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光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1670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属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第一吸收器经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经第三溶液换热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五发生器有驱动热介质管路、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A composite two stage inverted series three effect first class absorption heat pump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osite two stage inverted series three effect first absorption type heat pump,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bsorption heat pump. First the first absorber solution pump, a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thir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hird generator, third generator third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econd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generator, second generator second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and the first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and the first generator is communicated, the first generator through the first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bsorber. Second, there were third generator generator refrigerant vapor passag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the first generator, fourth generator and fifth generator driven heat medium pipe, refrigerant steam passag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a connecting pipe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liquid refrigerant,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absorbers and condenser with heated medium pipeline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and the evaporator heat medium pipelin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

技术介绍
: 对于一些余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果单选择采用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机组,虽然性能指数较经典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机组高,但其供热温度相对较低,受到很大限制,而选择采用经典两级第一类吸收式机组可以将余热介质的热量提升的更高,从而满足用户的热需求,其性能指数较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低,现实生产中一般在被加热介质的低温段加热采用性能指数较高的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机组,而在被加热介质的高温段加热时采用经典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机组,同时使用两台机组,大幅增加看企业使用成本且其综合性能指数不太理想。为了在提高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供热温度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使机组拥有较高的性能指数,为了更高效的利用余热资源,本专利技术采用巧妙的流程,得到了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集聚了经典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和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优点,其溶液在实现三效流程时采用倒串联的形式,该机组对不同品位的余热可在不同的循环中应用,在能满足用户供热需求的同时拥有较高的性能指数,且该机组可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两种不同溶液作为的工质,使用两种溶液时二者互不影响可以分别完成各自循环流程,可利用不同余热资源,同时具有多个供热端,该机组更丰富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类型,可以高效利用余热介质。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分项阐述如下: 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五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泵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三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发生器和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五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中,I一第一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4一第四发生器,5—第五发生器,6—第一吸收器,7—第二吸收器,8—第三吸收器,9一冷凝器,10—蒸发器,11 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4 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5—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6—第一节流阀,17—第二节流阀和18—第三节流阀,19 一第一溶液泵,20—第二溶液泵,21—第三溶液泵。【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I)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五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泵组成。第一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9和第三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一发生器I连通。第一发生器I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一吸收器6连通。第一发生器I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发生器2和第一节流阀16与冷凝器9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第三节流阀18与蒸发器10连通。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第一吸收器6和第二吸收器7连通。第二吸收器7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四发生器4连通。第四发生器4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二吸收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8连通。第三吸收器8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五发生器5连通。第五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8连通。第五发生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第一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7、第三吸收器8和冷凝器9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10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4和第五发生器5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2)流程上,第一吸收器6的稀溶液流经第一溶液泵19加压后流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流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流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一发生器I。第一发生器I的浓溶液在来自外部的驱动热介质的加热下产生冷剂蒸汽。第一发生器I的浓溶液流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一吸收器6、吸收来自蒸发器10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一吸收器6的被加热介质。来自第一发生器I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2作为第二发生器2的驱动热介质、加热流经其内的浓溶液并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冷剂蒸汽放热变成冷剂液再流经第二节流阀17进入冷凝器9,来自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3作为第三发生器3的驱动热介质、加热流经其内的浓溶液并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9提供。冷剂蒸汽变成冷剂液再流经第一节流阀16进入冷凝器9。进入冷凝器9的冷剂蒸汽放热于来自外部的被加热介质变成冷剂液;第二吸收器7有稀溶液流经第二溶液泵20加压后流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有浓溶液流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二吸收器7。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被来自外部的驱动热介质加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8提供。第三吸收器8有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五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泵组成,第一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9)和第三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一吸收器(6)连通,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发生器(2)和第一节流阀(16)与冷凝器(9)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8)与蒸发器(10)连通,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第一吸收器(6)和第二吸收器(7)连通,第二吸收器(7)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四发生器(4)连通,第四发生器(4)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4)与第二吸收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8)连通,第三吸收器(8)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1)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五发生器(5)连通,第五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三吸收器(8)连通,第五发生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第一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7)、第三吸收器(8)和冷凝器(9)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10)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4)和第五发生器(5)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五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泵组成,第一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19)和第三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 )与第二发生器(2 )连通,第二发生器(2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 )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一发生器(I)连通,第一发生器(I)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一吸收器(6)连通,第一发生器(I)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发生器(2)和第一节流阀(16)与冷凝器(9)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7)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