔连通。所述的内孔为倒置的锥台状,锥度为0.8°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能快速导出钢水过热度,稳定保护渣的消耗,促使形成均匀的渣膜,保证润滑指数相对稳定;对于向下流股返回的钢液部分,被制动式水口流股切割后,衰减其上升动能,使其缓慢抵达结晶器液面附近,从而使结晶器液面波动稳定;2)该制动式浸入水口特定的结构形式,因流股以一定的角度从第一流道孔流出,会在钢水静压力情况下以一定的初动能,会自动产生螺旋式的旋转,方向与结晶器电磁搅拌上部钢水产生的旋转方向相反,以消除其产生旋涡动能,达到稳定液面的目的;3)通过对结晶器流场的研究表明,结晶器液面由于回流作用产生波动,影响钢中夹杂物向保护渣中溶解、扩散,并造成结晶器弯月面卷渣,同时,由于水口两侧两个回流区的相互作用,在水口附近又易于产生漩流,漩流小时只在液面上产生微弱的旋动;而水口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口侧壁(1)、与侧壁(1)一体的底部(2)以及侧壁(1)与底部(2)围成的顶端开口的内孔(3),所述的内孔(3)的上口径到下口径均匀缩小,所述的内孔(3)切线方向的侧壁(1)上周向开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流道孔(4),所述的第一流道孔(4)的入口与内孔(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口侧壁(I)、与侧壁(I) 一体的底部(2)以及侧壁(I)与底部(2)围成的顶端开口的内孔(3),所述的内孔(3)的上口径到下口径均匀缩小,所述的内孔(3)切线方向的侧壁(I)上周向开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流道孔(4),所述的第一流道孔(4)的入口与内孔(3)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流道孔(4)有4个,截面为椭圆形,4个第一流道孔(4)沿着内孔(3)的同一水平截面周向均布,4个第一流道孔(4)均向下倾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流道孔(4)的出口处长轴大于内孔(3)的半径且小于内孔(3)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其特征在于:4个第一流道孔(4)向下倾斜的角度为20° -2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其特征在于:4个第一流道孔(4)向下倾斜的角度为25°。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其特征在于:4个第一流道孔(4)均具有使流股产生相同方向旋转的第一斜角。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斜角为45。。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量产的制动式浸入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流道孔(4)有4个,其中2个为主流道孔(6),另外2个为副流道孔(7),2个主流道孔(6)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相对设置,2个副流道孔(7)位于2个主流道孔(6)上方且也在同一水平线上相对设置,两个主流道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