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秀英专利>正文

一种木耳袋栽培时以小孔出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8552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9 12:35
一种木耳袋栽培时以小孔出耳的方法。具体包括: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好培养料,然后选用原材料优质、袋薄且拉力强的菌袋,并采用免颈圈法装袋,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菌料上面的塑料袋顶入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棉塞将孔堵严。接着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接种、培菌,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用钢针将袋料周身刺若干个孔,最后亦按常规方法进行出耳管理。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优质、拉力强的菌袋,使菌袋与菌丝亲合力好,袋料不易分离,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通过刺孔还克服料了传统的木耳栽培方法因上部菌丝水分散失多且易老化,袋料易分离,继而影响出耳等问题。所产的黑木耳单片、无根、色泽黑,市场价格比大朵高30%~50%,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新
,具体涉及到。
技术介绍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C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C最适宜;15~27°C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C最适宜。黑木耳原始种植方法通过段木栽培,而且这种原始种植方法持续了上千年,入冬三九天将落叶树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靠天收耳,产量极低。1955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菌种,专利技术了段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每根I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仅仅被林区极其少数耳农延用。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塑料袋栽,该技术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而袋栽又多是用颈圈、棉塞制作的菌袋, 这种方法存在如下缺陷:上部菌丝水分散失多且易老化,袋料易分离,继而影响出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具体包括: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好培养料,然后选用原材料优质、袋薄且拉力强的菌袋,并采用免颈圈法装袋,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菌料上面的塑料袋顶入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棉塞将孔堵严。接着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接种、培菌,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用直径0.4~0.5厘米的钢针刺孔,将袋料周身刺80~120个孔;最后进行出耳管理。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选用优质、拉力强的菌袋,使菌袋与菌丝亲合力好,袋料不易分离,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传统的木耳栽培方法是用颈圈、棉塞制作的菌袋,上部菌丝水分散失多且易老化,袋料易分离,继而影响出耳。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免颈圈法装袋法,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同时,所实施的袋料小孔栽培生产的黑木耳与段木耳相似,但优于锻木耳,产品单片、无根、色泽黑,市场价格比大朵高30%~50%,销路好,经济效益显著。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木耳袋栽培时以小孔出耳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培养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好培养料。2、原料装袋:采用免颈圈法装袋,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菌料上面的塑料袋顶入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棉塞将孔堵严。3、灭菌:将袋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4、接种:在无囷条件下将囷种接入囷袋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消毒后的棉塞将孔口堵严。5、培菌:袋料接种后移至培养室内进行培菌,培菌期间袋料要立袋、单层或双层摆放,这样袋料不易变形和分离,其他管理方法同常规。6、打孔:用直径0.4~0.5厘米的钢针刺孔,将袋料周身刺80~120个孔为宜。7、催蕾管理:室内催芽时,温度控制在20°C以下,防止热伤,为了增加湿度可向地面洒水,湿度应控制在85%以上;早晨通风20~30分钟,待耳蕾绝大多数长出孔外再进行分床管理出耳。8、浇水管理:前期勤浇、少浇,以保湿为主,使耳蕾尽快出齐;中期应注意干湿交替,可以干2~3天,以根干为好,再细水勤浇,浇足水2~3天;后期水量不要过大,防止流耳和掉耳。9、采摘:木耳长至3~4厘米时要及时采摘。10、后期管理:一般采摘后,木耳根部仍保存完好,可以继续浇水管理12~15天,可采摘第二潮耳,第三潮耳要在立秋后浇水,耳质黑厚,品质更佳。本专利技术既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木耳袋栽培时以小孔出耳的方法措施独特,生产工艺简单,容易实施。2、小孔袋料栽培出耳时最怕袋料分离,因为小孔栽培打孔时,孔径较小,如果袋料分离,所生长的耳芽很容易被塑料挡住,长不出袋外。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选用原材料优质、袋薄且拉力强的菌袋,这样菌袋与菌丝亲合力好,袋料不易分离,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同时,菌袋拉力强,培养料才能装得紧,菌袋才不易破损。3、传统的木耳栽培方法是用颈圈、棉塞制作的菌袋,上部菌丝水分散失多且易老化,袋料易分离,继而影响出耳。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免颈圈法装袋法,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4、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所实施的袋料小孔栽培生产的黑木耳与段木耳相似,但优于锻木耳,产品单片、无根、色泽黑,市场价格比大朵高30%~50%,销路好,经济效益显著。5、实施本专利技术,非常适合黑木耳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制备培养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好培养料。2、原料装袋:采用免颈圈法装袋,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菌料上面的塑料袋顶入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棉塞将孔堵严。3、灭菌:将袋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4、接种:在无囷条件下将囷种接入囷袋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消毒后的棉塞将孔口堵严。5、培菌:袋料接种后移至培养室内进行培菌,培菌期间袋料要立袋、单层或双层摆放,这样袋料不易变形和分离,其他管理方法同常规。6、打孔:用直径0.4~0.5厘米的钢针刺孔,将袋料周身刺80~120个孔为宜。7、催蕾管理:室内催芽时,温度控制在20°C以下,防止热伤,为了增加湿度可向地面洒水,湿度应控制在85%以上;早晨通风20~30分钟,待耳蕾绝大多数长出孔外再进行分床管理出耳。8、浇水管理:前期勤浇、少浇,以保湿为主,使耳蕾尽快出齐;中期应注意干湿交替,可以干2~3天,以根干为好,再细水勤浇,浇足水2~3天;后期水量不要过大,防止流耳和掉耳。9、采摘:木耳长至3~4厘米时要及时采摘。10、后期管理:一般采摘后,木耳根部仍保存完好,可以继续浇水管理12~15天,可采摘第二潮耳,第三潮耳 要在立秋后浇水,耳质黑厚,品质更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耳袋栽培时以小孔出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培养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好培养料;(2)原料装袋:选用原材料优质、袋薄且拉力强的菌袋,并采用免颈圈法装袋,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菌料上面的塑料袋顶入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棉塞将孔堵严;(3)灭菌:将袋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4)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接入菌袋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消毒后的棉塞将孔口堵严;(5)培菌:袋料接种后移至培养室内进行培菌,培菌期间袋料要立袋、单层或双层摆放,这样袋料不易变形和分离,其他管理方法同常规;(6)打孔:用直径0.4~0.5厘米的钢针刺孔,将袋料周身刺80~120个孔为宜;(7)催蕾管理:室内催芽时,温度控制在20℃以下,防止热伤,为了增加湿度可向地面洒水,湿度应控制在85%以上;早晨通风20~30分钟,待耳蕾绝大多数长出孔外再分床;(8)浇水管理:前期勤浇、少浇,以保湿为主,使耳蕾尽快出齐;中期应注意干湿交替,可以干2~3天,以根干为好,再细水勤浇,浇足水2~3天;后期水量不要过大,防止流耳和掉耳;(9)采摘:木耳长至3~4厘米时要及时采摘;(10)后期管理:一般采摘后,木耳根部仍保存完好,可以继续浇水管理12~15天,可采摘第二潮耳,第三潮耳要在立秋后浇水,耳质黑厚,品质更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耳袋栽培时以小孔出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好培养料; (2)原料装袋:选用原材料优质、袋薄且拉力强的菌袋,并采用免颈圈法装袋,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菌料上面的塑料袋顶入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棉塞将孔堵严; (3)灭菌:将袋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接种:在无囷条件下将囷种接入囷袋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消毒后的棉塞将孔口堵严; (5)培菌:袋料接种后移至培养室内进行培菌,培菌期间袋料要立袋、单层或双层摆放,这样袋料不易变形和分离,其他管理方法同常规; (6)打孔:用直径0.4~0.5厘米的钢针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黄秀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