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性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2345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4:24
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被测量物的粘弹性的粘弹性测量装置。测量装置(1)具备:壳体(10);面接触部(11a),其设置于壳体(10),与皮肤(U1)面接触;球压头(40),其与面接触部(11a)相比向皮肤(U1)侧移动,被压入到皮肤(U1);驱动部(30),其支承球压头(40),使球压头(40)向皮肤(U1)侧移动;负荷传感器(20),其右端部侧(21a)固定于壳体(10),左端部侧(21b)支承驱动部(30),对将球压头(40)压入到皮肤(U1)的压入负荷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66),其获取球压头(40)的位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Visco elastic measuring device

A viscoelastic measuring device that provides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in measuring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a subject to be measured. The measurement device (1) includes a housing (10); contact Department (11a),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10), and skin (U1) contact surface; ball head (40), and the surface contact portion (11a) compared to the skin (U1) side, pressed into the skin (U1); (30), driving the supporting ball (40), the ball head (40) to the skin (U1) side; the load sensor (20), the right side (21a) fixed on the housing (10), the left side (21b) bearing drive (30), on the ball head (40) is pressed into the skin (U1) indentation load were detected; and a control section (66), the ball (40) dis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弹性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被测量物的粘弹性进行测量的粘弹性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一种对人的皮肤等被测量物的粘弹性进行测量的测量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的专利技术中,对设置有深针的压力传感器部、驱动部进行驱动来测量施加给被测量物的压力。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专利技术中,驱动部对深针和压力传感器部进行一体驱动,因此驱动部的结构大而驱动部的重量增加。由此,人手持计测器进行测量时的抖动给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带来的影响增加。另外,与重量相比需要增加驱动器的驱动力。另外,在专利文献I的专利技术中,使压力传感器介于驱动器与深针之间,由此从驱动器至深针的距离长。由此,驱动器的旋转轴抖动扩大,对测量精度带来很大影响。另外,为了对其进行控制而需要轴承、联轴节等部件,从而导致成本上升。轴承产生滑动摩擦,因此特别是在处理低压力时对测量精度带来影响。另外,在专利文献I的专利技术中,使用弹簧挤压压力传感器来防止压力传感器晃动并且将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滚珠丝杠装置,因此由于间隙的影响等而传感器的固定状态不稳定。在进行更高精度的感测时,需要使压力传感器的固定状态更牢固。由于这些原因,专利文献I的专利技术不适合于处理微小压力的高精度的测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168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被测量物的粘弹性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通过以下那样的解决方法来解决课题。此外,为了更容易理解,附加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另外,附加附图标记来说明的结构可以适当地改进,另外,也可以将至少一部分代替为其它结构物。.第一技术是一种粘弹性测量装置,具备:壳体(10、210、310);面接触部(11a),其设置于上述壳体,与被测量物面接触;加压头(40),其与上述面接触部相比能够向上述被测量物(Ul)侧移动而被压入到上述被测量物;驱动部(30),其支承上述加压头,使上述加压头向上述被测量物侧移动;负荷检测部(20、220),其固定部侧(21a)固定于上述壳体,可移动部侧(21b)支承上述驱动部,该负荷检测部对将上述加压头压入到上述被测量物的压入负荷进行检测;以及位移获取部(31、66),其获取上述加压头的位移。?第二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控制部(66),上述控制部进行加压头压入处理,控制上述驱动部(30)以将上述加压头(40)配置于压入位置,以及上述控制部进行粘弹性计算处理,根据上述加压头压入处理的上述压入位置处的、上述负荷检测部(20、220)的输出和由上述位移获取部(31、66)获取到的上述加压头的位移来计算上述被测量物(Ul)的粘弹性。.第三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30)具备脉冲电动机(31),上述控制部(66)输出驱动脉冲来控制上述脉冲电动机,根据上述驱动脉冲来获取上述加压头(40)的位移,上述控制部兼用作上述位移获取部。.第四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66)对由上述位移获取部(31、66)获取到的上述加压头的位移加上上述负荷检测部(20、220)本身的位移作为上述加压头(40)的位移,来进行上述粘弹性计算处理。.第五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接触角度校正部(371~377),该接触角度校正部将上述加压头(40)与上述被测量物(Ul)的表面的接触角度向与上述被测量物的表面正交的方向进行校正。?第六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接触压力校正部,该接触压力校正部对上述面接触部与上述被测量物接触的压力进行适当校正。.第七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测量装置是以测量者手持上述壳体来使上述面接触部与上述被测量物接触的方式使用的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还具备减振部,该减振部减小上 述面接触部与上述被测量物之间的振动。?第八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倾斜检测部和控制部,该倾斜检测部检测上述负荷检测部的检测方向的倾斜,上述控制部通过针对上述负荷检测部的输出校正与由上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检测方向的倾斜对应的量,来进行上述负荷检测部的检测基准点的校正。.第九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倾斜检测部通过检测加速度来检测上述检测方向,上述控制部通过针对上述负荷检测部的输出抵消与由上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出的加速度对应的量,来进行上述负荷检测部的检测基准点的校正。?第十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压紧力检测部和控制部,该压紧力检测部检测上述面接触部的压紧力,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压紧力检测部的输出来判断是否进行粘弹性测量。.第十一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根据上述压紧力检测部的输出判断为上述面接触部的压紧力的输出在规定压力内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进行粘弹性测量。.第十二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上述压紧力检测部,该多个上述压紧力检测部对上述面接触部的多个位置的上述压紧力进行检测,在根据上述多个上述压紧力检测部的输出而上述多个位置的上述压紧力的相对值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进行粘弹性测量。.第十三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倾斜检测部,该倾斜检测部对上述负荷检测部的检测方向的倾斜进行检测,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倾斜检测部的输出进行上述压紧力检测部的检测基准点的校正。.第十四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上述压紧力检测部,其对上述面接触部的多个位置的上述压紧力进行检测;以及压紧力显示部,其进行与压紧力有关的显示,上述控制部根据多个上述压紧力检测部的输出,将多个位置的上述压紧力的作用的中心位置显示在上述压紧力显示部。?第十五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压紧力显示部,该压紧力显示部进行与压紧力有关的显示,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压紧力检测部的输出,将上述压紧力的大小以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在上述压紧力显示部。?第十六技术的粘弹性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压紧力检测部和控制部,该压紧力检测部对上述面接触部的压紧力进行检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压紧力检测部的输出不同的多个压紧力处计算上述被测量物的粘弹性,根据计算出的多个粘弹性,求出与低于上述多个压紧力的压紧力对应的粘弹性。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起到以下效果。?在第一技术中,不对重量大的负荷检测部进行驱动,只要对重量小的加压头进行驱动即可,因此实现驱动部的小型、轻量化。由此,能够减轻测量者手持测量装置进行测量时的抖动影响。并且,能够减小驱动部的驱动力,因此能够降低驱动电力,能够减少消耗电力。另外,能够缩短从驱动部至被测量物的距离。由此,能够减小随着抖动等产生的驱动部的旋转轴抖动扩大,并且不需要对旋转轴抖动进行控制的轴承、联轴节等部件,从而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 ,不会受到轴承等的滑动摩擦的影响,因此实现测量精度的提高。并且,能够将负荷传感器牢固地固定于计测机的壳体,因此实现负荷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的提高。?在第二技术中,控制部能够根据加压头的压入位置处的、负荷检测部的输出和加压头的位移计算被测量物的粘弹性。.在第三技术中,控制部根据脉冲电动机的驱动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面接触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与被测量物面接触;加压头,其与上述面接触部相比能够向上述被测量物侧移动而被压入到上述被测量物;驱动部,其支承上述加压头,使上述加压头向上述被测量物侧移动;负荷检测部,其固定部侧固定于上述壳体,可移动部侧支承上述驱动部,该负荷检测部对将上述加压头压入到上述被测量物的压入负荷进行检测;以及位移获取部,其获取上述加压头的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20 JP 2012-161478;2013.07.16 JP 2013-14721.一种粘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面接触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与被测量物面接触; 加压头,其与上述面接触部相比能够向上述被测量物侧移动而被压入到上述被测量物; 驱动部,其支承上述加压头,使上述加压头向上述被测量物侧移动; 负荷检测部,其固定部侧固定于上述壳体,可移动部侧支承上述驱动部,该负荷检测部对将上述加压头压入到上述被测量物的压入负荷进行检测;以及位移获取部,其获取上述加压头的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 上述控制部进行加压头压入处理,控制上述驱动部以将上述加压头配置于压入位置,以及 上述控制部进行粘弹性计算处理,根据上述加压头压入处理的上述压入位置处的、上述负荷检测部的输出和由上述位移获取部获取到的上述加压头的位移来计算上述被测量物的粘弹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具备脉冲电动机, 上述控制部输出驱动脉冲来控制上述脉冲电动机,根据上述驱动脉冲来获取上述加压头的位移,上述控制部兼用作上述位移获取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对由上述位移获取部获取到的上述加压头的位移加上上述负荷检测部本身的位移作为上述加压头的位移,来进行上述粘弹性计算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触角度校正部,该接触角度校正部将上述加压头与上述被测量物的表面的接触角度向与上述被测量物的表面正交的方向进行校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触压力校正部,该接触压力校正部对上述面接触部与上述被测量物接触的压力进行适当校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测量装置是以测量者手持上述壳体来使上述面接触部与上述被测量物接触的方式使用的测量装置, 该测量装置还具备减振部 ,该减振部减小上述面接触部与上述被测量物之间的振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倾斜检测部和控制部,该倾斜检测部检测上述负荷检测部的检测方向的倾斜,上述控制部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和磨佐久间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百利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农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