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852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斜顶杆和固定在该斜顶杆上的斜顶,其中,所述斜顶包括固定在斜顶杆上的楔块和可滑动地定位在该楔块上的斜顶滑块;该斜顶滑块的邻近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且该楔块的远离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采用上述结构后,在一体成型同时具有倒扣结构和凸台的制品后,在开模后,顶出过程中,由于斜顶滑块的邻近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和楔块的远离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楔块从倒扣结构中退让出来不会与凸台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斜顶与制品的凸台干涉而导致制品变形或损坏的情况。(*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顶杆顶出机构是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中各种脱模形式中最简单的、最常用的形式。它制造简单方便、更换容易、滑动阻力小。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产品,往往会采用斜顶顶出机构。现有的现有技术的用于成型仅具有倒扣结构的制品的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制品10’上具有倒扣结构11’,倒扣结构11’与铅垂面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底针板1’和固定在底针板1’上的连接体2’围成一左端封闭的容置空间3’,斜顶顶出机构可左右滑动的安装在该容置空间3’内,斜顶顶出机构主要包括顶针板4’、斜顶座5’、斜顶杆6’、斜顶7’和斜顶导轨9’。顶针板4’可左右滑动地装配在该容置空间3’内;顶针板4’与斜顶座5’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斜顶座5’的顶端面与竖直方向有第一夹角α’。在斜顶座5’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斜顶座滑槽51’,斜顶杆6’的末端设有与斜顶座滑槽51’相应的卡钩61’;斜顶杆6穿过斜顶导轨9’上的斜顶杆孔91’,斜顶7’的顶端面与制品10’的造型相吻合。顺利脱模的前提是第一夹角α’必须小于等于第二夹角β’,这样才能确保在脱模过程中,斜顶7’从制品10’的倒扣结构11’中退让出来;若第一夹角α’大于第二夹角β’,斜顶7’就会卡在制品10’的倒扣结构11’中无法顺利脱模。脱模时,顶针板4’和斜顶座5’一起水平向右运动;由于斜顶杆孔91’的限位作用,斜顶杆6’在整体向右运动的同时还在斜顶座滑槽51’中相对斜顶座5’斜向下地滑动,斜顶杆6’相对斜顶座5’斜向下的滑动可分解为竖直向下和水平向左的运动,斜顶杆6’竖直向下的分运动使固定在斜顶杆6’上的斜顶7’倒扣结构11’中退让出来;然后,斜顶杆6’随着斜顶座5’水平向右的总运动将制品10’从模腔中顶出,完成脱模。-->但对于图3所示的制品10,不仅具有倒扣结构11,倒扣结构11与铅垂面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还在倒扣的方向具有凸台12,凸台12的高度s3;而且脱模过程中,斜顶7’滑到凸台12的距离要小于该制品10上可供斜顶7’从倒扣结构11中退让出来的距离;特别是,斜顶7’滑到凸台12的距离小到即使减小斜顶7’的尺寸,也无法使斜顶7’从倒扣结构11中退让出来,斜顶7’和制品10发生干涉。此时,斜顶7’已经与制品10的凸台12相抵,而制品10还在模腔内未被斜顶7’顶出,如果斜顶7’在凸台12处继续向下运动,斜顶7’会挤压凸台12,极易在凸台12处引起制品10的应力集中,使制品10变形或者损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分模注塑,即将带有倒扣结构11的部分与带有凸台12的部分用两套模具分别注塑成型,然后注塑好的两部分粘连为一体形成所需的制品10,而无法一体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顶杆顶出机构,可以一体成型同时具有倒扣结构和凸台的制品,并且在脱模时,该注塑模具的顶杆顶出机构可避免由于斜顶与制品的凸台干涉而导致制品变形或损坏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斜顶杆和固定在该斜顶杆上的斜顶,其中,所述斜顶包括固定在斜顶杆上的楔块和可滑动地定位在该楔块上的斜顶滑块;该斜顶滑块的邻近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且该楔块的远离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斜顶滑块的与楔块接触的底面上开设导向槽,所述楔块的与斜顶滑块接触的顶面上设有与该导向槽相匹配的导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楔块的与斜顶滑块接触的顶面上开设导向槽,所述斜顶滑块的与楔块接触的底面上设置与该导向槽相匹配的导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导向槽横截面的槽底尺寸大于槽口尺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呈燕尾型、T-->型或L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斜顶滑块与所述楔块上设有可避免该楔块从该斜顶滑块上滑脱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该斜顶滑块的与楔块接触的底面上的限位销、开设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中,在所述楔块的与斜顶滑块接触的顶面上的可容纳该限位销的限位孔;该限位孔沿该斜顶滑块相对该楔块的滑动方向延伸,该限位孔的长度可使该楔块相对斜顶滑块滑动的距离大于制品的倒扣结构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楔块的与斜顶滑块接触的顶面上的限位销、开设在该斜顶滑块的与楔块接触的底面上的可容纳该限位销的限位孔;该限位孔沿该斜顶滑块相对该楔块的滑动方向延伸,该限位孔的长度可使该楔块相对斜顶滑块滑动的距离大于制品的倒扣结构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斜顶滑块的侧面设有将斜顶滑块的运动方向限制在顶针板顶出方向的定位块。本技术有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斜顶分成固定在斜顶杆上的楔块和可滑动地定位在该楔块上的斜顶滑块两部分,且斜顶滑块的邻近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和楔块的远离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因此,本技术在一体成型同时具有倒扣结构和凸台的制品后,在开模后,顶出过程中,楔块从倒扣结构中退让出来不会与凸台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斜顶与制品的凸台干涉而导致制品变形或损坏的情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的用于成型仅具有倒扣结构的制品的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用于成型具有倒扣结构和凸台的制品的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在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在开模过程的过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在开模过程的制品顶出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4至图9,本技术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4、斜顶座5、斜顶杆6、楔块7和斜顶滑块8。为了说明方便,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针板4的顶出方向定义为水平向右,对于在不同实施方式中,顶针板4的顶出方向随注塑模具的安装方向而改变,例如,将如图7中的方向逆时针旋转90°,顶针板4的顶出方向变成为竖直向上。斜顶座5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顶针板4上,斜顶座5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斜顶座滑槽51,该斜顶座滑槽51的横截面可以呈燕尾型、T型或L型的槽底尺寸大于槽口尺寸的旋转,优选为呈T型,该斜顶座滑槽51向与顶针板4顶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与铅垂面形成第一夹角α。斜顶杆6的末端设有与斜顶座滑槽51相匹配的卡钩61,通过卡钩61与斜顶座滑槽51的配合,实现斜顶杆6与斜顶座5之间的相对滑动。斜顶杆6穿过位于模具上的斜顶导轨9上的斜顶杆孔91。在斜顶座5随顶针板4水平向右运动时,由于斜顶杆孔91对斜顶杆6的导向和限位作用,斜顶杆6在顶针板4的推动下整体向右运动的同时还沿斜顶座滑槽51中相对斜顶座5斜向下地滑动,斜顶杆6相对斜顶座5的斜向下的滑动可分解为竖直向下和水平向右的运动;在斜顶座5随顶针板4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斜顶杆和固定在该斜顶杆上的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包括固定在斜顶杆上的楔块和可滑动地定位在该楔块上的斜顶滑块;该斜顶滑块的邻近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且该楔块的远离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斜顶杆和固定在该斜顶杆上的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包括固定在斜顶杆上的楔块和可滑动地定位在该楔块上的斜顶滑块;该斜顶滑块的邻近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且该楔块的远离制品凸台部位的高度高于制品凸台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滑块的与楔块接触的底面上开设导向槽,所述楔块的与斜顶滑块接触的顶面上设有与该导向槽相匹配的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的与斜顶滑块接触的顶面上开设导向槽,所述斜顶滑块的与楔块接触的底面上设置与该导向槽相匹配的导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横截面的槽底尺寸大于槽口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呈燕尾型、T型或L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斜顶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长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