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对合在一起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与显示区对应的下基板中设置有控制结构和显示结构,与显示区对应的上基板和/或下基板中还设置有感应结构,感应结构与显示结构相对应设置,感应结构中设置有稳定子结构。该显示面板通过在感应结构中设置稳定子结构,同时,通过化学减薄工艺对显示面板进行减薄,使得显示面板免受内部或外部的电磁干扰、并保护感应结构中的感应膜层免遭磕碰损坏,从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性能更加稳定的同时,还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薄型化,且成本较低,促进了显示面板向低成本薄型化的方向发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显示装置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希望能够在显示装置中增加触控功能以形成具有触摸屏的显示面板,通过该触摸屏输入指令,使人机交互更为方便。在平板显示
中,由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LCD)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人们正在努力尝试着如何能够更好地将触控功能增加到OLED或IXD显示装置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一种触摸屏显示面板的结构为:在OLED显示装置中增加感光传感器,通过感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光线变化来识别用户的指令,从而实现触摸屏的触控功能。但是该结构中的感光传感器成本较高,不利于普及应用。另一种触摸屏显示面板的结构为:采用一块衬底,在衬底的一面设置显示结构,衬底的另一面设置触摸感应结构,该触摸感应结构是由氧化铟锡材料形成的感应膜层。由于氧化铟锡材料形成的感应膜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而氧化铟锡作为一种导电材料,致使显示面板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外部电磁干扰,进而导致显示面板显示性能不稳定;另外,设置在衬底表面的感应膜层也很容易被磕碰损坏,导致触摸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可见,设计一种低成本、稳定性能好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在感应结构中设置稳定子结构,从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性能更加稳定;同时通过化学减薄低成本地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薄型化。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合在一起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所述下基板中设置有控制结构和显示结构,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中还设置有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显示结构相对应设置,所述感应结构中设置有稳定子结构。优选的,所述下基板包括第一衬底,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二衬底,所述控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的上方,所述显示结构设置于所述控制结构的上方;所述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结构,所述第一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中,位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中,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或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或者,所述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结构和第二感应结构,所述第一感应结构和所述第二感应结构均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中,所述第一感应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或者,所述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结构和第二感应结构,所述第一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中,所述第一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或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中,所述第二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优选的,所述控制结构为薄膜晶体管层,所述显示结构为有机电致发光层或液晶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的上方,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或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结构和所述第二感应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或所述第二衬底方向设置的感应膜层和所述稳定子结构,所述感应膜层采用碳纳米管或氧化铟锡材料,所述稳定子结构为采用有机材料形成的保护层;或者,所述第一感应结构和所述第二感应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或所述第二衬底方向设置的两分体感应膜层和所述稳定子结构,所述两分体感应膜层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所述两分体感应膜层分别采用碳纳米管与氧化铟锡或碳纳米管与石墨烯,所述稳定子结构为采用有机材料形成的保护层,所述绝缘层采用使所述两分体感应膜层能够相互绝缘的绝缘材料。优选的,所述上基板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上偏光片,和/或所述下基板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下偏光片。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外围电路,所述上基板的非显示区与所述下基板的非显示区的尺寸相同,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错位设置,所述外围电路设置于错位并裸露出的非显示区内;或者,所述下基板的非显示区的长度和/或宽度大于所述上基板的非显示区的长度和/或宽度,所述外围电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相对所述上基板裸露出的非显示区内。优选的,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采用透明玻璃材料,所述第一衬底和/或所述第二衬底通过化学减薄工艺进行减薄处理,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的厚度范围为 0.1-0.3mm。优选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至少包括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液晶层由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对合形成的间隙填充液晶而形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感应结构中设置稳定子结构,同时,通过化学减薄工艺对显示面板进行减薄,使得显示面板免受内部或外部的电磁干扰、并保护感应结构中的感应膜层免遭磕碰损坏,从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性能更加稳定的同时,还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薄型化,且成本较低,促进了显示面板向低成本薄型化的方向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的一种感应结构的剖视图;图3-1为第一衬底的剖视图;图3-2为在第一衬底上形成控制结构的剖视图;图3-3为在控制结构上形成显示结构的剖视图;图3-4为第二衬底的剖视图;图3-5为在第二衬底上形成感应结构的剖视图;图3-6为上基板和下基板对合的剖视图;图3-7为上基板和下基板对合并减薄后的剖视图;图3-8为贴附偏光片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7中显示面板的感应结构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8中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其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衬底;2.第二衬底;3.控制结构;4.显不结构;51.第一感应结构;52.第二感应结构;511.感应膜层;512.稳定子结构;513.第一分体感应膜层;514.第二分体感应膜层;515.绝缘层;61.上偏光片;7.封框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对合在一起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与显示区对应的下基板中设置有控制结构和显示结构,与显示区对应的上基板中设置有感应结构,感应结构与显示结构相对应设置,感应结构中设置有稳定子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基板包括第一衬底I,上基板包括第二衬底2,控制结构3设置于第一衬底I的上方,显不结构4设置于控制结构3的上方。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结构51,第一感应结构51设置于上基板中,位于第二衬底2靠近显不结构4的一侧。其中,控制结构3为薄膜晶体管层,显示结构4为有机电致发光层,薄膜晶体管层设置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合在一起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所述下基板中设置有控制结构和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中还设置有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显示结构相对应设置,所述感应结构中设置有稳定子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合在一起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所述下基板中设置有控制结构和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中还设置有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显示结构相对应设置,所述感应结构中设置有稳定子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包括第一衬底,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二衬底,所述控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的上方,所述显示结构设置于所述控制结构的上方; 所述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结构,所述第一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中,位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中,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或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 或者,所述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结构和第二感应结构,所述第一感应结构和所述第二感应结构均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中,所述第一感应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 或者,所述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结构和第二感应结构,所述第一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上基板中,所述第一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或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中,所述第二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为薄膜晶体管层,所述显示结构为有机电致发光层或液晶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的上方,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层或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久霞,白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