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389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设置于接料机的前压掣台与移动台间,前圆盘刀装置设有在机台两侧左右移动的前圆盘刀组,前圆盘刀组固设于架板上,架板依循设于机台上的导轨左右移动,架板与导轨的各接触面均设有轴承,架板上端固定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以马达并带动一传动齿轮,另在导轨后端设有对应齿轮的齿条,架板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传动马达,传动马达的传动齿轮与设于导轨后端的齿条啮合,传动马达旋转时藉齿轮与齿条间相对运动带动整个圆盘刀装置左右移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作业成型领域塑料加工的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左右移动更稳定,以确保前裁切动作更加精确、顺畅的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为使橡(塑)胶发泡体的衔接工作,可在节省工时、节省人力及品质精确控制的情况下完成,本设计人在1992年至今设计出一系列的接料机结构,而每次改良设计的目的,均是提供一具备近乎全自动化、操作顺畅、提高原料板衔接后的品质、稳定性佳及降低故障率等功能的接料机,因此,每当设计一种新机型的接料机后,不仅获得业者的肯定,且在提出专利申请后荣获专利,然而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本设计人继续研发更加精良的接料机,以提供业者更优良的机器。为便于了解本设计人先前所设计的一系列接料机,则将其一一简要说明如下:第一件专利为台湾第八一二一六一六七号“PE、EVA橡胶片接料机”新型专利案,其结构是由送料台、第一传动装置、移动台、第二传动装置、废料输送台、侧切装置、第三传动装置及卷料装置所组成,藉各装置的配合,提供一自动接料、卷料的接料机。第二件专利为台湾第八二二一一二七0号“改良型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橡(塑)胶片接料机”新型专利案,其结构是针对第一件专利操作上的缺点,而进一步改良结构的设计,其与第一件专利的差别之处有四处,即为废料压排装置、前后电热刀、移动台及侧切装置等处的结构改良。第三件专利为台湾第八四二一0六二四号“接料机前、后电热刀装置的改良”新型专利案,其是将接料机前、后电热刀处的传动结构设计呈刚性传动的结构型态,以解决引证案一及引证案三均是以挠性体带动的问题,而使前、后电热刀的裁切动作更加切实。第四件专件为台湾第八五二0一六七八号“接料机进料探测装置”新型专利案,其结构是针对原型材置入送料台时仍以目测方式置料,以致容易产生偏差的问题,而改良结构的探测装置,藉探测装置的辅助,可提供一置料-->范围以避免原型材偏斜。第五件专利为台湾第八六二一一八九七号“PE、EVA橡(塑)胶片接料机的改良”新型专利案,其主要是针对以往接料机是以前电热刀装置进行裁切,后电热刀装置进行裁切、熔切程序,而产生裁切不顺畅及熔接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改良设计的结构,藉前圆盘刀装置的设计进行端头、端尾的裁切,而藉后电热熔接刀装置进行熔接,更藉移动台突出的顶掣边配合,进行端边导正程序,而可达到更佳的裁切、熔接效果。故由上述一系列的专利得知,接料机设计至今,已可藉前圆盘刀装置专司裁切原料的端头及端尾的工作,而后电热熔接刀则专司原料间的熔接程序,如此一来不仅可使端头、端尾的裁切更加平齐,且可藉高热的电热熔接刀切实使端头、端尾衔接呈一体,可使接料机的接料功效切实发挥;因此接料机设计至今的前圆盘刀装置专司裁切、后电热熔接刀专司熔接的设计,已可充分改良以往接料机裁切、熔接后品质仍未完善的问题。然而在整个机器的操作过程中,却进一步发现此种组合结构已非常完善,后电热熔接刀以刚性传动方式已可平稳地左右移动以进行熔接程序,然而在前圆盘刀装置的左右移动上,却存在些许瑕疵,其原因在于前圆盘刀装置的整体架构已突破以往以电热刀进行裁切的架构,因此无法再藉如后电热熔接刀的稳定传动方式来带动前圆盘刀装置左右移动,而是借由如图9所示的传动结构来带动前圆盘刀装置左右移动。请参阅图9所示,是现有传统的前圆盘刀装置传动结构,该前圆盘刀装置80具有一支撑架81,在支撑架81上设有一传动装置82,该传动装置82具有一马达821,马达821的轴心固设一齿型皮带轮822,另在支撑架81的两侧各固设一齿型皮带轮823、824,并在支撑架81上端适当处设置一紧压轮825,可在齿型皮带轮822、齿型皮带轮823、824间环设一齿型皮带826,并使紧压轮825压掣该齿型皮带826,另圆盘刀组83则固设于齿型皮带826的适当处,当马达821运转时,即可带动齿型皮带826转动,进而带动整个圆盘刀组83左右往复移位。而由上述传动结构方式可知,目前前圆盘刀装置80圆盘刀组83的左右移动,是藉马达821带动齿型皮带826的结构方式,而由图上所示的结构中可看出,其圆盘刀组83仅是藉与齿型皮带826间的固结处作为支撑,且其传动方式是藉挠性传动的齿型皮带826作为传动介物,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以下的问题:1、动力传动较不精确:因其是藉马达821带动挠性的齿型皮带826来带动圆盘刀组83,因此动力的传递较易产生误差值,且一挠性传动体若以环状方式环绕,纵然有紧压轮825的设置,仍易产生位移上的偏差。2、架构无法稳定支撑前圆盘刀装置的重量:因上述结构是藉支撑架81的架板与齿型皮带826固结,以带动前圆刀组83左右移动,因此其支撑的力量仅在于架板与齿型皮带间,因此支撑力较差,相对的,即会影响前圆盘刀组83移动时的稳定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存在的缺陷,为了使接料机的结构更加精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其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使该前圆盘刀装置设置于接料机的前压掣台与移动台间,前圆盘刀装置具有一可左右移位且可旋转的圆盘刀,该圆盘刀与带动圆盘刀旋转的传动马达是固设于一架板上,该架板可依循一导轨左右移动,架板与导轨的各接触面均设有轴承,呈现稳固的接触定位结构状态,另在架板上端以固定架固设传动马达,传动马达并减速带动一传动齿轮,另在导轨后端设有相对应传动齿轮的齿条,传动马达动作时,即藉传动齿轮与齿条间的相对运动带动整个圆盘刀装置左右移动,而可提供一左右移动时稳定性极佳的前圆盘刀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该前圆盘刀装置设置于接料机的前压掣台与移动台间,该前圆盘刀装置设有可在机台两侧左右移动的前圆盘刀组,而以前圆盘刀组的旋转式圆盘刀对原料进行端头、端尾的裁切,其特征在于:该前圆盘刀组是固设于架板上,该架板依循一设于机台上的导轨左右移动,架板上设置有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置有传动马达,传动马达的传动齿轮与设置于导轨后端的齿条相啮合,传动马达旋转时,即带动架板及前圆盘刀组左右移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其中所述的架板上下各设置有位于导轨上、下端的轴承,在架板与导轨前端面间设置有侧向轴承,而架板后端与导轨后端面设置有后侧向轴承。前述的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其中所述的设置于架板上下端的轴承,可在架板上形成设有数个横向定位孔,在横向定位孔处设置有纵向轴承杆,该纵向轴承杆的一端即为轴承。前述的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其中所述的架板与导轨前端面间设置的侧向轴承,可在架板端面形成设有数个穿孔,在各穿孔处可各固设有轴承定位座,各该轴承定位座的上、下端即固设侧向轴承。前述的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其中所述的架板与导轨后端面间设置的后侧向轴承,可在架板后端上、下端另固设一后轴承定位座,该后轴承定位座两侧即各固设一后侧向轴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该前圆盘刀装置设置于接料机的前压掣台与移动台间,该前圆盘刀装置设有可在机台两侧左右移动的前圆盘刀组,而以前圆盘刀组的旋转式圆盘刀对原料进行端头、端尾的裁切,其特征在于:该前圆盘刀组是固设于架板上,该架板依循 一设于机台上的导轨左右移动,架板上设置有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置有传动马达,传动马达的传动齿轮与设置于导轨后端的齿条相啮合,传动马达旋转时,即带动架板及前圆盘刀组左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该前圆盘刀装置设置于接料机的前压掣台与移动台间,该前圆盘刀装置设有可在机台两侧左右移动的前圆盘刀组,而以前圆盘刀组的旋转式圆盘刀对原料进行端头、端尾的裁切,其特征在于:该前圆盘刀组是固设于架板上,该架板依循一设于机台上的导轨左右移动,架板上设置有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置有传动马达,传动马达的传动齿轮与设置于导轨后端的齿条相啮合,传动马达旋转时,即带动架板及前圆盘刀组左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接料机前圆盘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架板上下各设置有位于导轨上、下端的轴承,在架板与导轨前端面间设置有侧向轴承,而架板后端与导轨后端面设置有后侧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添福
申请(专利权)人:添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