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6356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所述引擎盖铰链装置包括: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所述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包括A-柱、由水平倾斜表面和竖直倾斜表面相交而形成的角状结构;固定的铰链支架,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由水平倾斜构件和竖直倾斜构件的组合形成,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以表面接触所述主体连接部分的方式而形成角状结构;和多个螺栓,所述多个螺栓分别联接至所述水平倾斜构件和所述竖直倾斜构件,从而接合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和所述主体连接部分。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前方侧角碰撞的情况下避免由主体弯曲的产生而造成的过度倾斜所导致乘客的损伤,从而在碰撞的情况下积极地响应了安全法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在前方侧前方碰撞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引擎盖铰链装置可以改进碰撞性能。
技术介绍
近来,根据欧洲和北美2014年即将执行的车辆安全法规,已经改善了前方/侧前方碰撞性能。作为对增强前方/侧前方碰撞性能积极适应的一部分,需要矫正引擎盖铰链和A-柱之间碰撞的产生。避免由引擎盖铰链前部的车体弯曲而造成的过度倾斜所导致乘客的损伤也是必要的。图1和图2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引擎盖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其中引擎盖铰链装置包括固定的铰链支架2,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2通过螺栓接合至前罩板侧主体1;可移动的铰链支架3,所述可移动的铰链支架3接合至引擎盖5;和铰链销4,所述铰链销4通孔而联接至固定的铰链支架2的顶端以及可移动的铰链支架3的端部,从而通过可移动的铰链支架3的旋转而打开和关闭引擎盖5。然而,A-柱6和前罩板侧主体1彼此垂直连接,且A-柱6和前罩板(cowl)侧的主体1之间的高度跨幅很大,使得在前方碰撞的情况下,引擎盖铰链直接与A-柱6碰撞,且在引擎盖铰链和A-柱6之间产生大量碰撞能量,该碰撞能量不会从前罩板侧主体1传递至A-柱6。因此,由于主体弯曲的产生,出现过度V型倾斜,增加乘客的损伤。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已经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其中形成与A-柱连接的前罩板侧的主体从而具有比直角更大倾斜度的倾斜结构或角状结构,从而减小A-柱和前罩板侧主体之间的跨幅,且接合螺栓以不同方向与水平倾斜表面和竖直倾斜表面接合使在前罩板侧主体和固定的铰链支架之间联接,从而在侧前方碰撞的情况下避免由主体弯曲的产生而造成的过度倾斜所导致乘客的损伤,从而在碰撞的情况下积极地响应安全规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所述引擎盖铰链装置包括: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所述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是与A-柱连接的部分,并且该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通过水平倾斜表面和竖直倾斜表面相交而包括角状结构;固定的铰链支架,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由水平倾斜构件和竖直倾斜构件的组合形成,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以面接触所述主体连接部分这样一种方式形成角状结构;和多个螺栓,所述多个螺栓分别联接至所述水平倾斜构件和所述竖直倾斜构件,从而接合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和所述主体连接部分。特别地,所述引擎盖铰链装置还包括:主体凸珠,所述主体凸珠在所述主体连接部分的竖直倾斜表面上形成;和联接凹槽,所述联接凹槽在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的所述竖直倾斜构件中形成,其中碰撞能量通过所述主体凸珠和所述联接凹槽之间的联接从所述主体连接部分传递至所述A-柱,从而改进碰撞性能。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包括内构件和凸缘部分,所述内构件设置在所述水平倾斜构件的内端部和所述竖直倾斜构件的内端部彼此相交的平面上;所述凸缘部分在所述水平倾斜构件和所述竖直倾斜构件的外侧端部上形成,从而在侧前方碰撞的情况下改进侧面碰撞性能。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包括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所述内构件和所述水平倾斜构件之间以凸起的方式形成,从而在与行人碰撞的情况下减轻对行人的撞击。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引擎盖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描述图1中引擎盖铰链和A-柱之间产生碰撞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显示在图3中的碰撞的情况下碰撞能量从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传递至A-柱的示意图,其显示了图3中的A-A横截面部分。图5为图3中固定的铰链支架的平面图,其显示了图3中的B-B横截面部分。应当了解,附图并不是必须按比例绘制的,其示出了某种程度上经过简化了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在此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定向、定位和外形,将部分地由特定目的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所确定。在这些附图中,在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中,附图标记指代本专利技术的相同或等效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这些具体实施方案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替换形式、修改形式、等效形式及其它具体实施方案。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显示在图3中的碰撞的情况下中碰撞能量从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传递至A-柱的示意图,且图5为图3中固定的铰链支架的平面图。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所述引擎盖铰链装置能够改进侧前方碰撞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与A-柱13连接的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10(前罩板侧外面板)通过组合水平倾斜表面11和竖直倾斜表面12与A-柱13彼此以角状结构连接,使得在侧前方碰撞的情况下,当与A-柱13和主体之间的传统垂直连接相比时,主体弯曲的产生可以达到最小。例如,前罩板侧主体的水平倾斜表面11相对于主体长度方向上的水平线朝向A-柱13向上倾斜地形成,而连接至A-柱13的竖直倾斜表面12从水平倾斜表面11的一个端部相对于主体高度方向上的竖直线朝向A-柱13向下略微倾斜地形成。前罩板侧的水平倾斜表面11和A-柱13的连接侧的竖直倾斜表面12之间形成的角度略微大于90°。引擎盖铰链装置包括连接至引擎盖21的可移动的铰链支架17,连接至车体的固定的铰链支架14,和铰链销23,所述铰接销23用于将可移动的铰链支架17可旋转地联接至固定的铰链支架14。在此,固定的铰链支架14包括水平倾斜构件15,所述水平倾斜构件15与前罩板侧的水平倾斜表面11面接触;竖直倾斜构件16,所述竖直倾斜构件16与A-柱连接侧的竖直倾斜表面12面接触;内构件18,所述内构件18设置在水平倾斜构件15和竖直倾斜构件16的内侧上;和凸缘部分19,所述凸缘部分19在水平和竖直倾斜构件15和16的外侧端部上形成。在水平倾斜构件15和竖直倾斜构件16上分别形成多个螺栓孔,并且所述螺栓孔由穿过螺栓孔的螺栓20接合。螺栓20分别与水平倾斜构件15和竖直倾斜构件16垂直接合。例如,螺栓20与水平倾斜构件15接合的接合方向(螺栓20的长度方向)接近竖直方向,且螺栓20与竖直倾斜构件16接合的接合方向(螺栓20的长度方向)接近水平方向(主体长度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的铰链支架14的接合结构将与传统的固定的铰链支架的接合结构进行比较。在传统的固定的铰链支架14的情况下,两个螺栓平行接合在前罩板侧的水平平面上,因此产生过多的主体弯曲;然而,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的铰链支架14的情况下,接合至固定的铰链支架14的螺栓20之一相对于水平线朝向A-柱13向下倾斜地接合至A-柱连接侧的竖直倾斜表面12,而另一个螺栓20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所述引擎盖铰链装置包括: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所述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包括A?柱、由水平倾斜表面和竖直倾斜表面相交而形成的角状结构;固定的铰链支架,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由水平倾斜构件和竖直倾斜构件的组合形成,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以表面接触所述主体连接部分的方式而形成角状结构;和多个螺栓,所述多个螺栓分别联接至所述水平倾斜构件和所述竖直倾斜构件,从而接合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和所述主体连接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30 KR 10-2012-00832551.一种用于车辆的引擎盖铰链装置,所述引擎盖铰链装置包括: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所述前罩板侧的主体连接部分包括A-柱、由水平倾斜表面和竖直倾斜表面相交而形成的角状结构;固定的铰链支架,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由水平倾斜构件和竖直倾斜构件的组合形成,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以与所述主体连接部分面接触的方式而形成角状结构;和多个螺栓,所述多个螺栓分别联接至所述水平倾斜构件和所述竖直倾斜构件,从而接合所述固定的铰链支架和所述主体连接部分,其中,前罩板侧主体的水平倾斜表面相对于主体长度方向上的水平线朝向A-柱向上倾斜地形成,而连接至A-柱的竖直倾斜表面从水平倾斜表面的一个端部相对于主体高度方向上的竖直线朝向A-柱向下略微倾斜地形成,前罩板侧的水平倾斜表面和A-柱的连接侧的竖直倾斜表面之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徒会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