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电源静态功耗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072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电源静态功耗的电路,本电源电路可分为两部分,一部是正半波回路,另一部分是负半波回路。正半波回路,此回路通过一个12V稳压管ZD1,12V稳压管后面还有个78L05(U1),由此就得到了两个电源:12V与5V,这里的12V通常不用,而5V拿来给MCU供电,外加一些LED、蜂鸣器驱动等。负半波回路,此回路也通过一个12V的稳压管ZD2,但关键点是在此12V稳压管的旁边并联了一个三极管Q1,通过MCU控制P_HT这个IO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P_HT来控制驱动继电器,当控制器刚上电时,关掉负半波的回路,也就是继电器断开的状态,这时负半波是直接被三极管Q1所短路的,那么ZD2就没有功耗的产生,从而降低也静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电源静态功耗的电路,本电源电路可分为两部分,一部是正半波回路,另一部分是负半波回路。正半波回路,此回路通过一个12V稳压管ZD1,12V稳压管后面还有个78L05(U1),由此就得到了两个电源:12V与5V,这里的12V通常不用,而5V拿来给MCU供电,外加一些LED、蜂鸣器驱动等。负半波回路,此回路也通过一个12V的稳压管ZD2,但关键点是在此12V稳压管的旁边并联了一个三极管Q1,通过MCU控制P_HT这个IO口。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P_HT来控制驱动继电器,当控制器刚上电时,关掉负半波的回路,也就是继电器断开的状态,这时负半波是直接被三极管Q1所短路的,那么ZD2就没有功耗的产生,从而降低也静功耗。【专利说明】一种降低电源静态功耗的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电源静态功耗的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不断向低电压、低功耗、大电流方向发展,对开关电源芯片的低功耗和高效率要求更加苛刻,芯片的功耗和转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池的使用效率和寿命。因此有必要降低开关电源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电源静态功耗的电路,交流电源的火线通过保险电阻串联第一电容Cl、第四电阻R4,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第一三极管的Ql的发射极与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Ql的集电极与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Ql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低功耗控制引脚P_HT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第四二极管D4与电源VCC连接;由三极管封装而成的电源芯片Ul的集电极与+5V的第一直流电源连接,电源芯片Ul的发射极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同时,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也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电源芯片Ul的基极接地,第一稳压管ZDl的正极接地,负极与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继电器第一引脚与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第二引脚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第三引脚与电源VCC连接,第四引脚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连接第二二极管D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压敏电阻VVRl—端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另一端与保险电阻连接;第一电容Cl的两端串联第一电阻Rl和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和第三电阻R3之间,另一端ZO接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5V的第一直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低功耗控制引脚P_HT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另一端接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l的集电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电解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l的发射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电解电容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另一端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三电解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l的集电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三极管Ql为PNP型三级管,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交流电源的火线之间的连接通过公母插接的对插件H1、H2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P_HT来控制驱动继电器,当控制器刚上电时,关掉负半波的回路,也就是继电器断开的状态,这时负半波是直接被三极管Ql所短路的,那么ZD2就没有功耗的产生,从而降低也静功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降低电源静态功耗的电路的一部分;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降低电源静态功耗的电路的继电器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2所示,交流电源的火线通过保险电阻串联第一电容Cl、第四电阻R4,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第一三极管的Ql的发射极与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Ql的集电极与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Ql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低功耗控制引脚P_HT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第四二极管D4与电源VCC连接;由三极管封装而成的电源芯片Ul的集电极与+5V的第一直流电源连接,电源芯片Ul的发射极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同时,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也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电源芯片Ul的基极接地,第一稳压管ZDl的正极接地,负极与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继电器第一引脚与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第二引脚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第三引脚与电源VCC连接,第四引脚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连接第二二极管D2。第一引脚与交流电源的火线之间的连接通过公母插接的对插件H1、H2连接。压敏电阻VVRl—端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另一端与保险电阻连接;第一电容Cl的两端串联第一电阻Rl和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和第三电阻R3之间,另一端ZO接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5V的第一直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低功耗控制引脚P_HT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l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解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l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另一端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第三电解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芯片Ul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为PNP型三级管,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本电源电路可分为两部分,一部是正半波回路,另一部分是负半波回路。1、正半波回路,此回路通过一个12V稳压管ZD1,12V稳压管后面还有个78L05(U1),由此就得到了两个电源:12V与5V,这里的12V通常不用,而5V拿来给MCU供电,外加一些LED、蜂鸣器驱动等。2、负半波回路,此回路也通过一个12V的稳压管ZD2,但关键点是在此12V稳压管的旁边并联了一个三极管Ql,通过MCU控制P_HT这个IO 口:Ρ_ΗΤ=0时,三极管Q2导通,从而使得Ql导通,当Ql导通时,稳压管ZD2被三极管的CE极短路,最终ZD2在这时就没有起到稳压的作用,VCC的电压为接近12V ;P_HT=1时,三极管Q2不导通,从而Ql也没有导通,这时稳压管ZD2起到了稳压的作用,这时候VCC相对12V来讲有12V的电压,这个电压刚好可用作继电器的驱动。通过控制P_HT来控制驱动继电器,当控制器刚上电时,关掉负半波的回路,也就是继电器断开的状态,这时负半波是直接被三极管Ql所短路的,那么ZD2就没有功耗的产生,从而降低也静功耗。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电源静态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交流电源的火线通过保险电阻串联第一电容C1、第四电阻R4,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第一三极管的Q1的发射极与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Q1的集电极与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Q1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低功耗控制引脚P_HT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四二极管D4与电源VCC连接;由三极管封装而成的电源芯片U1的集电极与+5V的第一直流电源连接,电源芯片U1的发射极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同时,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也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电源芯片U1的基极接地,第一稳压管ZD1的正极接地,负极与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继电器第一引脚与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第二引脚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第三引脚与电源VCC连接,第四引脚与+12V的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连接第二二极管D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照丹张玲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