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3982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转驳装置由集鱼装置和转运装置两部分组成,集鱼装置包括集鱼道,集鱼道靠出口端的两侧各设有供水管Ⅰ,集鱼道出口处安装止水阀门和拦鱼栅;集鱼道两侧壁上均安装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两滑轨经驱动机构共同支撑赶鱼栅;集鱼道一侧壁内凹,内凹处安装观测设备,该观测设备连接电脑;转运装置包括鱼闸,鱼闸上架设转运漏斗,鱼闸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集鱼道出口,该鱼闸另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带供水阀门的供水管Ⅱ,转运漏斗漏斗口安装放鱼阀门,漏斗口下方正对供运鱼车通行的车辆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转驳装置由集鱼装置和转运装置两部分组成,集鱼装置包括集鱼道,集鱼道靠出口端的两侧各设有供水管Ⅰ,集鱼道出口处安装止水阀门和拦鱼栅;集鱼道两侧壁上均安装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两滑轨经驱动机构共同支撑赶鱼栅;集鱼道一侧壁内凹,内凹处安装观测设备,该观测设备连接电脑;转运装置包括鱼闸,鱼闸上架设转运漏斗,鱼闸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集鱼道出口,该鱼闸另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带供水阀门的供水管Ⅱ,转运漏斗漏斗口安装放鱼阀门,漏斗口下方正对供运鱼车通行的车辆通道。【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现鱼类从鱼道提升后自动转驳的装置。适用于水利水电水生生态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鱼设施的构造。
技术介绍
大坝的修建将河流上下游自由连通的水生生境进行了人为阻隔,使鱼类洄游、种群交流等正常生活过程受影响。过鱼设施是沟通阻隔河段、恢复水生生物交流的重要设施,对于鱼类的上溯、种群交流尤为重要。目前,过鱼设施主要包括鱼道、鱼闸、升鱼机和集运鱼系统等几种方案,鱼道、鱼闸、升鱼机多应用于中低高度的拦河坝,且常需要与坝体相结合,而拱坝等部分坝型则因泄洪安全或两侧地形等因素而无法布设。集运鱼系统则由于涉及集运鱼船等专业设施的辅助,而这些设施的制造和运行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对于下游为峡谷河道的,由于水流急、河面窄等原因,集鱼作业不易实施。可见,如何在高坝水库上下游之间进行快速有效的过鱼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操作简便的,以解决部分高坝无条件建造连续长距离鱼道的问题,并解决转运过程中的连续过鱼和鱼类保护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连续游泳能力不强的鱼类,帮助其顺利通过大坝上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驳装置由集鱼装置和转运装置两部分组成, 所述集鱼装置包括衔接鱼道与转运装置的集鱼道,集鱼道靠出口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带供水阀门的供水管I,集鱼道出口处安装可垂直开启的止水阀门和拦鱼栅;集鱼道两侧壁上均安装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两滑轨经驱动机构共同支撑赶鱼栅;所述集鱼道一侧壁内凹,并在内凹处安装观测设备,该观测设备连接观察室内电脑; 所述转运装置包括鱼闸,鱼闸上架设转运漏斗,鱼闸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所述集鱼道出口,该鱼闸另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带供水阀门的供水管II,转运漏斗漏斗口安装放鱼阀门,漏斗口下方正对供运鱼车通行的车辆通道。所述赶鱼栅由活动转轴和栅格板组成,其中活动转轴两端分别连接集鱼道两侧驱动机构,栅格板固定于活动转轴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滑轨上的滑动轮,以及驱动滑动轮转动的电机I,还包括驱动赶鱼栅翻转的电机II。所述观测设备包括水下摄像机、小型声纳。所述滑轨位于集鱼道内最高水位之上。应用所述转驳装置进行鱼类转驳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整个转驳装置在未进行转驳时,装置内供水由位于转运漏斗前端的供水管II提供,并控制转运漏斗、集鱼道及下游鱼道中有合理的流速和流量; b、根据观察室内对集鱼道内鱼类数量的观测情况,启动赶鱼栅:驱动机构翻转赶鱼栅,使其整体处于垂直状态,驱动机构带动赶鱼栅从集鱼道进口向转运装置方向移动,将集鱼道内的上溯鱼类赶至转运漏斗中; C、赶鱼栅移动至拦鱼栅位置时,拦鱼栅落下关闭; d、驱动机构翻转赶鱼栅至水平位置,使赶鱼栅离开水面,驱动机构带动赶鱼栅移动至集鱼道进口位置; e、重复步骤b至d,直到转运漏斗中的鱼类数量达到适当密度,步骤b中赶鱼栅4整体垂直后开启拦鱼栅3; f、转运漏斗中的鱼类数量达到适当密度后,拦鱼栅处于关闭状态时,关闭止水闸门,同时关闭转运漏斗前端的供水管II的供水阀门,开启集鱼道两侧供水管I的供水阀门; g、开启转运漏斗的放鱼阀门,转运漏斗中的鱼类和水体一并进入下方的运鱼车中; h、待全部的鱼类和水均进入运鱼车后,关闭放鱼阀门,开启供水管II的供水阀门,往转运漏斗中注水; 1、待转运漏斗内水位和集鱼道内水位接近时,开启止水阀门和拦鱼栅,关闭集鱼道两侧的供水阀门,开始新一轮的集鱼转驳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鱼类在上溯进入鱼道顶部后不再由于体力下降原因随着随水流往下漂移。2、通过观测设备的配合,可在上溯鱼类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行集中转运,大大提高转运的效率。3、实现不间断地鱼类上溯和聚集,具有连续过鱼的能力。4、整个转运装置均可通过信息化控制实现自动化过程,实现操作过程的简便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赶鱼栅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转驳装置采用集鱼装置和转运装置两部分相结合的形式,实现集鱼和转驳过程。集鱼装置主要包括集鱼道1、供水管I 7、止水闸门2、拦鱼栅3及赶鱼栅4组成。其中集鱼道I衔接鱼道与转运装置,集鱼道I靠出口端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供水口,供水口连接带供水阀门11的供水管I 7。集鱼道I出口处(供水口与转运装置之间的)安装止水阀门2和拦鱼栅3,止水阀门2和拦鱼栅3均采用垂直开启方式。集鱼道I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沿集鱼道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5 (滑轨位于集鱼道I内最高水位之上),该滑轨从集鱼道I进口端延伸至拦鱼栅3处。两滑轨5经驱动机构共同支撑赶鱼栅4,用于将集鱼道I中的鱼类赶至转运装置中。如图3所示,赶鱼栅4由活动转轴401和栅格板402两部分组成,其中活动转轴401两端分别连接集鱼道I两侧的驱动机构,栅格板402固定于活动转轴401上。本例中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滑轨5上的滑动轮,以及驱动滑动轮转动的电机I,还包括安装于活动转轴401端部、用于驱动赶鱼栅4翻转的电机II。本实施例中集鱼道I的一侧壁上内凹,并在内凹处安装有水下摄像机、小型声纳等观测设备,形成观测区6,观测设备连接观察室内的电脑,从而可在观察室观测通过该观测断面的鱼类的种类和数量,便于对过鱼效果的跟踪调查。转运装置主要由鱼闸14、供水管II 10和转运漏斗8组成。转运漏斗8架设于鱼闸14上,形状为漏斗状,漏斗口朝下。鱼闸14 一侧的转运漏斗8顶端连接集鱼道I出口,该鱼闸另一侧的转运漏斗8顶端连接带供水阀门11的供水管II 10。转运漏斗8下方具有供运鱼车13通行的车辆通道12。转运漏斗8的漏斗口设置有放鱼阀门9,漏斗口下方可与运鱼车13进行对接,放鱼阀门9在转运漏斗8中的鱼类数量达到合理密度后自动开启,将转运漏斗中的鱼类转移至运鱼车13中。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a、整个转驳装置在未进行转驳时,装置内供水由位于转运漏斗8前端的供水管II 10提供,并控制转运漏斗8、集鱼道I及下游鱼道中有合理的流速和流量。b、集鱼道I直接与鱼道相连,鱼类从鱼道上溯至集鱼道I内集中,根据观察室内对集鱼道I内鱼类数量的观测情况,启动赶鱼栅4(初始时,赶鱼栅4位于集鱼道I进口处,呈水平位于水面以上)进行赶鱼作业:电机II翻转赶鱼栅4,使其整体处于垂直状态(此时赶鱼栅下端接近集鱼道I底部),而后电机I带动赶鱼栅4向转运装置方向移动,将集鱼道I内的上溯鱼类赶至转运漏斗8中。此时止水闸门2和拦鱼栅3处于开启状态,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驳装置由集鱼装置和转运装置两部分组成,所述集鱼装置包括衔接鱼道与转运装置的集鱼道(1),集鱼道(1)靠出口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带供水阀门(11)的供水管Ⅰ(7),集鱼道(1)出口处安装可垂直开启的止水阀门(2)和拦鱼栅(3);集鱼道(1)两侧壁上均安装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5),两滑轨经驱动机构共同支撑赶鱼栅(4);所述集鱼道(1)一侧壁内凹,并在内凹处安装观测设备,该观测设备连接观察室内电脑;所述转运装置包括鱼闸(14),鱼闸(14)上架设转运漏斗(8),鱼闸(14)一侧的转运漏斗(8)顶端连接所述集鱼道(1)出口,该鱼闸另一侧的转运漏斗(8)顶端连接带供水阀门(11)的供水管Ⅱ(10),转运漏斗(8)漏斗口安装放鱼阀门(9),漏斗口下方正对供运鱼车(13)通行的车辆通道(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航芮建良郁关明丁明明于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