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面塌陷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地面塌陷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每年在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多起地面塌陷灾害,特别是在岩溶地区相关塌陷灾害更是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岩溶土洞均在地面以下,且埋深各异,极具隐蔽性,给灾害监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用于地面塌陷灾害的监测手段主要有地质雷达(GPR)、TDR(BOTDR)技术以及水(气)压力监测,地质雷达和TDR的运行成本很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水(气)压力监测又难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并且三种方法还都存在操作便捷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地面塌陷监测方法,其方案为:所涉及的硬件有:支架、垂重体、缆索、处理模块、磁传感器(即霍尔元件)、通信线缆和感应环;其中,支架、垂重体和缆索形成监测装置的支撑结构,支架用于将垂重体垂挂在监测洞中,垂重体用于将缆索张紧,缆索用于设置磁传感器;磁传感器、通信线缆和感应环形成监测装置的传感部分,感应环用于感应地质变化,磁传感器用于感应监测装置的状态,通信线缆用于将磁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传输至处理模块中;应用前述多个装置进行监测的具体操作如下:1)在监测区域钻孔,形成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监测洞;2)支架固定在监测洞的洞口位置处,垂重体和支架之间通过缆索固定连接,垂重体垂挂在监测洞内;磁传感器固定在缆索中部,磁传感器和处理模块之间通过通信线缆电气连接;正常情况下监测洞为柱状结构,感应环通过弹性机构与监测洞的洞壁卡接,感应环的位置位于磁传感器和支架之间,感应环上设置有永磁体;3)当土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面塌陷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塌陷监测装置由支架(A)、垂重体(B)、缆索(C)、处理模块(D)、磁传感器(E)、通信线缆和感应环(F)组成;缆索(C)上端与支架(A)固定连接,缆索(C)下端与垂重体(B)固定连接;磁传感器(E)固定在缆索(C)中部,磁传感器(E)和处理模块(D)之间通过通信线缆电气连接;感应环(F)设置于缆索(C)上支架(A)和磁传感器(E)之间的位置处,且感应环(F)能沿缆索(C)滑动;所述感应环(F)由外筒(1)、内筒(2)、永磁体(3)、多个卡臂(5)和多个弹簧(6)组成;所述外筒(1)和内筒(2)均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内筒(2)套接在外筒(1)内,外筒(1)和内筒(2)之间通过连接梁固定;内筒(2)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永磁体(3)镶嵌在安装槽内;多个卡臂(5)与外筒(1)外壁转动连接,卡臂(5)能沿外筒(1)轴向转动;每个卡臂(5)均对应一个弹簧(6),弹簧(6)的一端与卡臂(5)中部连接,弹簧(6)的另一端与外筒(1)外壁连接;自然状态时,卡臂(5)外端在弹簧(6)的拉力作用下向外筒(1)表面靠拢,且多个卡臂(5)的外端朝向相同;缆索(C)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塌陷监测装置,包括磁传感器(E)、处理模块(D)和通信线缆,磁传感器(E)和处理模块(D)之间通过通信线缆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塌陷监测装置还包含有支架(A)、垂重体(B)、缆索(C)和感应环(F);缆索(C)上端与支架(A)固定连接,缆索(C)下端与垂重体(B)固定连接;磁传感器(E)固定在缆索(C)中部;感应环(F)设置于缆索(C)上支架(A)和磁传感器(E)之间的位置处,且感应环(F)能沿缆索(C)滑动;所述感应环(F)由外筒(1)、内筒(2)、永磁体(3)、多个卡臂(5)和多个弹簧(6)组成;所述外筒(1)和内筒(2)均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内筒(2)套接在外筒(1)内,外筒(1)和内筒(2)之间通过连接梁固定;内筒(2)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永磁体(3)镶嵌在安装槽内;多个卡臂(5)与外筒(1)外壁转动连接,卡臂(5)能在竖直方向上向外筒(1)表面转动;每个卡臂(5)均对应一个弹簧(6),弹簧(6)的一端与卡臂(5)中部连接,弹簧(6)的另一端与外筒(1)外壁连接;自然状态时,卡臂(5)外端在弹簧(6)的拉力作用下向外筒(1)表面靠拢,且多个卡臂(5)的外端朝向相同;缆索(C)从感应环(F)的内筒(2)内孔中穿过,缆索(C)与内筒(2)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塌陷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和内筒(2)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梁的数量为3个或4个,各个连接梁沿外筒(1)周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塌陷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环(F)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感应环(F)沿缆索(C)轴向顺次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塌陷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臂(5)的数量为8个;其中4个卡臂(5)记为第一卡臂组,第一卡臂组内的4个卡臂(5)在外筒(1)轴向上等高设置,另外4个卡臂(5)记为第二卡臂组,第二卡臂组内的4个卡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凯,董平,唐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陈洪凯,董平,唐红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