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巢建平专利>正文

新型模头型腔间隙微位移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225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模头型腔间隙微位移调节装置,包括模头(1)、推拉杆螺栓(2)、调节螺钉(4)和具有内、外螺纹并开有槽的调节螺母(3)、调节螺母(3)通过其内螺纹与推拉杆螺栓(2)螺纹连接,模头(1)的型腔内具有阻流条(6),推拉杆螺栓(2)的头部旋阻流条(6)上,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母(3)通过其外螺纹与模头(1)螺纹连接,模头(1)上对应于安装调节螺母(3)的螺纹孔的部位开有长槽(5),调节螺钉(4)旋在模头(1)上并穿过长槽(5)。(*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模头型腔间隙微位移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挤出机模头的型腔间隙微位移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大量使用的塑料挤出机模头、塑料管材模头、吹膜模头的型腔间隙调节装置,大都采用推拉杆螺栓进行调节,其调节精度很难保证。本人于2002年1月28号提出的申请号为02218645.X的技术专利申请,设计了一种模口间隙微位移调节装置,采用具有内外螺纹,并存在螺距差的调节螺母,使每旋转螺母一次实际移动的距离仅为内、外螺纹的螺距差,实现了微位移。采用这种结构来调节模头型腔间隙,也能实现微位移,但仍会存在如下不足:由于推拉杆螺栓和调节螺母之间,以及调节螺母与模头之间存在间隙,难以确定模口间隙是否调节到位,误动作多,造成型腔间隙调节困难,间隙不均匀,挤压出的薄膜会产生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增加实际生产中的废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方便、精度高的新型模头型腔间隙微位移调节装置,采用该装置可确保型腔间隙调节到位。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模头型腔间隙微位移调节装置,包括模头、推拉杆螺栓、调节螺钉和具有内、外螺纹并开有槽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母通过其内螺纹与推拉杆螺栓螺纹连接,模头的型腔内具有阻流条,推拉杆螺栓的头部旋在阻流条上,调节螺母通过其外螺纹与模头螺纹连接,模头上对应于安装调节螺母的螺纹孔的部位开有长槽,调节螺钉旋在模头上并穿过长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模头上对应于安装调节螺母的螺纹孔的部位开有长槽,调节螺钉旋在模头上并穿过长槽,旋紧调节螺钉就可以消除推拉杆螺栓与调节螺母之间以及调节螺母与模头之间的螺纹间隙,从而避免调节型腔间隙时产生误动作,确保型腔间隙调节到位,不仅调节方便而且提高了调节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中调节螺母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图3的B-B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模头型腔间隙微位移调节装置,包括模头1、推拉杆螺栓2、调节螺钉4和具有内、外螺纹并开有槽的调节螺母3、调节螺母3通过其内螺纹与推拉杆螺栓2螺纹连接,模头1的型腔内具有阻流条6,推拉杆螺栓2的头部旋在阻流条6上,调节螺母3通过其外螺纹与模头1螺纹连接,模头1上对应于安装调节螺母3的螺纹孔的部位开有长槽5,调节螺钉4旋在模头1上并穿过长槽5。调节螺母3的内、外螺纹存在螺距差,其螺距差为0.05~2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旋紧调节螺钉4,消除调节螺母3与模头1之间的螺纹间隙以及调节螺母3与推拉杆螺栓2之间的螺纹间隙,右旋调节螺母,即可使推拉杆螺栓2前进,并推动阻流条6前进使型腔阻流条间隙7缩小。反之,左旋调节螺母3,推拉杆螺栓2后退,并带动阻流条6后退,使型腔间隙7放大。由于调节螺母3的内、外螺纹存在螺距差,所以每旋转调节螺母一转,阻流条6实际移动的距离仅为调节螺母内、外螺纹的螺距差,实现了微位移,提高了调整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模头型腔间隙微位移调节装置,包括模头(1)、推拉杆螺栓(2)、调节螺钉(4)和具有内、外螺纹并开有槽的调节螺母(3)、调节螺母(3)通过其内螺纹与推拉杆螺栓(2)螺纹连接,模头(1)的型腔内具有阻流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巢建平巢弘骅
申请(专利权)人:巢建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