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以及起重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820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臂,起重臂的臂头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主臂滑轮组的端部支撑板和设置于端部支撑板之间的中部支撑板,且端部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固定部,并且该起重臂还包括设置于中部支撑板上的第二钢丝绳固定部。由于第二钢丝绳固定部位于两端的第一钢丝绳固定部之间,因而第二钢丝绳固定部与吊钩上的钢丝绳出绳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要小于第一钢丝绳固定部与吊钩上的钢丝绳出绳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在起升高度相同的情况下,用于连接第二钢丝绳固定部与吊钩上的动滑轮的钢丝绳的倾斜角度明显减小,这可以有效避免钢丝绳与吊钩本身的滑轮发生干涉,从而降低钢丝绳和吊钩滑轮组的磨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起重臂的起重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以及起重臂
本技术涉及地面起重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起重机以及起重臂。
技术介绍
起重臂是移动式起重机的最主要的工作部件,其中伸缩式起重臂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随着超大吨位起重机向千吨级发展,要求主臂起吊重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要求,起重臂上的滑轮组的倍率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起重臂上的滑轮组的倍率越高,那么起重臂上的滑轮数量也就越多,这就使得起重臂末节的臂头宽大,如图1中所示,在进行吊重作业时,起重吊钩常借助于滑轮组等部件悬挂在起升机构5的钢丝绳上,钢丝绳依次绕过臂头导向轮4、主臂滑轮组2以及吊钩滑轮组3后固定,其中主臂滑轮组2通过多个支撑板设置在起重臂的臂头处,多个支撑板包括处于起重臂的臂头宽度方向上两端部的端部支撑板,和位于所述端部支撑板之间的中部支撑板,当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偶数时,钢丝绳最终需要固定在起重臂的臂头的钢丝绳固定部I上。目前超大吨位起重机的起重臂的臂头上仅设置有两个钢丝绳固定部1,并且这两个钢丝绳固定部I分别设置在两个端部支撑板上,如图2中所示,当采用高倍率的吊钩进行低倍率作业时,用于连接起重臂的臂头上的钢丝绳固定部I吊钩上的动滑轮的钢丝绳的倾斜角度较大,并且该段钢丝绳的倾斜角度随着吊钩起升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如图3中所示,当该段钢丝绳倾斜到一定程度后,将会与吊钩本身的滑轮发生干涉,使钢丝绳和吊钩滑轮组3加剧磨损。因此,如何能够在采用高倍率的吊钩进行低倍率作业时,避免钢丝绳与吊钩滑轮组发生干涉,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臂,以避免采用高倍率的吊钩进行低倍率作业时,钢丝绳与吊钩滑轮组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减轻钢丝绳以及吊钩滑轮组的磨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起重臂的起重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臂,所述起重臂的臂头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主臂滑轮组的端部支撑板和设置于所述端部支撑板之间的中部支撑板,且所述端部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固定部,该起重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板上的第二钢丝绳固定部。优选地,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钢丝绳固定部均包括穿接耳和开设于所述穿接耳上可供钢丝绳头部穿过的穿接孔,其中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部的穿接耳设置于所述端部支撑板上且与所述端部支撑板共面,所述第二钢丝绳固定部的穿接耳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板上且与所述中部支撑板共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部的穿接耳与所述端部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钢丝绳固定部的穿接耳与所述中部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部的穿接耳与所述端部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钢丝绳固定部的穿接耳与所述中部支撑板均为可拆装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钢丝绳固定部的穿接孔到所述主臂滑轮组的支撑轴的距离大于所述主臂滑轮组中滑轮的半径,且两者差值不小于10cm。优选地,所述端部支撑板与和其相邻的中部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相邻两个中部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且所述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起重臂中,端部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固定部,并且还在位于两个端部支撑板之间的中部支撑板上增设了第二钢丝绳固定部。这样,在采用高倍率吊钩进行低倍率作业时,可以将钢丝绳的端部固定在第二钢丝绳固定部上,由于第二钢丝绳固定部位于两端的第一钢丝绳固定部之间,因而第二钢丝绳固定部与吊钩上的钢丝绳出绳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要小于第一钢丝绳固定部与吊钩上的钢丝绳出绳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因而在起升高度相同的情况下,用于连接第二钢丝绳固定部与吊钩上的动滑轮的钢丝绳的倾斜角度明显减小,这可以有效避免钢丝绳与吊钩本身的滑轮发生干涉,从而降低钢丝绳和吊钩滑轮组的磨损。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臂,所述起重臂为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起重臂。由于上述起重臂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包括该起重臂的起重机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文件中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吊重时起重机的钢丝绳的绕绳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起重臂的臂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高倍率的吊钩进行低倍率作业时钢丝绳的绕绳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起重臂的臂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钢丝绳固定部,2为主臂滑轮组,3为吊钩滑轮组,4为臂头导向轮,5为起升机构;01为端部支撑板,02为中部支撑板、03为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4为第二钢丝绳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臂,并且对该起重臂的臂头结构进行改进,以避免采用高倍率的吊钩进行低倍率作业时,钢丝绳与吊钩滑轮组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减轻钢丝绳以及吊钩滑轮组的磨损;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起重臂的起重机。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起重臂的臂头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起重臂,可适应多种型号的起重机,尤其适用于千吨级以上的超大吨位起重机,该起重臂主要是针对起重臂的臂头结构做出了改进,起重臂的臂头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主臂滑轮组的端部支撑板01和设置在端部支撑板01之间的中部支撑板02,并且端部支撑板01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起重臂的核心改进点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中部支撑板02上的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如图4中所示,本文中所提供的附图中两个端部支撑板OI之间设置有两个中部支撑板02,主臂滑轮组的轮轴安装在端部支撑板01和中部支撑板02上,每个端部支撑板01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每个中部支撑板02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当然,中部支撑板02的数量还可以有多种变化,这与起重臂的起升倍率有关,起升倍率越高,则起重臂上的滑轮数量也就越多,这就使得起重臂末节的臂头宽大,从而需要设计更多的中部支撑板02来支撑主臂滑轮组。请同时参考图3和图4,当采用高倍率吊钩进行低倍率作业时,可以将钢丝绳的端部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起重臂的臂头的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上,由于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位于两端的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之间,因而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与吊钩上的钢丝绳出绳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要小于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与吊钩上的钢丝绳出绳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因而在起升高度相同的情况下,用于连接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与吊钩上的动滑轮的钢丝绳的倾斜角度明显减小,这可以有效避免钢丝绳与吊钩本身的滑轮发生干涉,从而降低钢丝绳和吊钩滑轮组的磨损。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和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的主要作用是固定钢丝绳的一端,以便使钢丝绳在起升机构的旋转过程中对重物进行吊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臂,所述起重臂的臂头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主臂滑轮组的两个端部支撑板(01)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部支撑板(01)之间的中部支撑板(02),且所述端部支撑板(01)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板(02)上的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臂,所述起重臂的臂头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主臂滑轮组的两个端部支撑板(Ol)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部支撑板(Ol)之间的中部支撑板(02),且所述端部支撑板(Ol)上设置有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板(02)上的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和所述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均包括穿接耳和开设于所述穿接耳上可供钢丝绳头部穿过的穿接孔,其中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的穿接耳设置于所述端部支撑板(01)上且与所述端部支撑板(01)共面,所述第二钢丝绳固定部(04)的穿接耳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板(02)上且与所述中部支撑板(02)共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固定部(03)的穿接耳与所述端部支撑板(01)为一体式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强张庆彬宋昕迪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