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1616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零件件数较少的、简单并且轻量的构造获得有效的隔振效果的隔振装置。第2安装构件(14)的一侧的开口部被主体橡胶弹性体(16)闭塞,并且第2安装构件(14)的另一侧的开口部被节流孔构件(36)闭塞,在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与节流孔构件(36)的相对面间形成有空气室(44),并且与空气室(44)相连通的节流孔通路(50)形成在节流孔构件(36)上。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capable of obtaining an effe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by using a simple and lightweight structure with fewer parts. The second mounting member (14) of the opening part of the side of the main body is a rubber elastic body (16) and second block mounting member (14)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opening of the orifice member (36) in the main block, rubber elastomer (16) component and orifice (36) with an air chamber formed the relative surface (44), and (44)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chamber through the throttle channel (50) formed in the orifice member (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选用作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支座等的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公知有夹设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相互地隔振支承乃至隔振连结上述构件的隔振装置。隔振装置具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第I安装构件和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的结构,该第I安装构件安装在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一侧的构件上,该第2安装构件安装在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另一侧的构件上。另外,作为隔振装置的一种,也提出有例如像日本特开昭61 - 96230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示那样的空气封入式的隔振装置。即,在专利文献I的构造中,第2安装构件的一侧的开口部被主体橡胶弹性体闭塞,并且另一侧的开口部被底板闭塞,在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与底板之间形成有空气室。而且,与空气室相连通的节流孔通路由与底板独立的管道构成,该管道贯通第2安装构件并向大气开放。 但是,在这样的专利文献I的构造中,由于节流孔通路由与底板独立的管道形成,因此出现有零件件数增加、构造复杂化的问题。而且,卷绕后的管道难以收容并配置在空气室内,易于使组装作业困难化。除此以外,若欲一边使底板具有充分的强度一边独立配设具有能够形成与要求特性对应的节流孔通路的长度的管道,则也存在有重量增大这样的缺陷。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 - 962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做成的,其欲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零件件数较少的、简单并且轻量的构造获得有效的隔振效果的隔振装置。即,本专利技术的第I技术方案是一种隔振装置,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第I安装构件与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该隔振装置中,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的空气室,并且形成有与该空气室相连通的节流孔通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安装构件的一侧的开口部被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闭塞,并且该第2安装构件的另一侧的开口部被节流孔构件闭塞,在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与节流孔构件的相对面间形成有上述空气室,并且与该空气室相连通的上述节流孔通路形成在该节流孔构件上。采用以这样的第I技术方案所述的构造做成的隔振装置,无论是闭塞第2安装构件的另一侧的开口部并划分出空气室的构件还是形成节流孔通路的构件均由节流孔构件构成。因此,能够利用零件件数较少的、简单的构造,以轻量并且小型化的方式实现发挥基于空气的流动作用的优异的隔振效果的隔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在第I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节流孔构件直接与上述第2安装构件相叠合并被固定于该第2安装构件。采用第2技术方案,由于并没有在第2安装构件与节流孔构件之间设置特别的密封构造,而是使二者直接叠合并进行固定,因此更有利于实现构造的简单化。而且,由于使用了空气作为流体,因此即使在第2安装构件与节流孔构件之间产生有一些泄漏,也可利用外部的空气来进行补充,因此不会如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液体泄漏那样出现隔振性能恶化的问题,从而能够稳定地获得目标的隔振性能。因此,无需高精度地要求第2安装构件与节流孔构件间的叠合面的尺寸精度、光滑性等就可实现制造的容易性。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在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节流孔构件插入上述第2安装构件的上述另一侧的开口部内,其该节流孔构件在该第2安装构件的内周面与该节流孔构件的外周面直接叠合的状态下被固定在该第2安装构件上。采用第3技术方案,由于节流孔构件配设在第2安装构件的内周侧,因此能够利用小直径的节流孔构件闭塞第2节流孔通路的另一侧的开口部并形成空气室。另外,由于第2安装构件的内周面与节流孔构件的外周面直接叠合,且在第2安装构件与节流孔构件之间并未设置密封橡胶层等密封构造,因此可实现削减零件件数、简化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在第I?第3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节流孔构件的外周端部处形成有在外周面上开口并沿周向延伸的周槽,该周槽的外周侧开口被上述第2安装构件覆盖,从而形成有上述节流孔通路。采用第4技术方案,能够将节流孔通路的通路长度确保为较大,能够以更低的低频率来设定节流孔通路的调谐频率,并且能够以更大的通路截面积来形成设定为预定的调谐频率的节流孔通路。而且,由于节流孔通路是利用在节流孔构件的外周面上开口的周槽而形成的,因此节流孔构件的加工较为容易,能够简单地获得通路长度较大的节流孔通路。另外,由于在节流孔通路中流动的流体为空气,因此即使是在对流体密封性未作高精度的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第2安装构件覆盖周槽的外周侧开口而形成的节流孔通路,也能够省略特别的密封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在第I?第4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节流孔通路设置为相互连通上述空气室与大气。采用第5技术方案,由于当输入振动时,在与空气室相连通的节流孔通路的一端和与大气相连通的节流孔通路的另一端之间产生有较大的压力差,因此将过节流孔通路流动有更多的空气,从而有利于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在第I?第4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节流孔通路的一侧端部与上述空气室相连通,上述节流孔通路的另一侧端部被封闭。采用第6技术方案,通过封闭节流孔通路的另一侧的端部,可防止异物侵入到节流孔通路和与其相连的空气室内,因此可实现提高耐久性、稳定地维持隔振性能。另外,即使封闭了节流孔通路的另一侧的端部,由于流动的流体为空气,因此基于空气的压缩性,在实质上产生有节流孔通路中的流体流动,从而有效地发挥有由气柱共振等形成的隔振效果O本专利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在第I?第6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第2安装构件的上述一侧的开口部处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夹持部,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被夹持在该夹持部与上述节流孔构件之间。采用第7技术方案,通过以非粘接的方式将主体橡胶弹性体安装在第2安装构件上,可抑制第2安装构件对主体橡胶弹性体造成的拘束,防止当输入较大负载时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损伤,从而可谋求提高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第8技术方案在第7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节流孔构件上的与上述夹持部相对的相对部分处形成有夹持突起,该夹持突起在周向上连续地延伸,并且该夹持突起以离开上述节流孔通路的用于向上述空气室连通的连通口的方式而设置。采用第8技术方案,通过在节流孔构件上形成夹持突起,能够在夹持部与夹持突起之间形成狭窄的区域,能够以充分的过盈量夹持并支承主体橡胶弹性体。而且,通过使夹持突起在周向连续地延伸,能够遍布周向上的较广的范围夹持主体橡胶弹性体,可稳定地实现以非粘接的方式将主体橡胶弹性体安装在第2安装构件上。进而,由于夹持突起以离开节流孔通路的用于向空气室连通的连通口的方式而设置,因此夹持突起不会妨碍到经过了节流孔通路的空气的流动。采用本专利技术,由于节流孔通路形成在闭塞第2安装构件的另一侧的开口部并从外部空间划分出空气室的节流孔构件上,因此能够利用零件件数较少的、简单并且轻量的构造实现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优异的隔振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座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座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座的纵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发动机支座的组装的分解图。图5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振装置,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73)弹性连结第1安装构件(12)与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14、72、102、152),该隔振装置(10、60、70、100、130、140、150)中,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6、73)构成的空气室(44),并且形成有与该空气室(44)相连通的节流孔通路(50、120、134、144),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安装构件(14、72、102、152)的一侧的开口部被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16、73)闭塞,并且该第2安装构件(14、72、102、152)的另一侧的开口部被节流孔构件(36、90、104、132、142)闭塞,在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16、73)与节流孔构件(36、90、104、132、142)的相对面间形成有上述空气室(44),并且与该空气室(44)相连通的上述节流孔通路(50、120、134、144)形成在该节流孔构件(36、90、104、132、142)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10 JP 2012-1549921.一种隔振装置,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73)弹性连结第I安装构件(12)与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14、72、102、152),该隔振装置(10、60、70、100、130、140、150)中,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6、73)构成的空气室(44),并且形成有与该空气室(44)相连通的节流孔通路(50、120、134、144),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安装构件(14、72、102、152)的一侧的开口部被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16、73)闭塞,并且该第2安装构件(14、72、102、152)的另一侧的开口部被节流孔构件(36、90、104、132,142)闭塞,在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16、73)与节流孔构件(36、90、104、132、142)的相对面间形成有上述空气室(44),并且与该空气室(44)相连通的上述节流孔通路(50、120、134、144)形成在该节流孔构件(36、90、104、132、14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节流孔构件(36、90、104、132、142)直接与上述第2安装构件(14、72、102、152)相叠合并被固定于该第2安装构件(14、72、102、1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节流孔构件(36、90、132、142)插入上述第2安装构件(14、72、152)的上述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浦启全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