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3420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水器滤芯,包括:滤筒盖、滤筒、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和中心管,所述滤筒盖与所述滤筒相连接;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中心管相连接;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第二封盖相连接;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滤筒相连接;所述第一封盖和所述第二封盖上分别安装有PP棉;所述滤筒内填充有滤料。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不仅具有超大的过滤面积,而且结构简单,降低了装置损坏的概率,节省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水器滤芯,包括:滤筒盖、滤筒、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和中心管,所述滤筒盖与所述滤筒相连接;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中心管相连接;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第二封盖相连接;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滤筒相连接;所述第一封盖和所述第二封盖上分别安装有PP棉;所述滤筒内填充有滤料。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不仅具有超大的过滤面积,而且结构简单,降低了装置损坏的概率,节省了制造成本。【专利说明】净水器滤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芯,尤其涉及一种净水器滤芯。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饮水机滤芯的设计往往影响了整个饮水机过滤的效果,然而滤芯内的设置不仅缩小了过滤面积,而且又增加了部件,进而增大了净水装置损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水器滤芯,该滤芯不仅具有超大的过滤面积,而且结构简单,降低了装置损坏的概率,节省了制造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净水器滤芯,包括:滤筒盖、滤筒、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和中心管,所述滤筒盖与所述滤筒相连接; 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中心管相连接; 所述第一封盖包括:第一盖体、第一加强筋、第一中心管插槽、第一出水管和第一渗水孔,所述第一中心管插槽与所述第一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出水管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渗水孔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一盖体表面;所述第一盖体中间设有第一出水孔; 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第二封盖相连接; 所述第二封盖包括:第二盖体、第二中心管插槽和第二渗水孔,所述第二中心管插槽与所述第二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渗水孔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二盖体表面;所述第二盖体中间设有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底端内壁设有限位棱; 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滤筒相连接; 所述第一封盖和所述第二封盖上分别安装有PP棉; 所述滤筒内填充有滤料。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滤筒外底面设有固定座。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滤筒盖上设有净水孔和污水孔,所述污水孔以所述净水孔为圆心对称分布。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滤筒内底面设有第二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不仅具有超大的过滤面积,而且结构简单,降低了装置损坏的概率,节省了制造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滤筒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滤筒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滤筒的仰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第一封盖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第一封盖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第一封盖的仰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第二封盖的主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第二封盖的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第二封盖的仰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滤筒盖的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滤筒盖的俯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滤筒盖的仰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滤筒盖;2、滤筒;3、第一封盖;4、第二封盖;5、中心管;6、PP棉;7、滤料;8、第一盖体;9、第一加强筋;10、第一中心管插槽;11、第一出水管;12、第一渗水孔;13、第一出水孔;14、第二盖体;15、第二中心管插槽;16、第二渗水孔;17、第二出水孔;18、限位棱;19、固定座;20、净水孔;21、污水孔;22、第二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至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净水器滤芯,包括:滤筒盖1、滤筒2、第一封盖3、第二封盖4和中心管5,所述滤筒盖I与所述滤筒2相连接,所述滤筒2外底面设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可以使得该滤芯可以更好的固定放置;所述滤筒盖I上设有净水孔20和污水孔21,所述污水孔21以所述净水孔20为圆心对称分布,所述净水孔20用于过滤好的纯净水倒出,所述污水孔21用于需要过滤的污水倒入。所述第一封盖3与所述中心管5相连接,所述第一封盖3包括:第一盖体8、第一加强筋9、第一中心管插槽10、第一出水管11和第一渗水孔12,所述第一中心管插槽10与所述第一盖体8相连接,所述第一中心管插槽10有利于所述第一封盖3与所述中心管5的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11与所述第一盖体8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11可以使得过滤好的水倒出所述滤筒2 ;所述第一加强筋9与所述第一出水管11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9有利于对所述第一出书管11的加固,还能使得所述第一封盖3与所述滤筒盖I连接时所述第一盖体8不会紧贴所述滤筒盖I而导致所述污水孔21堵塞;所述第一渗水孔12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一盖体8表面,所述第一渗水孔12有利于污水倒入所述滤筒2内;所述第一盖体8中间设有第一出水孔13,所述第一出水孔13用于过滤好的水倒出。所述中心管5与所述第二封盖4相连接;所述第二封盖4包括:第二盖体14、第二中心管插槽15和第二渗水孔16,所述第二中心管插槽15与所述第二盖体14相连接,所述第二中心管插槽15有利于所述第二封盖4与所述中心管5的连接;所述第二渗水孔16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二盖体14表面,所述第二渗水孔16有利于污水净化后倒入所述滤筒2内;所述第二盖体14中间设有第二出水孔17,所述第二出水孔17用于过滤好的水倒出;所述第二出水孔17底端内壁设有限位棱18,所述限位棱18用于所述第二中心管插槽15与所述中心管5连接时定位。所述第二封盖14与所述滤筒2相连接,所述滤筒2内底面设有第二加强筋22,所述第二加强筋22用于使滤筒2底部的稳固作用,还能使得所述第二封盖14底部不与所述滤筒2底部紧贴,有利于过滤好的纯净水倒出。所述第一封盖3和所述第二封盖4上分别安装有PP棉6,所述PP棉6用于前置净化。所述滤筒2内填充有滤料7,所述滤料7起到了主要的过滤作用。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净水器滤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安装时将PP棉6安装在第二封盖4表面,然后将中心管5插入第二封盖4的第二中心管插槽15,使得中心管5与限位棱18接触,再将PP棉6安装在第一封盖3表面,使得第一中心管插槽10与中心管5相连接,然后将第一封盖3、第二封盖4、中心管5和滤料7一并放入滤筒2内,使得滤料7处于第一封盖3与第二封盖4之间,第二封盖4与第二加强筋22接触,最后将滤筒盖I安装在滤筒2上,使得滤筒盖I与第一加强筋9接触,第一出水管11外壁与滤筒盖I上的净水孔20内壁接触。使用时将污水从污水孔21倒入,污水经过第一封盖3上的PP棉6从第一盖体8上的第一渗水孔12流入滤料7中,最后再经过第二封盖4上的PP棉6从第二盖体14上的第二渗水孔16流入滤筒2底部,过滤后的净水通过第二出水孔17流入中心管5,然后在从第一出水孔13流入第一出水管11,最后从净水孔20流出滤芯,固定座20有利于整个滤芯的稳固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净水器滤芯不仅具有超大的过滤面积,而且结构简单,降低了装置损坏的概率,节省了制造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器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筒盖、滤筒、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和中心管,所述滤筒盖与所述滤筒相连接;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中心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封盖包括:第一盖体、第一加强筋、第一中心管插槽、第一出水管和第一渗水孔,所述第一中心管插槽与所述第一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出水管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渗水孔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一盖体表面;所述第一盖体中间设有第一出水孔;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第二封盖相连接;所述第二封盖包括:第二盖体、第二中心管插槽和第二渗水孔,所述第二中心管插槽与所述第二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渗水孔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二盖体表面;所述第二盖体中间设有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底端内壁设有限位棱;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滤筒相连接;所述第一封盖和所述第二封盖上分别安装有PP棉;所述滤筒内填充有滤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腾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