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充电线圈移动运行稳定的线圈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有壳体,该壳体具有一承载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面;以及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充电线圈,能够与待充电设备内的感应线圈电磁耦合;线路板,具有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线圈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的移动轨迹的控制单元;线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第二位移机构上,在使用时上述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用于精确的将充电线圈定位于感应线圈的下方,两个位移机构同时动作时不会产生干涉,能保证充电线圈移动的稳定性,不会出现线圈卡住的现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充电线圈移动运行稳定的线圈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有壳体,该壳体具有一承载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面;以及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充电线圈,能够与待充电设备内的感应线圈电磁耦合;线路板,具有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线圈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的移动轨迹的控制单元;线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第二位移机构上,在使用时上述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用于精确的将充电线圈定位于感应线圈的下方,两个位移机构同时动作时不会产生干涉,能保证充电线圈移动的稳定性,不会出现线圈卡住的现象。【专利说明】线圈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无线充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内部的充电线圈可以根据待充电设备内感应线圈的位置而自适应移动耦合充电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均是采用有线充电的方式实现充电,即采用金属导线直接接触的方式来给移动设备的内置电池充电,而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的无线充电技术相比有线充电来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便捷性和可通用性,它主要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来给移动设备充电,一般来说是在无线充电装置内设有连接于外部交流电源的充电线圈,通过与移动设备内的感应线圈磁耦合进行电能传输,从而实现给内置电池进行充电。上述充电线圈可以是固定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内部,也可以是设置成可移动的方式;可移动的充电线圈相比固定设置的方式而言,可以移动到与感应线圈相对应的位置耦合充电,保证其充电效率(若充电线圈与感应线圈的位置存在偏离则会影响充电效率)。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可移动充电线圈的无线充电装置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1110416795.0的中国专利申请记载了一种磁感应式线圈移动型无触点充电器,其包括相交叉设置的X轴导杆、Y轴导杆以及驱动X轴用滑块在X轴导杆上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Y轴用滑块在Y轴导杆上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X轴用滑块和Y轴用滑块相对固定的设置在一起,并且二者必须是同时移动的,充电线圈便设置在X轴用滑块或者Y轴用滑块上。但是这种充电线圈的驱动结构不仅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充电线圈的移动运行不够稳定,特别是当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同时动作时,X轴用滑块和Y轴用滑块的移动会存在干涉,可能会导致充电线圈被卡死的现象,造成无线充电装置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充电线圈移动运行稳定的线圈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涉及的线圈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是用于对具有感应线圈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它包括有壳体,该壳体具有一承载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面;以及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充电线圈,能够与所述感应线圈电磁耦合;线路板,具有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线圈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的移动轨迹的控制单元;线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第二位移机构上,该第一位移机构具有一延伸臂,所述第二位移机构设置于该延伸臂上并可沿延伸臂移动,并且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的移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由于上述第二位移机构整体是以延伸臂作为导轨来移动,因此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的运动是相对独立的,即使二者同时动作时也不会产生干涉,保证了充电线圈的平稳移动,不会出现线圈卡住的现象。理论上来说,所述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的移动方向成一定角度,只是不是在同一方向或平行方向即可,但优选来讲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的移动方向一般可呈垂直角度,即可定义为X方向和Y方向,这样更加方便控制单元来控制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的移动行程。具体来说,所述第二位移机构包括第二滑块和设置在该第二滑块上的第二电机,在所述延伸臂上设有齿条,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与该齿条相啮合的驱动齿轮,第二滑块连同第二电机一起以延伸臂为轨道移动。具体来说,所述第一位移机构包括第一滑块,所述延伸臂连接于该第一滑块上,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滑块的第一电机,并且壳体内还设置有引导第一滑块运动的导轨。进一步,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的驱动方式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驱动齿条,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该驱动齿条驱动第一滑块沿导轨移动。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的驱动方式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滑块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该第一滑块移动的螺杆,通过螺杆螺母配合的方式来驱动第一滑块。进一步,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延伸臂的末端搁置于该凸台上并可沿所述凸台滑动,该凸台和另一侧的第一滑块保持同一高度,使延伸臂呈水平状态,可以确保充电线圈平稳的移动。本技术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所述线圈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还可包括用于显示待充电设备中感应线圈位置的发光装置,该位置随着待充电设备放置位置的不同而移动,这样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作为其中一个具体方案,所述发光装置可以是包括能分别产生光束的第一发光源和第二发光源,利用该两个发光源光束的交点来显示所述感应线圈的位置。进一步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实施,还包括第一发光源和第二发光源的驱动装置,类似于充电线圈的驱动一样,线路板上的位置检测单元检测确定感应线圈的位置,并通过控制单元驱动第一发光源和第二发光源到达相应的位置,形成显示感应线圈位置的效果。进了简化设计,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第二光源移动的第三电机,而所述第一发光源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中的线圈驱动装置包括可相互独立移动的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第二位移机构上,该第一位移机构具有一延伸臂,所述第二位移机构设置于该延伸臂上并可沿延伸臂移动,并且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的移动方向成一定角度,不管二者是同时动作还是先后动作都不会产生干涉,能保证充电线圈移动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因此该技术的产品不仅内部结构简单,而且故障率低,使用寿命周期长。本技术中还可包括用于显示待充电设备中感应线圈位置的发光装置,该位置随着待充电设备放置位置的不同而移动,这样具有发光指示特性的设计,在待充电设备放在充电面上后不仅可以为后续充电线圈的移动提供一个移动位置信息的参考,还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线圈驱动装置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线圈驱动装置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带有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发光装置显示感应线圈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的线圈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主要用于对智能手机、便携式电子产 品、数码相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充电,下面就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以及工作原 理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线圈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由上 壳体I和下壳体2组成,该壳体具有一承载待充电设备(图中未不出)的充电面101,待充电 设备中一般设置有接收能量的感应线圈以及储存能量的内置电池;充电面101可以为上壳 体I的上表面或者是上表面的部分区域,待充电设备可以随机放在充电面101的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移动式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具有感应线圈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一承载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面;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充电线圈,能够与所述感应线圈电磁耦合;线路板,具有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线圈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线圈的移动轨迹的控制单元;线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第二位移机构上,该第一位移机构具有一延伸臂,所述第二位移机构设置于该延伸臂上并可沿延伸臂移动,并且第一位移机构和第二位移机构的移动方向成一定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海,徐中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