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586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该重叠模具有热胶道系统,其包括相对末端分别具有热灌嘴的第一、第二主热道,上述热灌嘴对接设置于一溢料槽的中部槽体中;上述第二主热道连接至一分流部的中部,且以上述第二主热道为心中,上述分流部的两末端对称设置具有相等长度和管径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热浇道,上述第一、第二热浇道的末端连接至上述第一成型空间,上述第三、第四热浇道的末端连接至上述第二成型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中的热胶道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叠模中双向同时进胶的热胶道系统。
技术介绍
普通模具一般包括公模和母模部分,在此公模和母模之间为塑胶产品的成型空间,当利用注塑机将熔化的塑胶在一定压力下通过热胶道注入到上述成型空间后,即可成型为成品;设置上述母模部分为固定部分,设置上述公模部分为可活动部分,通过上述注塑机的拉力拉动上述公模部分,使上述成品的一侧附着于上述公模部分之上,并与上述母模部分分开,即完成开模;然后,利用模具上设置的顶出机构将上述成品从上述公模部分顶出,使上述成品完全成模具之中脱离,即完成对塑胶产品的成型。然而,上述热胶道为单一方向进胶,且开模时,热胶道中间不能断开,因此,此结构的热胶道无法满足重叠模中同时进胶以及同时开模时热胶道的断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其可实现了双向进胶,并在重叠模进行同时开模时,能够中部断开来完成同步开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该重叠模包括母模部分,以及分别设置于上述母模部分相对侧的第一、第二公模部分,上述第一公模部分与上述母模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成型空间,上述第二公模部分与上述母模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成型空间,该重叠模具有热胶道系统,其包括相对末端分别具有热灌嘴的第一、第二主热道,上述热灌嘴对接设置于一溢料槽的中部槽体中;上述第二主热道连接至一分流部的中部,且以上述第二主热道为心中,上述分流部的两末端对称设置具有相等长度和管径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热浇道,上述第一、第二热浇道的末端连接至上述第一成型空间,上述第三、第四热浇道的末端连接至上述第二成型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使用了如上技术方案,其摆脱了业界传统方式中单一方向进胶的热胶道系统,通过对称设置多个热浇道来实现多方向多点进胶;且于热胶道系统中,在第一分型面上的第一、第二主热道相交处,-->增设一溢料槽,避免了溢出的塑胶废料不会将成型产品破坏,且可实现开模时,热胶道系统从上述溢料槽处断开来实现顺利开模。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揭示的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揭示的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的示意图。本技术的重叠模具有第一、第二公模部分110和120,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一、第二公模部分110和120之间的母模部分130。上述第一公模部分110为定模侧,即与本技术的重叠模具配合使用的注塑机(图中未示)的固定侧连接;而上述第二公模部分120为动模侧,与上述注塑机的运动侧连接,开模时,通过上述注塑机的开模拉力拉动上述第二公模部分120来实现。上述第一公模部分110与上述母模部分130的交界面为第一分型面140,且于上述第一分型面140上,设置有塑胶产品的第一成型空间160;上述第二公模部分120与上述母模部分130的交界面为第二分型面150,且于上述第一分型面140上,设置有塑胶产品的第二成型空间170。本技术的重叠模具还具有热胶道系统180,连接于上述注塑机的注塑胶道与上述第一成型空间160和上述第二成型空间170之间。上述热胶道系统180包括第一、第二主热道182和183、分流道185和热浇道1861、1862、1871和1872,其中,上述第一主热道182的末端设置为一入胶口181,上述第一主热道182通过上述入胶口181与上述注塑机的注塑胶道连接;上述第一主热道182相对上述入胶口181的另一末端设置有一热灌嘴1821;上述第二主热道183的其中一末端也设置有一热灌嘴1831;上述第一主热道182的热灌嘴1821与上述第二主热道183的热灌嘴1831通过一溢料槽184的中心槽体处对接设置,使从上述第一主热道182的热灌嘴1821喷出的热熔塑胶通过上述溢料槽184的中心槽体后,从热灌嘴1831进入上述第二主热道183之中;上述第二主热道183相对上述热灌嘴1831的另一末端连接于一分流管185的中部;上述分流管185的两端分别对称连接上述第一热浇道1861、第二热浇道1862以及第三热浇道1871和第四热浇道1872。其中,上述第一热浇道1861和第二热浇道1862以上述第二主热道183为中心轴,分别对称设置于上述分流管185的两末端,上述第一热浇道1861和第二热浇道1862分别以其中一末端与上述分流管185连接,而另一末端分别连接至上述第一成型空间160之中,上述第一热浇道1861和第二热浇道1862长度相等,使通过上述第一热浇道1861和第二热浇道1862流入到上述第一成型空-->间160之中的塑胶压力相同。另外,上述第三热浇道1871和第四热浇道1872以上述第二主热道183为中心轴,分别对称设置于上述分流管185的两末端,上述第三热浇道1871和第四热浇道1872分别以其中一末端与上述分流管185连接,而另一末端分别连接至上述第二成型空间170之中,上述第三热浇道1871和第四热浇道1872长度相等,使通过上述第三热浇道1871和第四热浇道1872流入到上述第二成型空间170之中的塑胶压力相同。并且,上述第一热浇道1861、第二热浇道1862与上述第三热浇道1871和第四热浇道1872具有相等长度以及相等管径,使从上述分流管185流入到上述第一热浇道1861、第二热浇道1862与上述第三热浇道1871和第四热浇道1872的热熔塑胶的流量压力均相等,且使流入到上述第一、第二成型空间160和170的热熔塑胶的流量压力也相等,以利于产品成型。另外,上述溢料槽184设置于上述第一分型面140之上。当上述第一、第二成型空间160和170未被塑胶填满时,热熔塑胶从上述第一主热道182的热灌嘴1821通过上述溢料槽184中部的下凹槽体,从上述从热灌嘴1831进入上述第二主热道183之中,并依次通过上述分流管185以及上述热浇道1861、1862、1871和1872注入到上述第一、第二成型空间160和170中;如果上述第一、第二成型空间160和170被塑胶填满时,热熔塑胶从上述第一主热道182的热灌嘴1821喷出后,不再能够从上述从热灌嘴1831进入上述第二主热道183之中,热熔塑胶将停滞于上述溢料槽184中并冷却,从而阻止了上述热灌嘴1821继续喷出热熔塑胶。当开模时,开模机构(图中未示)将上述母模部分130与上述第一公模部分110从上述第一分型面140处分开,上述第一、第二主热道182和183从上述溢料槽184处断开;并利用模具中的顶出机构中设置的顶针(图中未示)将凝固在上述溢料槽184中的塑胶顶出,即可为下一次成型做好准备。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揭示的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特别适用于对具有大靠面的塑胶产品的成型,其摆脱了业界传统方式中单一方向进胶的热胶道系统,通过对称设置多个热浇道来实现多方向多点进胶;且于热胶道系统中,在第一分型面上的第一、第二主热道相交处,增设一溢料槽,避免了溢出的塑胶废料不会将成型产品破坏,且可实现开模时,热胶道系统从上述溢料槽处断开来实现顺利开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该重叠模包括母模部分,以及分别设置于上述母模部分相对侧的第一、第二公模部分,上述第一公模部分与上述母模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成型空间,上述第二公模部分与上述母模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成型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重叠模具有热胶道系统,其包括相对末端分别具有热灌嘴的第一、第二主热道,上述热灌嘴对接设置于一溢料槽的中部槽体中;上述第二主热道连接至一分流部的中部,且以上述第二主热道为心中,上述分流部的两末端对称设置具有相等长度和管径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热浇道,上述第一、第二热浇道的末端连接至上述第一成型空间,上述第三、第四热浇道的末端连接至上述第二成型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叠模中的热胶道系统,该重叠模包括母模部分,以及分别设置于上述母模部分相对侧的第一、第二公模部分,上述第一公模部分与上述母模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成型空间,上述第二公模部分与上述母模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成型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重叠模具有热胶道系统,其包括相对末端分别具有热灌嘴的第一、第二主热道,上述热灌嘴对接设置于一溢料槽的中部槽体中;上述第二主热道连接至一分流部的中部,且以上述第二主热道为心中,上述分流部的两末端对称设置具有相等长度和管径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小伟周存安方固东付琦张凯佳陈佳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