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087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双层埋地贮罐,用于贮存LNG,包括能够全部埋设于地面以下外容器、设于外容器内的内容器、设于外容器与内容器之间的真空绝热夹层的泵池、设置于泵池内底部的潜液泵、连接于潜液泵的出液口的出液管、泵回气管和连通于泵池下部与内容器底部之间底部连通管。泵池的上端部伸出外容器顶端部;潜液泵的吸液口低于内容器底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泵池、潜液泵、罐体融为一体,能够整体埋设于地面以下,不必专门为泵建造低温泵池等保温设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双层埋地贮罐
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应用的领域,主要用于加气站,是加气站的主体配套设 施,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贮存LNG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
技术介绍
目前,低温储罐大都置于地面之上,多为双层结构,盛装的介质绝大部分是低温液 体,如液氧、液氮、液氩、液态天然气(LNG)、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乙烯等,贮罐相关的配套管 路要求较高,并且出于消防安全等因素考虑,对贮罐周围空间的要求较大。同时,置于地面之上的低温压力容器中,通过泵传输低温液体时,为保证泵工作时 一直处于低温状态,目前的做法是将泵置于一个绝热的低温泵池中,为了加强保温效果,低 温泵池设计成双层结构,并增加相应的保温材料及其他工艺性保证措施,结构复杂,成本 高。低温泵池的泵池体上装有进液管、回液管等结构。泵池体的口部焊接有法兰,泵直接固 定在作为泵池盖的法兰盖下方,法兰盖通过螺柱连接在法兰上。应用实践表明,目前的低温 泵池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泵池盖直接与低温液体的气相接触,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热 传递。由于泵池体是一个绝热层,这样法兰盖就是一个直接的热传导体,大量的热量传递到 低温液体中,造成低温液体饱和压力上升,泵池盖表面大面积结霜,严重时低温泵池不能正 常工作。因此,传统的低温压力容器中,首先由于需要为泵建一个低温泵池,耗费了大量的 人力、物力资源;其次,即使将泵设于低温泵池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漏热量以及结 霜现象等,从而导致能量消耗,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双层埋地贮罐,以解决现有低温压力容器的 能量损耗严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双层埋地贮罐,用于贮存LNG,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包 括外容器、内容器、泵池、潜液泵、出液管、泵回气管和底部连通管。外容器能够全部埋设于 地面以下;内容器设于所述外容器内;泵池设于所述外容器与所述内容器之间的真空绝热 夹层,并位于所述内容器的一端部,泵池的上端部伸出所述外容器顶端部;潜液泵设置于所 述泵池内底部,且所述潜液泵的吸液口低于所述内容器底端部;出液管的底端连接于所述 潜液泵的出液口,顶端伸出所述泵池,且所述出液管的中心线与所述泵池的中心线在同一 条竖直线上;泵回气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泵池,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内容器内顶部;底部连 通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泵池下部,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内容器底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泵池的底端部伸出所述外容器,且与所述外 容器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泵池包括泵池壁和固定于所述泵池壁底端部的泵池封头,所述泵池封头呈球面形、碗形或碟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还包括防护保温筒,防护 保温筒固定于所述外容器外面,所述泵池凸伸出所述外容器,并位于所述防护保温筒内。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泵池与所述防护保温筒之间填充有保温材 料。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防护保温筒包括外筒、外筒封头和下补强圈。 外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外容器,外筒封头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底端部,下补强圈固定于所述 外容器内侧面及所述泵池,且所述下补强圈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外容器的径向尺寸。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还包括将所述泵池固定连 接于所述内容器的至少一个固定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至少两个固定杆。固 定板固定于所述泵池,至少两个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内容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容器顶端部相应于所述泵池位置设有外容 器顶部开口,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还包括外连接筒、外连接筒封头和上补强圈。外连接筒 的底端部固定于所述外容器并包围所述外容器顶部开口,外连接筒封头固定安装于所述外 连接筒的顶端部,所述外连接筒封头具有通孔;所述泵池伸出所述外连接筒封头的通孔并 与所述通孔周缘固定;上补强圈固定于所述外连接筒周缘以及所述外容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泵池顶端部安装有泵池法兰盖,所述泵池法 兰盖中央具有通孔以供所述出液管伸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连接筒封头上设有测真空装置、防爆装置、 真空阀、顶部进液口、底部进液口、液位计气相口、液位计液相口和气相口。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顶部进 液口、底部进液口、液位计气相口、液位计液相口和气相口连接的管路,各个管路的位于所 述外容器和所述内容器之间的部分设有弯曲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与所述液位计液相口连接的液位计液相管紧贴所 述外容器内壁。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外容器能够全部埋设于地面以下,泵池设于外容器与内容器之间的真空绝热夹层中,且潜 液泵设置于内容器内,使潜液泵和贮罐的罐体融为一体,因此本技术的卧式双层埋地 贮罐能够整体埋设于地面以下,这样不但节省了地面空间,而且相比于传统的将LNG贮罐 设置于地面的情况,本技术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与附近的住宅等区域的安全距离可减 小50%以上。同时,由于泵池设于外容器与内容器之间的真空绝热夹层,不必将泵池设计成双 层结构,也无需相应的保温材料及其他工艺性保证措施。因此,本技术中,泵池结构简 单,成本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且保证了潜液泵始终处于低温状态,减 少了通过低温泵池的漏热量,提高了贮罐整体低温性能,有效地降低了贮罐的日蒸发率。因 此,使用本技术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节能环保。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的D向视图,表示固定装置的结构;图4是本技术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中的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2的俯视图;图8是图2的右视图;图8是图2的右视图,其中拆除了鞍式支座、防护保温筒和外连接筒封头;图9表示本技术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中的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管路中设 有弯曲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 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其用于贮存LNG低温液体。卧式双 层埋地贮罐包括:外容器1、内容器3、泵池100、潜液泵4以及各种管路等。外容器I包括外筒体和焊接于筒体两端的外左封头7和外右封头10以及外筒体 加强圈等。外筒体底部两端设有鞍式支座6,顶部两端设有吊耳9。外容器I能够全部埋设 于地面以下,例如外容器I顶部距地面的高度至少500mm,也就是说外容器I顶部的覆土层 至少可达500mm。内容器3主要包括内筒体、内左封头、内右封头、内加强圈等。内容器3可以采用 传统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泵池100设于外容器I与内容器3之间的真空绝热夹层110, 并位于内容器3的一端部,例如尾端。泵池100的结构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泵池100包括泵 池壁130和焊接固定于泵池壁130底端部的泵池封头120。泵池壁130可以呈竖直的筒形, 泵池封头120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双层埋地贮罐,用于贮存LNG,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包括:?外容器(1),能够全部埋设于地面以下;?内容器(3),设于所述外容器内;?泵池(100),设于所述外容器(1)与所述内容器(3)之间的真空绝热夹层(110),并位于所述内容器(3)的一端部,所述泵池(100)的上端部伸出所述外容器(1)顶端部;?潜液泵(4),设置于所述泵池(100)内底部,且所述潜液泵(4)的吸液口(40)低于所述内容器(3)底端部;?出液管(41),底端连接于所述潜液泵(4)的出液口,顶端伸出所述泵池(100),且所述出液管(41)的中心线与所述泵池(100)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竖直线上;?泵回气管(43),一端连通于所述泵池(100),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内容器(3)内顶部;?底部连通管(44),一端连通于所述泵池(100)下部,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内容器(3)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双层埋地贮罐,用于贮存LNG,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包括: 外容器(1),能够全部埋设于地面以下;内容器(3),设于所述外容器内;泵池(100),设于所述外容器(I)与所述内容器(3)之间的真空绝热夹层(110),并位于所述内容器(3)的一端部,所述泵池(100)的上端部伸出所述外容器(I)顶端部;潜液泵(4),设置于所述泵池(100)内底部,且所述潜液泵(4)的吸液口(40)低于所述内容器(3)底端部;出液管(41),底端连接于所述潜液泵(4)的出液口,顶端伸出所述泵池(100),且所述出液管(41)的中心线与所述泵池(100)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竖直线上;泵回气管(43),一端连通于所述泵池(100),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内容器(3)内顶部; 底部连通管(44),一端连通于所述泵池(100)下部,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内容器(3)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池(100)的底端部伸出所述外容器(1),且与所述外容器(I)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池(100)包括泵池壁 (130)和固定于所述泵池壁(130)底端部的泵池封头(120),所述泵池封头(120)呈球面形、 碗形或碟形。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还包括:防护保温筒,固定于所述外容器(I)外面,所述泵池(100)凸伸出所述外容器(1),并位于所述防护保温筒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池(100)与所述防护保温筒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保温筒包括: 外筒(11),顶端固定于所述外容器(I);外筒封头(12),固定于所述外筒(11)的底端部;下补强圈(13),固定于所述外容器(I)内侧面及所述泵池(100),且所述下补强圈(13) 的径向尺寸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云邱国洪徐小艳王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