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及医用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688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9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以及对应的医用内窥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包括:护套外壁(8);并行包裹在护套外壁(8)内的内镜护套(4)、水气通道(5)和活检通道(7);以及与所述护套外壁(8)接合的楔形接头(3),所述楔形接头(3)用于接入医用内窥镜、水气通道(4)和活检通道(7),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内镜护套(4)的内镜入口(1)。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活检通道、水气通道集成在内窥镜护套中,并使用楔形接头连接内窥镜镜体,实现镜体与污染物的彻底隔绝,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次性护套在每次使用后更换,避免复杂的消毒过程,适于各种软性内窥镜的使用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及医用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及对应的医用内窥镜。
技术介绍
目前医用软性内窥镜已经广泛应用于肛肠、食道、胃部、耳鼻喉等人体部位的检查、诊断、治疗等领域。因其观察直观、结果准确、对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医用软性内窥镜要深入患者体内,不可避免的要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器官组织等。如果消毒不彻底,将产生交叉感染等一些难以估量的后果。软性内窥镜由于其材料和结构的特殊性,不能通过传统的高压蒸汽消毒。而且由于软性内窥镜集成了 CCD成像装置、传光照明装置、活检通道、吸引通道、冲水充气通道等部件,导致软性内窥镜的造价较高,不可能一次性使用。目前医用软性内窥镜主要利用消毒液浸泡和冲洗的方式消毒,该方法消毒不够稳定。为了提高消毒的稳定性,CN03136141采用了将内窥镜镜体与其他通道分离开,并在内窥镜镜体上套上一层一次性护套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但进入人体时容易造成其他各管道被压瘪,从而堵住通道;另外由于进入人体时各部分结构不规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CN201010162668采用的方式仍然是将活检通道、通水通气接口与软性内窥镜手柄固定在一起,这是主要的污染物通道。一旦污染则须整条软镜消毒,会使消毒的稳定性降低,增加交叉感染的概率。可见现有技术只能实现镜体保护,而不能实现活检通道、水气通道与镜体的分离,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还需要对医用内窥镜护套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消毒的稳定性,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医用内窥镜消毒稳定性差,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以及操作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简单、操作方便,且能避免镜体污染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以及其配套的医用内窥镜。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包括:护套外壁;并行包裹在护套外壁内的内镜护套、水气通道和活检通道;以及与所述护套外壁接合的楔形接头,所述楔形接头用于接入医用内窥镜、水气通道和活检通道,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内镜护套的内镜入口。一些情况中,所述护套外壁的前端为透明薄膜,并且所述水气通道和所述活检通道的前端通过所述透明薄膜与外界连通。一些情况中,所述水气通道的前端为固定在所述透明薄片上的弯形出口。一些情况中,所述内镜护套包括内镜通道,所述内镜通道的前端密封连接有前端透明片,所述前端透明片与所述透明薄膜贴合,所述内镜通道的后端连接所述楔形接头的内镜入口。一些情况中,所述内镜通道的后端与所述楔形接头之间存在空腔,所述水气通道以及水气控制按钮均在所述空腔对应的位置处嵌入所述楔形接头,并且所述水气通道为通过三通接头汇合水通道和气通道而形成的一条通道。一些情况中,所述活检通道的后端与所述楔形接头粘结,并从所述楔形接头引出。一些情况中,所述内镜入口包括楔形接口,用于配合连接医用内窥镜的楔形连接部分。一些情况中,所述内镜入口的入口端还包括切口,用于配合卡紧医用内窥镜手柄末端的凸起部分。 一些情况中,所述内镜通道的长度为使得医用内窥镜的镜体前端紧贴所述内镜通道前端的所述前端透明片。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医用内窥镜,所述医用内窥镜与本专利技术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配合使用,其中,所述医用内窥镜不包含水气通道和活检通道,所述医用内窥镜连接部分具有楔形结构,以与所述楔形接头配合连接,所述医用内窥镜的手柄末端还包括凸起部分,以与所述切口配合卡紧,所述医用内窥镜的镜体长度为使得医用内窥镜的镜体前端紧贴所述内镜通道前端的所述前端透明片。本专利技术将活检通道、水气通道集成在内窥镜护套中,并使用楔形接头连接内窥镜镜体,实现镜体与污染物的彻底隔绝,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次性护套在每次使用后更换,避免复杂的消毒过程,适于各种软性内窥镜的使用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内镜通道;2.切口 ;3.楔形接头;4.内镜护套管;5.水气通道;6.空腔;7.活检通道管;8.护套外壁;9.薄透明片;10.水气出口 ;11.活检通道;12.内镜通道;13.水气控制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的结构。该护套与医用软性内窥镜配合使用,并且是内窥镜插入人体部分的一次性护套装置。从图中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主要由包括在护套外壁8内的内镜护套4、水气通道5和活检通道7,以及与护套外壁8接合用于连接内窥镜镜体的楔形接头3。内镜护套4、水气通道5和活检通道7三者平行组成在一体,由护套外壁8包裹成一个整体护套。亦即,本专利技术取消了普通使用的医用软性内窥镜中与镜体集成的水气通道、活检通道,而是将它们集成在一次性护套中。这样,每次使用后更换护套的同时,更换水气通道和活检通道,减少污染物污染镜体的可能性,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护套外壁8的前端为透明薄膜9。活检通道7的前端通过透明薄膜9与外界连通,以便于手术中活检器械通过;活检通道7的后端嵌入楔形接头3,例如可以通过将活检通道7 (例如为薄壁塑料管)与(例如为硬质塑料的)楔形接头3粘接在一起,而嵌入楔形接头3,并从其引出。水气通道5的前端也通过透明薄膜9与外界连通,并且其前端可以为固定在透明薄片9上的弯形出口 10,以便于手术中对内窥镜前端清洗;水气通道5的后端也从楔形接头3引出。水气通道5直接与外置的通水通气装置连接。在图1中所示的结构中,内镜护套4的后端与楔形接头3之间可以形成有空腔6。水气通道5、水气控制按钮13均在该空腔6对应的位置处嵌入楔形接头3,以使水管、气管在空腔6内通过。水气两根管在空腔6内可以通过三通接头汇合,成为一条水气通道5。内镜护套4包括内镜通道12,以容纳内窥镜镜体,因此,内镜通道12的长度应与内窥镜镜体的长度相匹配。内镜通道12的前端密封连接有前端透明片,该前端透明片与内镜护套4粘接密封在一起,使内镜护套4的前端形成密封的内镜通道12。通过该密封的内镜通道12将内窥镜镜体彻底密封起来,与活检通道和水气通道隔绝,杜绝污染。该前端透明片可以为高透明的玻璃片或高透明亚克力薄片等。前端透明片还与护套外壁8前端的透明薄膜9贴合,例如在前端透明片周围施用胶,以与透明薄膜9贴合在一起。优选地,还可以精确控制内镜通道12的长度,以使内窥镜镜体的前端在手术中紧贴内镜通道12前端的前端透明片,从而以保证内窥镜有较好的视野。楔形接头3可以由硬质塑料制成,其连接护套外壁8,并与内镜护套4的后端粘接密封在一起,用于接入医用内窥镜、水气通道4和活检通道7。如图1中所示,楔形接头3在与内镜护套4连接处形成内镜入口 1,内窥镜镜体从内镜入口 I装入护套,内镜通道12的后端连接在楔形接头3的内镜入口 I处。内镜入口 I处设计有楔形接口,该楔形接口可以配合连接医用内窥镜的楔形连接部分。亦即,与本专利技术的一次性护套配合使用的医用内窥镜,其连接部分也被改进为形成楔形结构,以与该楔形接头3配合。在手术之前,医用内窥镜与本专利技术的一次性软性护套为两个独立部分。使用时,医用内窥镜通过内镜入口 I进入内镜护套4,直到医用内窥镜镜体的前端与内镜通道12的前端透明片贴合。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外壁(8);并行包裹在护套外壁(8)内的内镜护套(4)、水气通道(5)和活检通道(7);以及与所述护套外壁(8)接合的楔形接头(3),所述楔形接头(3)用于接入医用内窥镜、水气通道(4)和活检通道(7),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内镜护套(4)的内镜入口(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套外壁(8); 并行包裹在护套外壁(8 )内的内镜护套(4)、水气通道(5 )和活检通道(7 );以及 与所述护套外壁(8)接合的楔形接头(3),所述楔形接头(3)用于接入医用内窥镜、水气通道(4)和活检通道(7),并且包括连接所述内镜护套(4)的内镜入口(I)。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其中,所述护套外壁(8)的前端为透明薄膜(9),并且所述水气通道(5)和所述活检通道(7)的前端通过所述透明薄膜(9)与外界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其中,所述水气通道(5)的前端为固定在所述透明薄片(9)上的弯形出口( 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其中,所述内镜护套(4)包括内镜通道(12),所述内镜通道(12)的前端密封连接有前端透明片,所述前端透明片与所述透明薄膜(9 )贴合,所述内镜通道(12)的后端连接所述楔形接头(3 )的内镜入口( I)。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内窥镜一次性护套,其中,所述内镜通道(12)的后端与所述楔形接头(3)之间存在空腔(6),所述水气通道(5)以及水气控制按钮均在所述空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华李凌羽家平辜嘉秦文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