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唇砖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设于窖炉溢流口与压延辊之间,包括下唇砖和盖设于所述下唇砖上的上唇砖,所述上唇砖与所述下唇砖拼合连接,高温玻璃液经由上唇砖的表面进入压延辊内,上唇砖盖设于下唇砖上,上唇砖与下唇砖通过拼合连接,将上唇砖固设于下唇砖上,同时,保护下唇砖免受高温玻璃液的侵蚀,即高温玻璃液只能流经上唇砖的上表面进入压延辊内,因此,上唇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就会被玻璃液腐蚀严重,需要进行更换,此时,只需要更换上新的上唇砖,继续使用原下唇砖,减少下唇砖的更换次数,避免下唇砖的浪费,降低压延工艺中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
本技术属于玻璃压延生产工艺
,尤其涉及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
技术介绍
唇砖适用于光伏太阳能压延玻璃生产线成型区域,与压延成型主要设备压延机配合生产,其前端与窖炉溢流口外尾砖紧密结合;玻璃液从窖炉溢流口流出后经唇砖流到压延机,通过压延机生产出高品质光伏压延玻璃。由于唇砖上表面长时间流过玻璃液,从而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侵蚀,进而影响玻璃的质量,因此,当唇砖上表面被侵蚀一定程度之后即需要更换,更换一套新的唇砖一般需要11?24小时的排泡期,才能正常使用,极大地影响生产效率;此外,由于唇砖的上表面直接与玻璃液接触,表面被玻璃液腐蚀严重,而未与玻璃液接触的唇砖保持完好,仍可继续使用,由于现使用的唇砖多为整体结构,更换时需要整体被替换,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唇砖在更换时存在影响生产效率以及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唇砖在更换时存在影响生产效率和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的技术方案是设于窖炉溢流口与压延辊之间,包括下唇砖和盖设于所述下唇砖上的上唇砖,所述上唇砖与所述下唇砖拼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唇砖包括与所述上唇砖相对的第一接触面,所述上唇砖包括与所述下唇砖相对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吻合。具体地,所述第一接触面为由第一面和第二面相交形成的凹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为由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三面和与所述第二面相对的第四面相交形成的凸面,所述凸面与所述凹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下唇砖靠近所述压延辊处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面,所述上唇砖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接且圆滑过渡的第二弧形面,且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压延辊的凹空部,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面相交形成所述下唇砖的边缘,所述第二弧形面与所述上唇砖的上表面形成用于遮盖所述边缘的凸块。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曲率半径相等,其曲率半径均为125 ?251mm0[0011 ] 进一步地,所述上唇砖靠近所述溢流口的端部持平或伸出于所述下唇砖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上唇砖上设有供从所述溢流口流出的玻璃液上行的斜面。优选地,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15°。优选地,所述上唇砖与所述下唇砖长度相等,且所述上唇砖与所述下唇砖长度均为 411 ?3111mm。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有益效果在于:上唇砖盖设于下唇砖上,上唇砖与下唇砖通过拼合连接,将上唇砖固设于下唇砖上,同时,保护下唇砖免受高温玻璃液的侵蚀,即高温玻璃液只能流经上唇砖的上表面进入压延辊内,因此,上唇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就会被玻璃液腐蚀严重,需要进行更换,此时,只需要更换上新的上唇砖,继续使用原下唇砖,降低压延工艺中的生产成本,此外,根据上唇砖的体积和气孔率越小,换机后上唇砖的排泡时间越短,有利于提高玻璃压延工艺的生产效率,上唇砖与下唇砖通过凹形或弯折接触,减小上唇砖的体积,即缩短上唇砖的排泡时间,因此,更换后的上唇砖经过较短的排泡期,即可生产出合格的玻璃产品,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上唇砖采用刚玉或锆莫来石等材质制成,由于刚玉或锆莫来石等材质开口气孔率很低,因此,更进一步地降低上唇砖的排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刚玉和锆莫来石等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增强上唇砖的耐玻璃腐蚀的侵蚀度,延长上唇砖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上唇砖次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上唇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下唇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设于窖炉溢流口与压延辊之间,包括下唇砖12和盖设于下唇砖12上的上唇砖11,上唇砖11与下唇砖12拼合连接。上唇砖11盖设下唇砖12上,保护下唇砖12不会受到高温玻璃的侵蚀,上唇砖11通过拼合结构固定在下唇砖12上,当高温玻璃液由溢流口流出时,会对上唇砖11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上唇砖11与下唇砖12之间拼合连接,保证上唇砖11在受到玻璃液的冲击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偏移或错位现象,安装上唇砖11更加方便,无需采用其他辅助措施,即可完成安装,操作更加方便,此外,由于高温玻璃液需要流经上唇砖11的上表面才能进入压延辊内,玻璃液腐蚀现象主要发生在上唇砖11的上表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上唇砖11,在上唇砖11的遮盖下,下唇砖12并未受到玻璃液的腐蚀,因此,只需要更换上唇砖11,保证玻璃压延工艺的正常进行,而下唇砖12可以继续使用,降低同时更换上唇砖11和下唇砖12造成的浪费,节省压延工艺的生产成本。同时,与玻璃液接触的上唇砖11,体积越小,排泡时间越短,在本技术中,上唇砖11与下唇砖12的接触面为弯折状,即保证上唇砖11与高温玻璃液的有效接触面积,最大程度的减小上唇砖11的体积,有利于缩短排泡时间,提高压延工艺中的生产效率。具体地,下唇砖12包括与上唇砖11相对的第一接触面121,上唇砖11包括与下唇砖12相对的第二接触面111,第一接触面121与第二接触面111吻合。第一接触面121与第二接触面111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配合结合成一体,第一接触面121与第二接触面111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锯齿形或波浪形等,上唇砖11与下唇砖12通过吻合结合在一起,SP可保证上唇砖11在受到玻璃液的冲击时不会出现错位,同时也实现安装方便,无需其他辅助工具。请参见图2与图3,为本技术提供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121为由第一面1211和第二面1212相交形成的凹面,第二接触面111为由与第一面1211相对的第三面1111和与第二面1212相对的第四面1112相交形成的凸面,凸面与凹面相贴合。第一接触面121为两面相交而成,设计第一接触面12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与第二接触面111配合连接,牢固。进一步地,下唇砖12靠近压延辊处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面122,上唇砖11还设有与第一弧形面122相接且圆滑过渡的第二弧形面113,且第一弧形面122与第二弧形面113形成用于避让压延辊的凹空部,第一弧形面122与第二面1212相交形成下唇砖12的边缘123,第二弧形面113与上唇砖11的上表面形成用于遮盖边缘123的凸块114。边缘123抵接于第四面1112上,起到支持上唇砖11的作用,同时也确保当玻璃液从溢流口流出,对上唇砖11产生一定的冲击力时,上唇砖11不会发生错位现象,同时,凸块114遮盖边缘123,保护下唇砖12不会接触到高温玻璃液,免受玻璃液的侵蚀作用,有效延长下唇砖12的使用寿命。优选地,第一弧形面122与第二弧形113面曲率半径相等,其曲率半径均为125?251_。可根据压延辊的尺寸,设计第一弧形面122和第二弧形面113的曲率半径。进一步地,上唇砖11靠近溢流口的端部110持平或伸出于下唇砖12的端部120。在本实施例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设于窖炉溢流口与压延辊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唇砖和盖设于所述下唇砖上的上唇砖,所述上唇砖与所述下唇砖拼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设于窖炉溢流口与压延辊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唇砖和盖设于所述下唇砖上的上唇砖,所述上唇砖与所述下唇砖拼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唇砖包括与所述上唇砖相对的第一接触面,所述上唇砖包括与所述下唇砖相对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吻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为由第一面和第二面相交形成的凹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为由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三面和与所述第二面相对的第四面相交形成的凸面,所述凸面与所述凹面相贴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太阳能玻璃压延唇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唇砖靠近所述压延辊处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面,所述上唇砖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接且圆滑过渡的第二弧形面,且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形成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世,徐小明,杨文金,刘笑荣,
申请(专利权)人: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