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顺坤专利>正文

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4081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烤房主体1、热风管2、扩容器3、回收管4、燃烧室5、燃烧腔6、电机7、缩容器8、转动轴9、组扇叶10、电机1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2在烤房主体1里的外壁及末端设有通风孔,其起点一端与所述燃烧室5的底部相连接,与电机7相连后另一端伸进烤房主体1里;回收风管4为两根在房内部分的外壁开有小孔、房外部分为密封的空心金属管,于烤房主体1内上部两侧沿内壁安装经缩容器8缩为一根后穿出房外,再接进燃烧室5的上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装置后,可有效地把燃烧室5里的热风送进烘烤房里,烤茧后又回收热风进入燃烧室里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热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蚕茧烘烤房,尤其是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属于农产品烘烤加工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南方蚕区,现有烘烤房的热风熏茧后即向烤房外面排除,热风不能循环利用,造成热能浪费,从而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普通烘烤房的热风不能循环利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适用于我国南方各桑蚕区烘烤蚕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烤房主体1、热风管2、扩容器3、回收管4、燃烧室5、燃烧腔6、第一电机7、缩容器8、转动轴9、组扇叶10、第二电机11、排湿窗12、温度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2从所述燃烧室5的底部出来后与所述第一电机7相连接,经过扩容器3后进入烤房主体1里扩为两根,热风管2在烤房主体1里的外壁及末端设有通风孔,目的是利于热风散发;为了使热量迅速散发烤茧,在烤房中部安装有一根转动轴9,其一端与烤房主体1外面的第二电机11相连,轴上有组扇叶10,当启动第二电机11后,转动轴飞快转动,扇叶将热风均匀吹散到烤房的两边;回收风管4为两根在房内部分的外壁开有小孔、房外部分为密封的空心金属管,于烤房主体1内上部两侧沿内壁安装经缩容器8缩为一根后穿出烤房主体1外,再与燃烧室5的顶部连接,所述排湿窗12安设在烤房主体1的两侧上部,每侧两个共四个,烘烤时打开,目的是排除湿气,所述温度计13安装在烤房主体1外部,目的是监测烤房内的温度。所述第一电机7也可以安设在烤房主体1与燃烧室5之间的回收管4上。所述扩容器3和缩容器8均为长方体容器,其六个面的面积根据热风管2或回收管4的横截面积而定,至少有两个面能容纳热风管2或回收管4的两个横截面积,其余四个面至少能容纳热风管2或回收管4的一个横截面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装置后,可有效地把燃烧室5里的热风送进烘烤房里,烤茧后又回收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热能的目的,同时该装置具有制作容易、操作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烤房主体1内部与燃烧室5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的回收管4在烤房主体1内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的烤房主体1、燃烧室5、回收管4、热风管2之间外部连接的示意图。图1-图4中,标号对应的名称:1-烤房主体,2-热风管,3-扩容器,4-回收管,5-燃烧室,6-燃烧腔,7-第一电机,8-缩容器,9-转动轴,10-扇叶,11-第二电机,12-排湿窗,13-温度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热风管2、第一电机7、烤房主体1、回收管4与燃烧室5四者之间的位置及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回收管4在烤房主体1内的位置及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燃烧室5、第一电机7、热风管2、回收管4、烤房主体1之间的外部连接以及温度计13的安装位置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烤房主体1、燃烧室5的材料为具有保温功能的岩棉板,其厚度为70毫米,热风管2、回收管4的直径为200毫米的空心不锈钢管。烤房主体1的长、宽、高分别为5米、3.5米、2.4米,燃烧室5的长、宽、高分别为1米、1米、2.2米,排烟管2、回收管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燃烧物在燃烧腔6里燃烧,启动第一电机7,产生的热风从燃烧室5底部的热风管2里流进扩容器3后进入烤房主体1内,这时启动第二电机11,转动轴9转动,组扇叶10将热风均匀送到烤房主体1内的四方,在第一电机7的抽动力下,回收管4又把烤房主体1内的热风回收,经过缩容器8后流进燃烧室5的顶部,在燃烧室5里从上到下受热后又从热风管2流进烤房里,如此循环利用热风,就达到节约热能的目的。实施例二,回收管4、第一电机7与燃烧室5的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例二与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把第一电机7安装在回收管4上,具体为,回收管4从烤房主体1外顶部弯折下来后,与第一电机7相连后再向上接进燃烧室5的顶部上,热风管2则从燃烧室5直接进入烤房主体1里,其余与例一相同。这两个实施例的效果,以实施例一为最佳,在燃烧物相同、烤茧量相同的情况下,实施例一需要360分钟,实施例二需要400分钟。回收管、热风管的数量还可作或多或少的变化,烤房主体、燃烧室的体积也还作可作或大或小的变化,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的内容、描述,能推导出可想而知、显而易见的变化,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烤房主体(1)、热风管(2)、扩容器(3)、回收管(4)、燃烧室(5)、燃烧腔(6)、电机(7)、缩容器(8)、转动轴(9)、组扇叶(10)、电机(11)、排湿窗(12)、温度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2)从所述燃烧室(5)的底部出来后与所述电机(7)相连接,经过扩容器(3)后进入烤房主体(1)里扩为两根,在烤房主体(1)里的外壁及末端设有通风孔;所述转动轴(9)安装在烤房中部,其一端与烤房主体(1)外面的电机(11)相连,其上装设组扇叶(10);所述回收风管(4)为两根在房内部分的外壁开设有通风孔、房外部分为密封的空心金属管,于烤房主体(1)内上部两侧沿内壁安设经缩容器(8)缩为一根后穿出烤房主体(1)外,再与燃烧室(5)的顶部连接;所述温度计(13)安装在烤房主体(1)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烤房的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烤房主体(1)、热风管(2)、扩容器(3)、回收管(4)、燃烧室(5)、燃烧腔(6)、第一电机(7)、缩容器(8)、转动轴(9)、组扇叶(10)、第二电机(11)、排湿窗(12)、温度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2)从所述燃烧室(5)的底部出来后与所述第一电机(7)相连接,经过扩容器(3)后进入烤房主体(1)里扩为两根,在烤房主体(1)里的外壁及末端设有通风孔;所述转动轴(9)安装在烤房中部,其一端与烤房主体(1)外面的第二电机(11)相连,其上装设组扇叶(10);所述回收风管(4)为两根在房内部分的外壁开设有通风孔、房外部分为密封的空心金属管,于烤房主体(1)内上部两侧沿内壁安设经缩容器(8)缩为一根后穿出烤房主体(1)外,再与燃烧室(5)的顶部连接;所述温度计(13)安装在烤房主体(1)的外部。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坤
申请(专利权)人:刘顺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