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15316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尤其涉及一种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它包括棉、涤纶和氨纶,其经向为16支棉纤维与竹纤维形成的混纺纱线,棉纤维的含量为50-70%,竹纤维含量为30-50%,纬向为150D低弹网络丝和70D氨纶包覆丝,染色工艺包括:翻布、单面烧毛、煮漂、定型、丝光、分散热熔染色和后整理;单面烧毛工艺具体是气体烧毛,在两个火口正面烧毛两次,车速80-85m/min;棉纤维与竹纤维形成的混纺纱线经过竹醋处理,竹醋处理包括第一次竹醋处理和第二次竹醋处理,第一次竹醋处理是将混纺纱线浸没在60-70℃的第一竹醋处理液中10-15min,第二次竹醋处理是将混纺纱线浸没在85-90℃的第二竹醋处理液中3-8min。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洗后尺寸稳定、不需熨烫、抑菌率高。

Method for producing spandex core elastic fabric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extile,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for producing spandex core elastic fabric. It includes cotton, polyester and spandex, the warp is blended yarn of 16 cotton fiber and bamboo fibers, cotton fiber content is 50-70%, the bamboo fiber content is 30-50%, the zonal 150D iny and 70D Spandex Covered Yarn, dyeing cloth, single-sided turning including singeing, scouring and bleaching, setting, mercerizing, dyeing and finishing of hot melt dispersion; single singeing process specific gas singeing, in two burner front two speed 80-85m/min; singeing, cotton fiber and bamboo fiber blended yarn formed after the bamboo vinegar processing, bamboo vinegar processing includes first and second bamboo vinegar processing bamboo vinegar, the first bamboo vinegar treatment is the blended yarn immersed in 60-70 C the first bamboo vinegar treatment liquid 10-15min, second bamboo vinegar treatment is the blended yarn immersed in 85-90 C second bamboo vinegar treatment liquid 3-8min. The product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size, no ironing and high bacteriostasis rate after wa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弹力织物在服装上的应用,提供了穿着的舒适性、随意性和显示人体形态的美观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CN102995199A(2013-3-27)公开了一种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线的加工方法,然而该方法制备的纱线不符合一些消费者的需要,洗后尺寸不稳定、容易褶皱,需要经常熨烫,影响美观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洗后尺寸稳定、不需熨烫、抑菌率高的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包括棉、涤纶和氨纶,其经向为16支棉纤维与竹纤维形成的混纺纱线,棉纤维的含量为50-70%,竹纤维含量为30-50% ;纬向为150D低弹网络丝和70D氨纶包覆丝,其染色工艺依次包括步骤:翻布、单面烧毛、煮漂、定型、丝光、分散热熔染色和后整理;所述单面烧毛工艺具体是气体烧毛,在两个火口正面烧毛两次,车速80_85m/min ; 所述棉纤维与竹纤维形成的混纺纱线经过竹醋处理,所述竹醋处理包括第一次竹醋处理和第二次竹醋处理,第一次竹醋处理是将所述混纺纱线浸没在60-7(TC的第一竹醋处理液中10-15min,第二次竹醋处理是将所述混纺纱线浸没在85_90°C的第二竹醋处理液中3-8min,所述第一竹醋处理液为20_30g/L的竹醋水溶液,所述第二竹醋处理液为重量比1:0.3-0.4:60-100的竹醋、螯合剂和水组成的混合溶液。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 (1)本专利技术的低弹网络丝,也可以称为涤纶低弹丝,是涤纶化纤的一种变形丝类型,它是以聚酯切片(PET)为原料,采用高速纺制涤纶预取向丝(POY),再经牵伸假捻加工而成。它除具有一般涤纶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热定型性优异、回弹性能好、耐热性、耐光性、耐腐蚀性强、易洗快干等特点外,还具有膨松性高、隔热性好、手感舒适、光泽柔和等特点; (2)本专利技术采用经向为16支棉,纬向为150D低弹网络丝和70D氨纶包覆丝经空气包覆制成氨纶包芯弹力织物,服装性能更优越,洗后尺寸稳定; (3)涤纶和氨纶的结构与温度的关系对染整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正反面都烧毛,采用一正一反或二正一反烧毛,导致其中的涤纶和氨纶高温受损,强力严重下降,而本专利技术采用单面烧毛工艺,同时控制车速,配合以后续的工序处理,兼顾了产品组织中的涤纶、氨纶和棉纤维三种物体的特性,保证了氨纶的尺寸稳定性和高温分散染色后保持氨纶的原有弹性; (4)采用的竹醋处理方法和竹醋处理液能提高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抑菌率和抑菌值,使织物的透气性更好,相对于常规漂白方法而言更环保,对环境和人体刺激性小,并且该竹醋处理方法在染色步骤的影响下,可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柔软度,使其手感稳定性增加。所述的翻布要求正反一致,缝头平直,要求平、直、齐、牢,针密在40-45针/15cm,两边加密至4-6针/cm,防止在印染加工中产生皱条、纬斜、卷边。作为优选,所述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或乙二胺四乙酸钠盐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所述染色工艺还包括在分散热熔染色后进行套色,所述套色是采用活性染料或士林染料进行套色。采用套色,可以在提高产品色牢度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洗后尺寸稳定、不需熨烫。作为优选,所述煮漂时的车速为58-65m/min,所述煮漂方法是将面料置于煮漂液中并在压力罐体内进行反复加压、减压操作,煮漂液的浴比为3-5:1,所述煮漂液为6-10g/L的碳酸钠、2-3g/L的磷酸氢二钠、l_3g/L的硅酸钠、2-5g/L的精炼剂0PE、8_10g/L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所述加压应使压力罐内温度达到95-105?,所述减压是在加压加热后快速向大气释放该压力罐内的压力。所述浴比为煮漂液与面料的重量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1)染色采用特定的煮漂液和煮漂工艺对所述面料进行处理去其上的杂质,提高毛效;同时能够防止涤纶纤维和氨纶包芯高温受损和强力下降; (2)将传统的退、煮、漂工艺简化为一步煮漂,减小对涤纶和氨纶的损伤; (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煮漂可以缩短时间,快速加减压煮漂,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手感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定型时的温度为150-160°C,车速为40-45m/min。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定型工艺,可有效利用织物的弹性,达到门幅及缩水率的稳定,使面料既具有弹性,又不致太紧绷,洗后尺寸稳定、不需熨烫。作为优选,所述丝光时采用含潮率自动控制仪使织物含潮率控制在25-35%,在265-300g/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下进行半湿丝光。原丝光工艺基本为干布丝光或湿布工艺。本工艺通过含潮率自动控制仪的应用可使织物稳定在25-35%的含潮率生产。25-35含潮率织物在烧碱浓度下丝光同样可达到印染工艺所需的丝光钡值,可使生产过程织物,可降低蒸汽用量0.3-0.5kg/米。更优选地,所述丝光工艺包括淋碱、浸碱、轧碱和洗碱,所述轧碱时的氢氧化钠溶液为265-300g/L,车速30-35m/min ;所述洗碱时的温度为60_75°C。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丝光工艺,可以防止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经纬纱之间合抱力小导致产生的起皱,使面料洗后尺寸稳定、不需熨烫。作为优选,所述分散热熔染色为两浴染色,先在175°C — 180°C浸轧分散染料染液,然后进行烘干、蜡烘、还原清洗、水洗、 皂洗、水洗、烘干;再浸轧还原染料染液,然后进行还原清洗、水洗、氧化、水洗、皂洗、水洗、烘干,再浸轧氯洗增进剂、烘干,所述的分散染料为LXF系列染料、ETD蓝、ETD红、SBL灰中的至少一种,还原染料为橄榄T、蓝ARN^I R、黑ES-SE、蓝RSN、蓝CLF、紫2R中的至少一种。现有技术一般只选用分散染料进行一浴染色,色牢度低,并且影响手感;而本专利技术的分散热熔染色选择了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并配合以两浴染色,增强了染色过程中的还原清洗,提高了面料的氯洗牢度,并且手感不受破坏;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洗后尺寸稳定、不需熨烫。更优选地,所述分散热熔染色的具体方法为:半成品浸轧分散染料染液,采用四浸一轧方式,轧余率40%-65%,然后在60°C -80°C烘干30秒-60秒,在100°C _120°C焙烘45秒-60秒,再采用浓度为25-30g/L的烧碱与保险粉还原液进行还原清洗,再依次进行水洗、采用碱性皂洗剂DF-5在85°C _95°C温度下皂洗45秒-60秒、水洗、烘干,一浴结束;接着再将半成品浸轧还原染料染液,采用四浸一轧方式,轧余率40%-65%,然后采用浓度为25-30g/ L的烧碱与保险粉还原液进行还原清洗,再依次进行水洗、氧化、水洗、采用碱性皂洗剂DF-5在85 °C -95 °C温度下皂洗45秒-60秒、水洗、烘干,最后浸轧氯洗增进剂RFC-39,再进行干燥。通过对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的浓度控制,同时联合烧碱与保险粉还原液的还原清洗,可以提高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的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增加洗后尺寸稳定性,最后浸轧无醛高氯洗增进剂RFC-39氯洗整理,避免了过还原或过氧化的发生。作为优选,所述后整理包括柔软拉幅和预缩,所述柔软拉幅的具体工艺是在温度为100-110°C的后处理液中以车速30-35m/min通过,所述后处理液中包括柔软剂和抗静电齐U,所述柔软剂为重量比为1-2:1的KF和D3,所述抗静电剂为SN,所述柔软剂KF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棉、涤纶和氨纶,其特征在于:经向为16支棉纤维与竹纤维形成的混纺纱线,棉纤维的含量为50?70%,竹纤维含量为30?50%,纬向为150D低弹网络丝和70D氨纶包覆丝,其染色工艺依次包括步骤:翻布、单面烧毛、煮漂、定型、丝光、分散热熔染色和后整理;所述单面烧毛工艺具体是气体烧毛,在两个火口正面烧毛两次,车速80?85m/min;所述棉纤维与竹纤维形成的混纺纱线经过竹醋处理,所述竹醋处理包括第一次竹醋处理和第二次竹醋处理,第一次竹醋处理是将所述混纺纱线浸没在60?70℃的第一竹醋处理液中10?15min,第二次竹醋处理是将所述混纺纱线浸没在85?90℃的第二竹醋处理液中3?8min,所述第一竹醋处理液为20?30g/L的竹醋水溶液,所述第二竹醋处理液为重量比1:0.3?0.4:60?100的竹醋、螯合剂和水组成的混合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棉、涤纶和氨纶,其特征在于:经向为16支棉纤维与竹纤维形成的混纺纱线,棉纤维的含量为50-70%,竹纤维含量为30-50%,纬向为150D低弹网络丝和70D氨纶包覆丝,其染色工艺依次包括步骤:翻布、单面烧毛、煮漂、定型、丝光、分散热熔染色和后整理;所述单面烧毛工艺具体是气体烧毛,在两个火口正面烧毛两次,车速80-85m/min ; 所述棉纤维与竹纤维形成的混纺纱线经过竹醋处理,所述竹醋处理包括第一次竹醋处理和第二次竹醋处理,第一次竹醋处理是将所述混纺纱线浸没在60-7(TC的第一竹醋处理液中10-15min,第二次竹醋处理是将所述混纺纱线浸没在85_90°C的第二竹醋处理液中3-8min,所述第一竹醋处理液为20_30g/L的竹醋水溶液,所述第二竹醋处理液为重量比1:0.3-0.4:60-100的竹醋、螯合剂和水组成的混合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或乙二胺四乙酸钠盐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工艺还包括在分散热熔染色后进行套色,所述套色是采用活性染料或士林染料进行套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煮漂时的车速为58-65m/min,所述煮漂方法是将面料置于煮漂液中并在压力罐体内进行反复加压、减压操作,煮漂液的浴比为3-5:1,所述煮漂液为6-10g/L的碳酸钠、2-3g/L的磷酸氢二钠、l-3g/L的硅酸钠、2-5g/L的精炼剂0PE、8-10g/L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所述加压应使压力罐内温度达到95-105?, 所述减压是在加压加热后快速向大气释放该压力罐内的压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时的温度为150-160°C,车速为40-45m/min。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氨纶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光时采用含潮率自动控制仪使织物含潮率控制在25-35%,在265-300g/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港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