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溢河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6855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中棒缩短结构包括相互套接的中棒外管和中棒中管,中棒中管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管内塞,中棒内设有两段下巢拉绳,两段下巢拉绳一端分别连接在外管内塞处,另一端分别绕过中棒顶部的下巢拉绳滑轮与下巢上的下巢拉绳第一固定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段下巢拉绳同时作用,收拢下巢时,可在下巢两段产生相同的拉力,使下巢收拢时滑动更加流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滑轮组件,简化了产品结构,同时,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
[0001 ] 本技术公开一种伞结构,特别是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
技术介绍
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每家每户都备有几把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多样、使用方便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现有技术中的伞早已经实现了可以自动开收的功能,自动开收伞的结构可以参看 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目前的自动开收伞只具有自动打开和自动收拢伞布的功能,虽然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但是,使用者在收拢伞布后仍然需要手动将伞的中棒收起,仍然使用不够方便。于是 申请人:专利技术了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请 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120128521.6的专利文件,其通过一根外管拉绳,配合滑轮副形成下巢拉伸结构,在收拢中棒同时,可以拉动下巢,进行伞布的收拢,使收伞更加简单、方便,但是其通过一条绳子收拢下巢,可靠性能较差,而且其通过两个滑轮绕绳,结构较为复杂,另外,其下巢拉绳连接到下巢的一端,在收拢时,容易产生偏位,影响收拢的流畅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下巢拉绳部分结构复杂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其通过两段拉绳同时拉动下巢,达到收拢下巢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中棒缩短结构包括相互套接的中棒外管和中棒中管,中棒中管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管内塞,中棒内设有两段下巢拉绳,两段下巢拉绳一端分别连接在外管内塞处,另一端分别绕过中棒顶部的下巢拉绳滑轮与下巢上的下巢拉绳第一固定处固定连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所述的外管内塞上设有下巢拉绳第二固定处,两段下巢拉绳分别连接在下巢拉绳第二固定处位置处。所述的外管内塞上固定设有转向杆,两段下巢拉绳在转向杆处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两段下巢拉绳同时作用,收拢下巢时,可在下巢两段产生相同的拉力,使下巢收拢时滑动更加流畅,本技术减少了滑轮组件,简化了产品结构,同时,还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撑开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撑开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的D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棒外管,2-中棒中管,3-中棒内管,4-上巢,5-下巢,6-伞骨,7-收伞弹簧,8-伞柄,9-收伞按钮,10-子弹头,11-下巢拉绳,12-外管拉绳,13-外管内塞,14-外管拉绳滑轮,15-内部弹簧,16-内部滑块,17-外管拉绳头第一固定处,18-外管拉绳第二固定处,19-下巢拉绳第二固定处,20-子弹头拉绳,21-弹片,22-顶块,23-保护套管,24-下巢拉绳滑轮,25-下巢拉绳第一固定处,26-转向杆。【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请参看附图1至附图4,本实施例中,主要包括中棒、伞柄8、伞骨6、伞布(图中未画出)、上巢4和下巢5,其中,伞柄8固定安装在中棒下端,上巢4固定安装在中棒顶端,下巢5套装在中棒上,伞骨6安装在上巢4和下巢5上,伞布安装在伞骨6上,本实施例中,伞骨6间安装有收伞弹簧7。本实施例中,伞的基本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伞柄8内安装有收伞按钮9,用于开伞和收伞之用,伞柄8内对应于收伞按钮9位置处设置有顶块22,伞柄8内还安装有用于卡接中棒的弹片21,顶块22与弹片21的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本实施例中,中棒包括中棒外管1、中棒中管2和中棒内管3,其中,中棒内管2可设置有一节或两节或多节,对应于两折伞或三折伞或多折伞等。本实施例中,中棒外管1、中棒中管2和中棒内管3依次套装在一起,中棒内管3固定安装在伞柄8上,上巢4固定安装在中棒外管I上。本实施例中,在中棒内设有子弹头10 (其形状与子弹头相似,所以,本技术中称其为子弹头),中棒内还设有外管拉绳12,用于收缩中棒外管I之用,本实施例中,在中棒中管2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管内塞13,外管内塞13上安装有外管拉绳滑轮14,本实施例中,外管拉绳12 —端固定连接在子弹头10上的外管拉绳头第一固定处17位置,夕卜管拉绳12另一端绕过外管拉绳滑轮14连接在中棒外管I上的外管拉绳头第二固定处18位置,本实施例中,外管拉绳头第二固定处18设置在中棒外管I的底部位置。本本实施例中,外管内塞13向下延伸形成有保护套管23,下巢拉绳11和外管拉绳12设置在保护套管23内,中棒内设有内部弹簧15,内部弹簧15套装在保护套管23上,且一端抵住外管内塞13,另一端抵住中棒内管3下端,本实施例中,下巢拉绳11和外管拉绳12分开独立设置。本实施例中,中棒外管I和中棒中管2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隙,以满足外管拉绳12可以在中棒外管I和中棒中管2之间自由运动。本实施例中,在中棒外管I内设有两段下巢拉绳11,两段下巢拉绳11对称设置,下巢拉绳11 一端绕过上巢4上的下巢拉绳滑轮24后,连接到下巢5上的下巢拉绳第一固定处25位置处,下巢拉绳11另一端连接在外管内塞13处,本实施例中,在外管内塞13上设有下巢拉绳第二固定处19,下巢拉绳11端头固定设置在下巢拉绳第二固定处19,通过下巢拉绳11可拉动上巢4和下巢5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收拢伞布的目的。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伞处于收拢状态时,中棒外管I卡在弹片21处,按动收伞按钮9时,收伞按钮9推动中棒外管1,使其从弹片21处脱离,此时,内部弹簧15向上推动外管内塞13,使中棒中管2与中棒内管3之间相互撑开,同时,外管拉绳12拉动中棒外管1,使其与中棒中管2之间相互撑开,同时,下巢拉绳11拉动下巢5和上巢4,使二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将伞骨6撑开,完成开伞过程;收伞时,再次按动收伞按钮9,收伞按钮9推动子弹头10,使其从中棒内管3底部脱出,缩入中棒内,伞骨6在收伞弹簧7的作用下收拢,实现收拢伞布的目的,同时,中棒外管I也失去了外管拉绳12的拉力,实现中棒外管I与中棒中管2之间的收拢,最后,使用者手动将其他未收拢的中棒进行收拢,保护套管23推动子弹头10,使其卡入伞柄8内即可。实施例二:请参看附图5至附图8,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结构基本上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两段下巢拉绳11实际为一条绳子,在外管内塞13上方固定设有转向杆26,两段下巢拉绳11在转向杆26处连接在一起,即在转向杆26处人为将一条绳子定义为两段。本技术通过两段下巢拉绳同时作用,收拢下巢时,可在下巢两段产生相同的拉力,使下巢收拢时滑动更加流畅,本技术减少了滑轮组件,简化了产品结构,同时,还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棒缩短结构包括相互套接的中棒外管(1)和中棒中管(2),中棒中管(2)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管内塞(13),中棒内设有两段下巢拉绳(11),两段下巢拉绳(11)一端分别连接在外管内塞(13)处,另一端分别绕过中棒顶部的下巢拉绳滑轮(24)与下巢(5)上的下巢拉绳第一固定处(25)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棒缩短结构包括相互套接的中棒外管(I)和中棒中管(2),中棒中管(2)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管内塞(13),中棒内设有两段下巢拉绳(11),两段下巢拉绳(11) 一端分别连接在外管内塞(13)处,另一端分别绕过中棒顶部的下巢拉绳滑轮(24)与下巢(5)上的下巢拉绳第一固定处(25)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溢河
申请(专利权)人:谢溢河柯金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