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体连接用部件、连接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1953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体连接用部件、连接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为多个在半导体晶片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分别形成有表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配线部件相互连接而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Conductor connecting parts,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solar cell assembly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element for a conductor, a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 solar cell assembly.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olar cell module,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olar battery components in multiple semiconductor wafer surface side and back side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solar cell surface electrodes are connected by wiring components into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体连接用部件、连接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201110112703X,申请日为2008年5月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导电体连接用部件、连接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专利技术申请的分案申请,而申请号为201110112703X的专利技术申请是申请号为200880014826.6的专利技术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体连接用部件、连接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以下结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与其表面电极电连接的配线部件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电极和配线部件的连接以往使用焊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焊料由于在导通性和粘着强度等连接可靠性上优异,廉价且有通用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而另一方面,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正在研究不使用焊料的配线连接方法。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了使用糊状或薄膜状导电性粘接剂的连接方法。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425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8643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015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使用专利文献I记载的焊料的连接方法中,由于焊料的熔融温度通常为230?260°C左右,因此连接所伴随的高温或焊料的体积收缩给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半导体结构带来不良影响,容易产生所制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特性恶化。进而,由于最近的半导体基板的薄型化,更容易发生电池单元的破裂或翘曲。另外,使用焊料的连接,由于难以控制电极和配线部件间的距离,因此,难以充分获得组装时的尺寸精度。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尺寸精度,在组装工序时会导致产品成品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使用如专利文献2和3记载的导电性粘接剂进行电极和配线部件的连接方法,与使用焊料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进行低温下的粘接,因此认为可以抑制高温加热导致的对太阳能电池的不良影响。但是,由该方法制作太阳能电池组件时,需要对所有的电极重复以下的工序:首先,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上涂布或层积糊状或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从而形成粘接剂层,然后,将配线部件与形成的粘结剂层进行位置对齐后,进行粘接。因此,有连接工序烦杂,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率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和3所述的方法,没有考虑被粘接物的表面状态的影响,有得不到充分连接可靠性(特别在高温高湿下的连接可靠性)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体连接用部件,其不仅可以实现将互相分离的导电体彼此电连接时的连接工序简化,而且可以得到优异的连接可靠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兼顾优异生产率和高连接可靠性的连接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组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体连接用部件,其具备在主面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粗化面的金属箔和在该金属箔的粗化面上形成的粘接剂层。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体连接用部件,将导电体连接用部件的一部分以粗化面与应连接的导电体相对的方式来配置,在相对的方向上对其加热加压,与此相同地,对导电体连接用部件的其它部分和其它导电体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可以电连接且粘接金属箔和各导电体,可以实现将互相分离的导电体彼此电连接时的连接工序简化,同时,得到优异的连接可靠性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人等认为得到上述效果的理由如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体连接用部件具有上述结构,可以在导电体和具有作为电连接各导电体的配线部件的作用的金属箔之间容易地设置控制了厚度的粘接剂层,良好的粘接成为可能,与使用焊料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更低温度下(特别是200°C以下)连接导电体和金属箔,可以充分抑制设置导电体的基材的破裂或翘曲,以及导电体和金属箔的导通由于金属箔粗化面的突起而变得容易获得,从而导电体的表面状态的影响被降低。就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体用连接部件来说,从提高导电体和金属箔的导电性的观点出发,将形成有粘接剂层的上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 (μ m)时,粘接剂层的厚度t (ym)优选为Ry的3倍以下。本说明书中,最大高度是按照JIS-B0601-1994的基准导出的值,通过由超深度形状测定显微镜(例如,KEYENCES社制,超深度形状测定显微镜“VK-8510”等)观察,和由图像测量.分析软件算出而导出。另外,粘接剂层的厚度是由微型测量仪测定的值。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体用连接部件中,粘接剂层优选含有潜伏性固化剂。进而,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体用连接部件中,粘接剂层优选含有导电粒子。另外,上述粘接剂层含有导电粒子,将形成有粘接剂层的上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 (μπι)时,导电粒子的平均粒径D (μπΟ优选为Ry以下。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连接时的接触点数而可以得到低电阻化效果,通过防止连接部中气泡的混入,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另外,上述粘接剂层含有导电粒子时,将形成有粘接剂层的上述粗化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设为Rza ( μ m),被连接的导电体的与粘接剂层相接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设为Rzb ( μ m)时,导电粒子的最大粒径rmax ( μ m)优选为Rza与Rzb的和以下。通过根据应连接的导电体的表面粗糙度和金属箔的表面粗糙度如上述那样设定导电粒子的最大粒径,从而,虽然使用具有更广粒径分布的导电粒子,但能够得到充分的粘接性和优异的导电性,与使用多用于该种用途的均一粒径的导电粒子的情况相比,可以以更低成本实现连接可靠性的提闻。本说明书中,十点平均粗糙度是指按照JIS-B0601-1994的基准导出的值,通过由超深度形状测定显微镜(例如,KEYENCES社制,超深度形状测定显微镜“VK-8510”等)观察,和由图像测量.分析软件算出而导出。另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体用连接部件来说,从得到更高水平的连接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粘接剂层含有潜伏性固化剂和导电粒子,将形成有粘接剂层的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 (ym)时,导电粒子的平均粒径D (μπι)为Ry以下,且将形成有粘接剂层的粗化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设为Rza( μ m),被连接的导电体的与粘接剂层相接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设为Rzb ( μ m)时,导电粒子的最大粒径rmax ( μ m)优选为Rza与Rzb的和以下。另外,上述粘接剂层含有潜伏性固化剂的情况下,将形成有粘接剂层的上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 ( μ m)时,潜伏性固化剂的平均粒径Dc (μπι)优选为Ry以下。通过使潜伏性固化剂的平均粒径为粗化面的最大高度以下,可以抑制对保管中的导电体连接用部件施加压力时潜伏性固化剂功能的降低,能够实现在充分确保导电体连接用部件的保存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粘接性。上述条件对于将导电体连接用部件制成胶带卷叠体情况下确保保存稳定性特别有效。将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体连接用部件来说,优选上述金属箔为带状。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符合连接部的一定宽度,并且在长度方向上使之连接的连接时的自动化变得容易等,可以获得对连接工序的简化有效的效果。另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体连接用部件来说,从导电性或耐腐蚀性、可挠性等观点出发,金属箔优选含有从Cu、Ag、Au、Fe、N1、Pb、Zn、Co、T1、Mg、Sn和Al中选出的I种以上金属。另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导电体连接用部件来说,从粘接剂层的形成容易性、加工时的粗糙度保持性等观点出发,上述粗化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 ( μ m)优选为30 μ m以下。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为多个在半导体晶片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分别形成有表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配线部件相互连接而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准备配线部件,所述配线部件具备在主面的两个面上具有粗化面的金属箔、和在该金属箔的所述粗化面上形成的第1和第2粘接剂层,将形成有所述第1和第2粘接剂层的所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时,所述第1和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t为所述Ry的3倍以下,所述Ry以及t的单位为微米,配置所述配线部件的一端侧和相邻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方的单元的所述表面侧的表面电极,使得所述配线部件的所述粗化面和所述表面侧的表面电极隔着所述第1粘接剂层相对,对所述配线部件和所述表面侧的表面电极加热加压,使所述金属箔和所述表面侧的表面电极被电连接并被粘接,配置所述配线部件的另一端侧和相邻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另一方的单元的所述背面侧的表面电极,使得所述配线部件的所述粗化面和所述背面侧的表面电极隔着所述第2粘接剂层相对,对所述配线部件和所述背面侧的表面电极加热加压,使所述金属箔和所述背面侧的表面电极被电连接并被粘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07.05.09 JP 2007-124439;2007.09.03 JP 2007-2280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为多个在半导体晶片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分别形成有表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配线部件相互连接而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准备配线部件,所述配线部件具备在主面的两个面上具有粗化面的金属箔、和在该金属箔的所述粗化面上形成的第I和第2粘接剂层,将形成有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所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时,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t为所述Ry的3倍以下,所述Ry以及t的单位为微米, 配置所述配线部件的一端侧和相邻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方的单元的所述表面侧的表面电极,使得所述配线部件的所述粗化面和所述表面侧的表面电极隔着所述第I粘接剂层相对,对所述配线部件和所述表面侧的表面电极加热加压,使所述金属箔和所述表面侧的表面电极被电连接并被粘接, 配置所述配线部件的另一端侧和相邻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另一方的单元的所述背面侧的表面电极,使得所述配线部件的所述粗化面和所述背面侧的表面电极隔着所述第2粘接剂层相对,对所述配线部件和所述背面侧的表面电极加热加压,使所述金属箔和所述背面侧的表面电极被电连接并被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形成有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所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时,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t为所述Ry的0.7~3倍,所述Ry以及t的单位为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形成有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所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时,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t为所述Ry的0.7~1.2倍,所述Ry以及t的单位为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形成有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所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时,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t为所述Ry的I~2倍,所述Ry以及t的单位为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形成有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所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时,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t为所述Ry的2~3倍,所述Ry以及t的单位为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为5~50 μ m。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为9~45 μ m。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含有潜伏性固化剂。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含有热塑性材料、或者通过热或光而显示固化性的固化性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含有热固化性树脂和潜伏性固化剂。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含有环氧树脂和潜伏性固化剂。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环氧树脂为选自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苯酚线型酚醛型环氧树脂、甲酚线型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A线型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F线型酚醛型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乙内酰脲型环氧树脂、异氰脲酸酯型环氧树脂、脂肪族链状环氧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含有导电粒子。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含有导电粒子, 将形成有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所述粗化面的最大高度设为Ry时,所述导电粒子的平均粒径D为所述Ry以下,所述Ry以及D的单位为微米。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含有导电粒子, 将形成有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的所述粗化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设为Rza,将被连接的所述表面侧及背面侧的表面电极的与所述第I和第2粘接剂层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岛直树塚越功清水健博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