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像光学系统镜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1765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05:09
一种拾像光学系统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一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胶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而在远离光轴的周边处为凸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当满足特定条件式,有助于修正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场曲以及慧差,有利于影像质量的修正。

Pickup optical system mirror set

An image pickup optical system lens along the optical axi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in sequence comprises a first lens having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the side near to second axis, a convex lens having a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the side near to third axis, a concave lens with inflection force, the side near the optical axis at the concave side, like the near axis convex surface and a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and made of fourth plastic lens, the side near the optical axis at the concave side, like the near axis is concave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far away from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convex surface the side, and at least one side like aspheric surface. When the particular condition formula is satisfied, the field curvature and the aberration of the mirror group of the pickup optical system can be correcte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rrection of the image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拾像光学系统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一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胶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而在远离光轴的周边处为凸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当满足特定条件式,有助于修正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场曲以及慧差,有利于影像质量的修正。【专利说明】拾像光学系统镜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特别涉及一种由多个透镜所组成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来,随着具有摄像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小型化摄像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像镜头的感光组件不外乎是感光稱合组件(Charge CoupledDevice, 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Sensor, 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组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小型化摄像镜头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摄像镜头,多采用三片式透镜结构为主,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及一具的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如美国专利第7,145,736号所示。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与电子产品往轻薄化发展的趋势下,感光组件像素尺寸不断地缩小,使得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更加提高,现有的三片式透镜组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像镜头模块。美国专利第7,969,664号揭露了一种四片式透镜组,其中随着增加第四透镜的配置,虽在成像品质上较三片式光学系统优良,但因第三正透镜的配置上着重于缩短镜组总长度,成像品质也因像差较大,无法满足现今高阶取像镜组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像光学系统镜组,利用调整第三透镜的良好厚度与镜间距配置,进而修正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场曲、畸变(Distortion)和慧差(Coma),以提升影像品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和一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胶的第四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而在远离光轴的周边处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镜间距为T23,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CT3,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lr4,且满足以下条件式:1.45<T23/CT3<3.0 ;- 0.15〈R1/R2〈0.50 ;以及0.70〈Drlr4/T23〈l.0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露另一实施例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和一具的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胶的第四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 轴处为凹面而在远离光轴的周边处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镜间距为T23,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CT3,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一光圈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r4,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lr4,且满足以下条件式:1.50 ^ T23/CT3<2.05 ;-0.33〈R1/R2〈0.50 ;以及0.30〈Dsr4/Drlr4〈0.9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可提供系统所需的部分正屈折力,有助于缩短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总长度。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可有效对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做补正,同时可有利于修正系统的色差。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可有助于使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主点(Principal Point)远离成像面,有利于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以维持镜头的小型化。此外,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在远离光轴的周边处则为凸面,将可更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感光组件上的角度,并且可以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当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及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时,可有助于修正系统的像散。当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及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时,可使光学系统的主点更远离成像面,有利于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以促进镜头的小型化。当拾像光学系统镜组满足上述T23/CT3的条件式时,系统离轴入射光线经过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高度相对较大,使得第三透镜有充足的能力去修正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场曲、畸变和慧差,以利于修正影像的品质。当拾像光学系统镜组满足上述R1/R2的条件式时,有利于修正拾像光学系统镜组产生的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当拾像光学系统镜组满足上述Drlr4/T23的条件式时,有助于维持适当的镜组的总长度下,调整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像差。当拾像光学系统镜组满足上述DSr4/Drlr4的条件式时,有助于提供适当的视角,并降低成像面的入射角度,以提供良好的成像品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B、图1C、图1D为光线入射于图1A所揭露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畸变的曲线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B、图2C、图2D为光线入射于图2A所揭露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畸变的曲线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B、图3C、图3D为光线入射于图3A所揭露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畸变的曲线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B、图4C、图4D为光线入射于图4A所揭露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畸变的曲线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B、图5C、图为光线入射于图5A所揭露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畸变的曲线示意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B、图6C、图6D为光线入射于图6A所揭露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畸变的曲线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B、图7C、图7D为光线入射于图7A所揭露的拾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纵向球差、像散场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拾像光学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以及一材质为塑胶且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在远离光轴的周边处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其中一面为非球面;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镜间距为T23,该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CT3,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4,且满足以下条件式:1.4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翰陈纬彧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