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斜交张弦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571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斜交张弦梁,包括:多榀用以承受竖向压力的横向张弦梁,横向张弦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能够连接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多榀着力连接在一管桁架上用以辅助横向张弦梁共同受力的纵向张弦梁和多根连杆,其中:横向张弦梁与纵向张弦梁和连杆交错布置,纵向张弦梁或连杆与管桁架或横向张弦梁分别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交角范围在70°-75°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向斜交张弦梁,使张弦梁的受力更加平衡,增强了结构的刚度及受力能力;结构稳定,造型轻盈灵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 bidirectional skewed Zhang Xianlia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directional oblique Zhang Xianliang,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beam with transverse beam string to bear vertical pressure, horizontal Zhang Xianliang top and bottom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to connect in the same plane as the first suppo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oint; a plurality of beam to connection with auxiliary transverse Zhang Xianliang joint force longitudinal Zhang Xianliang and a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rod in a pipe truss on which: Zhang Xianliang and Zhang Xianliang and rod longitudinal transverse staggered, longitudinal connecting rod and tube truss or Zhang Xianliang or Zhang Xianliang in the transverse horizontal projection angle in the range between 70 DEG -75 deg. The bidirectional oblique Zhang Xianliang of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force of Zhang Xianliang more balanced, enhances the rigidity and the forc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structure and light and smart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斜交张弦梁
本技术涉及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斜交张弦梁。
技术介绍
张弦梁因体系简单高效,结构形式多样,受力直接明确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张弦梁也存在如下的技术缺陷:无法承受反向荷载的作用。现有设计大跨度的张弦结构往往都应用在轻质屋面,一旦有反向的风荷载作用,就会使大跨度的张弦结构便得很脆弱。因此,一般的张弦结构都配有抗风拉索或配重,这一方面增加了建筑物的施工难度,另一方面造成结构的使用空间受限或造价增加。传统的管桁架具有造型美观大方、简洁明快的特点,但相比于管桁架而言,其存在结构体量大、影响使用空间等问题。 申请人:将传统的张弦梁和管桁架进行结构改良,充分发挥各自结构的优势,可使建筑结构在造型、使用空间、造价、施工难度、制造及运输中达到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斜交张弦梁,使张弦梁的受力更加平衡,增强了结构的刚度及受力能力;结构稳定,造型轻盈灵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斜交张弦梁,包括:多榀用以承受竖向压力的横向张弦梁,横向张弦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能够连接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多榀着力连接在一管桁架上用以辅助横向张弦梁共同受力的纵向张弦梁和多根连杆,其中:横向张弦梁与纵向张弦梁和连杆交错布置,纵向张弦梁或连杆与管桁架或横向张弦梁分别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交角范围在70° -75。之间。其中,纵向张弦梁包括:第二受压钢管;连接在第二受压钢管上的第二撑杆;以及连接在第二撑杆之间及第二受压钢管和第二撑杆之间的第二受拉钢绞线。其中,纵向张弦梁包括:分别与多榀横向张弦梁交叉连接的第一纵向张弦梁、第二纵向张弦梁以及第三纵向张弦梁。其中,管桁架自其中部向其两侧的截面尺寸渐缩收窄,管桁架的中部设置第三支撑点。其中,第三支撑点中的至少一个支撑点着力连接在第一纵向张弦梁、第二纵向张弦梁或第三纵向张弦梁上。其中,横向张弦梁、纵向张弦梁以及连杆中的任意两构件之间设置用以对其间进行稳固的交叉拉杆。其中,交叉拉杆通过锚件连接在横向张弦梁、纵向张弦梁以及连杆中的任意两构件上,锚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节点。其中,纵向张弦梁或连杆与横向张弦梁分别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交角为73°。其中,多榀横向张弦梁和多榀纵向张弦梁之间的屋面铺设双层夹胶玻璃或压型钢板。本技术所提供的双向斜交张弦梁,由于在管桁架之间设置用以承受竖向压力的多榀横向张弦梁,纵向张弦梁与横向张弦梁横纵交错布置并辅助其共同受力,减小了横向张弦梁构件的截面和撑杆的高度,增加建筑内使用空间的面积;通过设置纵向张弦梁与横向张弦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交角,使横纵张弦梁之间的影响更趋平衡,受力更加明确,增强结构的刚度及受力能力;结构稳定,造型更加轻盈灵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双向斜交张弦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横纵张弦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管桁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横向张弦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纵向张弦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如图9所示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如图9所示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参见图1-图6,为本技术双向斜交张弦梁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双向斜交张弦梁,包括:多榀管桁架1,本实施例中管桁架I设为6榀,其之间通过多个支撑点等距排列,管桁架I的作用是用以承受竖向压力及反向风压力。在相邻两榀管桁架I之间设置多榀横向张弦梁2,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榀管桁架I之间分别设有2榀横向张弦梁2,整体设为10榀。两榀管桁架I间包含两榀横向张弦梁2在内的四横向构件两两距离设置相等,形成稳定的用以承受竖向压力的结构件。进一步的,管桁架I和横向张弦梁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能够连接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支撑点Tl和第二支撑点T2,管桁架I的中部设置第三支撑点T3 ;通过对第一支撑点Tl、第二支撑点T2以及第三支撑点T3的紧固支撑,使多榀管桁架I和多榀横向张弦梁2间呈现弓状的曲面,形成独特外凸曲面造型。具体实施时,管桁架I可以使用多根呈弓状的钢管搭接而成,两端的第一支撑点Tl、第二支撑点T2可以使用支座的结构形式,第三支撑点T3可以使用支撑柱的结构形式。管桁架I和横向张弦梁2形成该曲面框架的横向结构,且管桁架I所设置的数量仅为横向受力构件的三分之一,使结构体量保持在较低水平,建筑造型更加轻盈灵巧。请进一步参见图2,本实施例双向斜交张弦梁还包括:多榀着力连接在管桁架I上的纵向张弦梁3和多根连杆4,本实施例中的纵向张弦梁3设为3榀,依次紧固在管桁架I设置第三支撑点T3的附近,每榀纵向张弦梁3都与多榀横向张弦梁2形成横纵布置的预应力结构。连杆4排布在纵向张弦梁3的周围及管桁架I的底部,连杆4与纵向张弦梁3形成该曲面框架的纵向结构。本实施例中,纵向张弦梁3或连杆4与管桁架I或横向张弦梁2分别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交角α的范围在70° -75。之间,例如:可以设置为70°、71°、72°、73°、74°以及75°不等。其中:由于传统横纵布置的张弦梁都采用垂直相交的结构,纵向张弦梁的拉力会影响横向张弦梁的受力,反之横向张弦梁的拉力也会影响纵向张弦梁的受力,使得结构的受力很难协调。本实施例中采用纵向张弦梁3或连杆4与管桁架I或横向张弦梁2相斜交的结构,也就是横向构件与纵向构件间水平投影交角α为非垂直的结构,可以将双向张弦梁间的内力影响降到最小,使结构受力更加平衡。进一步的,在管桁架1、横向张弦梁2、纵向张弦梁3以及连杆4中的任意两构件之间设置交叉拉杆5。例如在管桁架I与纵向张弦梁3间、横向张弦梁2与连杆4间、管桁架I与连杆4间等等,交叉拉杆5的作用是对两构件进行稳固。结合参见图3,为横纵张弦梁相“斜交”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纵向张弦梁3包括:分别与多榀管桁架I和多榀横向张弦梁2交叉连接的用以辅助横向张弦梁共同受力的第一纵向张弦梁3a、第二纵向张弦梁3b以及第三纵向张弦梁3c。该三道纵向张弦梁3a、3b及3c在管桁架I上的分布位置请参见图4,为本实施例中管桁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三道纵向张弦梁3a、3b及3c分别排布在第三支撑点T3的附近,而第三支撑点T3的一个支撑点着力连接在第二纵向张弦梁3b上。也就是说,根据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斜交张弦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榀用以承受竖向压力的横向张弦梁,所述横向张弦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能够连接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多榀着力连接在一管桁架上用以辅助所述横向张弦梁共同受力的纵向张弦梁和多根连杆,其中:所述横向张弦梁与所述纵向张弦梁和所述连杆交错布置,所述纵向张弦梁或所述连杆与所述管桁架或所述横向张弦梁分别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交角范围在70°?7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斜交张弦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榀用以承受竖向压力的横向张弦梁,所述横向张弦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能够连接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 多榀着力连接在一管桁架上用以辅助所述横向张弦梁共同受力的纵向张弦梁和多根连杆,其中:所述横向张弦梁与所述纵向张弦梁和所述连杆交错布置,所述纵向张弦梁或所述连杆与所述管桁架或所述横向张弦梁分别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交角范围在70° -75。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斜交张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张弦梁包括: 第二受压钢管; 连接在所述第二受压钢管上的第二撑杆;以及 连接在所述第二撑杆之间及所述第二受压钢管和所述第二撑杆之间的第二受拉钢绞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斜交张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张弦梁包括:分别与所述多榀横向张弦梁交叉连接的第一纵向张弦梁、第二纵向张弦梁以及第三纵向张弦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斜交张弦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宜言赵群昌李成君刘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