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明单元(21)的组装结构中,发光元件安装在电路板(24)上,壳体(27)容纳在其上安装有发光元件的电路板。壳体发光部(28)形成在壳体上且透射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壳体遮光部(29)围绕壳体发光部形成在壳体上且阻挡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壳体构造成组装到组装对象中。壳体包括暴露表面,其是平面且设置成包括壳体发光部的外表面和壳体遮光部的外表面。组装对象包括狭缝(42),其形成有开口,壳体的暴露表面通过其暴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在照明单元(21)的组装结构中,发光元件安装在电路板(24)上,壳体(27)容纳在其上安装有发光元件的电路板。壳体发光部(28)形成在壳体上且透射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壳体遮光部(29)围绕壳体发光部形成在壳体上且阻挡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壳体构造成组装到组装对象中。壳体包括暴露表面,其是平面且设置成包括壳体发光部的外表面和壳体遮光部的外表面。组装对象包括狭缝(42),其形成有开口,壳体的暴露表面通过其暴露。【专利说明】照明单元的组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照明单元组装到组装对象上的组装结构,也就是说,一种用于照明单元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用于照亮需照明的部件等的照明单元设置在各部分处。例如,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照明单元被设置在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连接器附近。充电连接器构造成馈电侧连接器和车辆侧连接器(车辆侧入口)。照明单元设置在车辆侧连接器的附近。以下提及的专利文献I披露了一种涉及充电连接器的技术。根据披露的技术,车辆侧连接器设置在车辆的车辆侧壳体中。发光部件(照明灯)以及车辆侧连接器也设置在车辆侧壳体中。发光部件是由发光单元组成的部件,其中发光单元构造成当车辆侧壳体的开/闭盖打开和闭合的时候分别打开和关闭。发光部件的设置以便在夜间方便馈电侧连接器和车辆侧连接器的连接和释放工作。发光部件以暴露和突出的状态设置在车辆侧壳体中。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lJP-A-6_325834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发光部件暴露的情况下,由于在连接和释放的工作时会出现馈电侧连接器和发光部件相撞的情况,所以这种技术存在发光部件被损坏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考虑到采用壳体来覆盖发光部件。在下文中,将会说明针对这种用壳体来覆盖发光部件的结构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图5中,相关技术的照明单元I包括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2上的作为发光部件的LED3和4。安装有LED3和4的电路板2容纳在壳体5中。也就是说,LED3和4和电路板2被壳体5覆盖。壳体5是透明的以便具有作为一个整体的光学透明性。壳体5被设计罩6覆盖。壳体5和设计罩6通过接合突起7和接合凹部8的接合相互接合和锁定。设计罩6上形成有用于通过由LED3发出并透射通过壳体5的光9的开口 10。设计罩6上形成有用于通过由LED4发出并透射通过壳体5的光11的开口 12。设置LED3是为了照明未示出的车辆侧连接器。设置LED4是为了照明指示器13。根据图5的构造和结构,透射由LED3发出的光9的壳体5的部分和设计罩6上的开口 10的每个的尺寸相对较小。这样,当由箭头X表示的阶梯变大时,存在光9的扩散性能降低的问题。进一步的,根据图5的构造和结构,由于透射由LED3发出的光9的壳体5的部分的尺寸相对较小,在通过设计罩6覆盖壳体5时,透射光的部分可能会摩擦开口直至透射光的部分到达设计罩6的开口 10。结果,同样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光9的传送性能的问题。此外,根据图5的构造和结构,由于透明壳体5被设计罩6覆盖,所以存在当从LED3发出的光9在壳体5的内表面等反射时,反射光14从开口 12泄露的问题。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照明单元的组装结构,其能增强光的扩散性能,防止透射光的部分的磨损且能防止光的泄露。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益效果,提供一种照明单元的组装结构,包括:电路板;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壳体,该壳体容纳安装有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路板;壳体发光部,该壳体发光部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且构造成透射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壳体遮光部,该壳体遮光部围绕所述壳体发光部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且构造成阻挡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所述光;和组装对象(object),所述壳体构造成组装到该组装对象;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暴露表面,该暴露表面为平面且设置成包括所述壳体发光部的外表面和所述壳体遮光部的外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组装对象包括狭缝,该狭缝形成一开口,所述壳体的所述暴露表面通过该开口暴露。所述组装结构可构造成:所述壳体具有凹部,该凹部通过使所述壳体遮光部的外表面凹陷而形成,并且所述狭缝的外边缘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组装对象可具有凸状的防撞部,其设置在狭缝的外边缘部以突出超过暴露表面。组装对象可进一步包括: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第二发光元件;第二壳体发光部,形成在壳体上且构造成透射从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二光,其中在其上安装有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电路板容纳在壳体中的一位置处,在该位置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和从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二光不会汇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当照明单元组装到组装对象上时,照明单元的壳体发光部和壳体遮光部的外表面在与开口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暴露在组装对象的狭缝的开口表面处。壳体发光部具有位于其周边的壳体遮光部且这些部件位于与狭缝的开口表面大体相同的平面上。进一步的,这些部件相对广泛地从狭缝暴露,以致于在光的扩散方向上没有台阶部。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组装对象的狭缝具有用于暴露照明单元的壳体发光部和壳体遮光部的每个的外表面的大的开口,所以当将照明单元组装到组装对象上时能够防止磨损壳体发光部。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壳体构造成在壳体发光部的周边具有壳体遮光部,所以可通过壳体遮光部防止光的泄露。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技术效果为:增强光的扩散性能,防止光透射部件的磨损和防止光的泄露。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接合狭缝外边缘部和壳体的凹部,使得在光的扩散方向上没有台阶部。相应地,该专利技术能获得的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有效地进一步增强光的扩散性能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狭缝外边缘部具有防撞部,所以能够防止与壳体发光部的物理碰撞。相应地,除了上述的技术效果,该专利技术能获得的技术效果是保护了透射光的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除了提供壳体遮光部之外通过合适地设置电路板的壳体位置可更可靠地防止光的泄露。相应地,该专利技术能获得的技术效果是能够防止第二壳体发光部的光的泄露。【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照明单元的组装结构的组装状态下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照明单元的组装结构的组装状态下的透视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光部件被壳体覆盖的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列表21照明单元22车体(组装对象)23照明单元主体24 电路板25 LED (发光兀件)26 LED (发光元件)27 壳体28壳体发光部29壳体遮光部30指示器(第二壳体发光部)31接合突起32 光33 光(第二光)34 前壁35 后壁36,37 侧壁38 顶壁39 凹部40照明单元壳体部41壳体前壁42 狭缝43防撞部44狭缝外边缘部45壳体顶壁46组装引导壁47底壁48通孔49接合凹部【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照明单元的组装结构构造成当将照明单元相对于组装主体组装时,照明单兀的发光部分的壳体的外表面和阻挡光的部分的壳体的外表面完全暴露在大体相同的平面上且相对地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下文中,参考附图将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照明单元的组装结构的组装状态下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具体的形状,材料,数值和方向等仅仅是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单元的组装结构,包括:电路板;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壳体,该壳体容纳安装有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路板;壳体发光部,该壳体发光部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且构造成透射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壳体遮光部,该壳体遮光部围绕所述壳体发光部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且构造成阻挡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所述光;和组装对象,所述壳体构造成组装到该组装对象;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暴露表面,该暴露表面为平面且设置成包括所述壳体发光部的外表面和所述壳体遮光部的外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组装对象包括狭缝,该狭缝形成一开口,所述壳体的所述暴露表面通过该开口暴露。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津岛寿信,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