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6025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包括本体、固定杆和辅助部件,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档板、第二档板、第三档板以及承重板,所述固定杆包括转轴和调节杆,所述第一档板外侧设有行走机构,第二档板外侧设有耳部,第三档板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杆的转轴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耳部上设有卡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工具本体把屏体托起,利用固定杆将屏体牢牢紧固,避免其出现倾倒的情况,利用行走机构将屏体进行移动,操作简单并且节省人力物力;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移动工具,尤其是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及 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电能作为一项重要能源在人类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 此电能的传输必须非常可靠。伴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二次设备运行周期的要求,二 次装置必须进行更新换代,为保证装置与安装屏体的统一性,在更换二次装置的时需要将 安装屏体一并进行更换,而二次设备的更换通常是指二次装置以及其所在的安装屏体的更 换。在屏体更换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屏体的移动问题,由于安装屏体的体 积与重量都较大,而且屏体表面光滑,几乎没有支撑点,因此屏体的移动工作非常不方便。目前,屏体的移动工作主要是靠工作人员合力将其推动或者搬动,不仅浪费人力 物力而且耗费时间,屏体的移动效率非常低,必然延长二次装置的更换时间,严重的甚至会 影响电能的正常输送,从而导致对人们生产活动和日常需求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屏体移动效率低以及移动不方便 的缺陷,提供设计;使用该屏体移动工具对屏体进行移动时, 能够明显提高屏体的移动效率,缩短移动时间,降低移动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给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包括本体、固定杆和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档 板、第二档板、第三档板以及承重板,所述固定杆包括转轴和调节杆,所述第一档板外侧设 有行走机构,第二档板外侧设有耳部,第三档板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杆的转轴设置在 固定板上,所述耳部上设有卡槽。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圆柱形壳体、与圆柱形壳体内壁进行螺纹传动连接的 圆柱形载体以及设置在圆柱形载体底部的万向球,所述圆柱形载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旋 转孔。优选地,所述旋转孔为立方体形状。优选地,所述第二档板设有凹槽。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包括二节卡槽式调节杆和微调螺杆。[0011 ] 优选地,所述二节卡槽式调节杆包括长槽和长杆,所述长槽上设有卡位槽,所述长 杆上设有卡位孔,卡位孔上安装有卡位螺栓,所述长杆的自由端设有螺母。优选地,所述辅助部件为长杆螺丝刀。优选地,所述长杆螺丝刀上设有与旋转孔配合的立方体旋转部件。一种屏体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两个屏体移动工具分别置入屏体底部;步骤二:分别调节两个固定杆以紧固屏体;步骤三:调节行走机构使承重板脱离地面;步骤四:移动屏体。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将长杆螺丝刀取下,用长杆螺丝刀将屏体的一侧撬离地 面,把屏体移动工具的承重板放入屏体底部,使承重板位于屏体与地面之间,再使用长杆螺 丝刀将屏体的另一侧撬离地面,将另一个屏体移动工具按照同样的方式置入屏体底部;所述步骤二中,转动其中一个屏体移动工具中的转轴,使调节杆与第一档板所在的平 面垂直,根据屏体的宽度调节长杆在长槽中的长度,使得螺母能够放入另一个屏体移动工 具中的卡槽内,调节微调螺杆和螺母,以使安装在卡位孔上的卡位螺栓能够放入卡位槽中, 然后沿长槽径向转动长杆,将卡位螺栓置入卡位槽中,按照上述步骤调节另一个固定杆,之 后旋转两个屏体移动工具的长槽,以紧固屏体;所述步骤三中,将长杆螺丝刀上的立方体旋转部件置入旋转孔内,转动长杆螺丝刀以 带动圆柱形载体在圆柱形壳体内旋转,直到万向球从圆柱形壳体中全部露出,使承重板脱 离地面,用同样的方式旋转其他三个圆柱形载体,使四个万向球均从相应的圆柱形壳体中 全部露出,并使其处于相同的高度,以保证屏体地面与水平面平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体把屏体托起,利用固定杆将屏体牢牢紧固,避免 其出现倾倒的情况,利用行走机构将屏体进行移动,操作简单并且节省人力物力;此外,本 专利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屏体移动工具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屏体移动工具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屏体移动工具的右视图。其中,1-第一档板,2_第二档板,3_第二档板,4-承重板,5-固定杆,6-圆柱形 壳体,7-圆柱形载体,8-万向球,9-耳部,10-固定板,11-长杆螺丝刀,12-大卡扣,13-小 卡扣,21-凹槽,51-转轴,52-调节杆,71-旋转孔,91-卡槽,101-圆弧形开口,111-立方 体旋转部件,521-微调螺杆,522- 二节卡槽式调节杆,501-长槽,502-长杆,503-卡位槽, 504-卡位孔,505-卡位螺栓,506-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 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并结合图2、图3和图4,图中I为第一档板,2为第二档板,3为第三档板, 4为承重板,5为固定杆,6为圆柱形壳体,7为圆柱形载体,8为万向球,9为耳部,10为固定 板,11为长杆螺丝刀,12为大卡扣,13为小卡扣,21为凹槽,51为转轴,52为调节杆,71为旋 转孔,91为卡槽,101为圆弧形开口,111为立方体旋转部件,521为微调螺杆,522为二节卡 槽式调节杆,501为长槽,502为长杆,503为卡位槽,504为卡位孔,505为卡位螺栓,506为螺母。本优选实施例中,本体包括第一档板1、第二档板2、第三档板3以及两块承重板4 ; 其中,第一档板I的两条短边与第二档板2和第三档板3分别焊接相连,一块承重板4与第 一档板I的长底边、第二档板2焊接相连,另一块承重板4与第一档板I的长底边、第三档 板3焊接相连。其中,第一档板I的外侧焊接有两个行走机构,第二档板2的外侧焊接有耳部9,第 三档板3的外侧焊接有固定板10,所述第二档板2设有凹槽21,所述耳部9上设置有卡槽 91,所述卡槽91为U型卡槽。行走机构包括圆柱形壳体6、圆柱形载体7以及万向轮8,万向轮8设置在圆柱形 载体7的底部;圆柱形载体7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旋转孔71,所述旋转孔71为立方体形状, 在圆柱形壳体6的内壁与圆柱形载体7的外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通过旋转孔71的转 动能够使圆柱形壳体6和圆柱形载体7产生相对移动,从而调节圆柱形载体7竖直方向上 的高度。固定杆5包括转轴51和调节杆52,其中,调节杆52包括微调螺杆521和二节卡槽 式调节杆522 ;所述转轴51固定于第三档板3外侧的固定板10上,所述转轴51与微调螺 杆521连接,所述二节卡槽式调节杆522与微调螺杆52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二节卡槽 式调节杆522包括长槽501和长杆502,所述长槽501上设有卡位槽503,所述长杆502上 设有卡位孔504,卡位孔504上安装有卡位螺栓505,所述长杆502的自由端设有螺母506, 通过旋转螺母506能够调节螺母506在长杆502内的深度。辅助部件为长杆螺丝刀11,所述长杆螺丝刀11上设有立方体旋转部件111。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档板I上还设有大卡扣12和小卡扣13,大卡扣12和小 卡扣13用以固定长杆螺丝刀11。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档板I中间位置的下部设有圆弧形开口 101。在移动屏体时,需要两个屏体移动工具配合使用,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两个屏体移动工具分别置入屏体底部;步骤二:分别调节两个固定杆5以紧固屏体;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包括本体、固定杆和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档板、第二档板、第三档板以及承重板,所述固定杆包括转轴和调节杆,所述第一档板外侧设有行走机构,第二档板外侧设有耳部,第三档板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杆的转轴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耳部上设有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包括本体、固定杆和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 档板、第二档板、第三档板以及承重板,所述固定杆包括转轴和调节杆,所述第一档板外侧 设有行走机构,第二档板外侧设有耳部,第三档板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杆的转轴设置 在固定板上,所述耳部上设有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圆柱形壳体、 与圆柱形壳体内壁进行螺纹传动连接的圆柱形载体以及设置在圆柱形载体底部的万向球, 所述圆柱形载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旋转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孔为立方体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档板设有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包括二节卡槽式调 节杆和微调螺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节卡槽式调节杆包括长 槽和长杆,所述长槽上设有卡位槽,所述长杆上设有卡位孔,卡位孔上安装有卡位螺栓,所 述长杆的自由端设有螺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件为长杆螺丝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螺丝刀上设有与旋转 孔配合的立方体旋转部件。9.一种屏体移动工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庆烨闫敏马莎齐建强钊景辉吕洪光耿波李伟伟郑文静王静齐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