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0466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料漏斗、直通筒和挡板,所述直通筒和集料漏斗固定,所述挡板转动安装在直通筒的内壁上,所述直通筒上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挡板上固定有调节棒,调节棒穿入弧形滑槽,调节棒的一端固定在挡板上,调节棒的另一端设置有松紧螺纹,调节棒上设置有滑动手柄,滑动手柄和调节棒通过松紧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实用简单,操作方便,控制省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下料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米加工过程中,加工过的米料从设备出来时从集料斗的下料装置落入下一流程,现有的下料装置通常采用抽插式的插片来控制物料的流动和中断,由于插片受到物料重力影响,抽插插片就显得非常费力,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操作,控制省力的下料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料漏斗、直通筒和挡板,所述直通筒和集料漏斗固定,所述挡板转动安装在直通筒的内壁上,所述直通筒上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挡板上固定有调节棒,调节棒穿入弧形滑槽,调节棒的一端固定在挡板上,调节棒的另一端设置有松紧螺纹,调节棒上设置有滑动手柄,滑动手柄和调节棒通过松紧螺纹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转动滑动手柄,可控制将挡板夹紧在直通筒上,通过滑动滑动手柄在弧形滑槽上位置,可转动挡板,打开或闭合直通筒。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控制省力。本技术下料装置还设置有弹回装置,所述弹回装置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压簧,所述压簧套入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的一端、第二杆的一端分别和挡板的中部、直通筒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和第二杆的另一端铰接。采用这种结构,挡板可自动弹回,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实用简单,操作方便,控制餐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调节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下料装置,包括集料漏斗1、直通筒2、挡板3和弹回装置,直通筒2和集料漏斗I固定,挡板3转动安装在直通筒2的内壁上,直通筒2上开设有弧形滑槽4,挡板3上固定有调节棒5,调节棒5穿入弧形滑槽4,调节棒5的一端固定在挡板3上,调节棒5的另一端设置有松紧螺纹,调节棒5上设置有滑动手柄6,滑动手柄6和调节棒5通过松紧螺纹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转动滑动手柄6,可控制将挡板3夹紧在直通筒2上,通过滑动滑动手柄6在弧形滑槽4上位置,可转动挡板3,打开或闭合直通筒。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控制省力。本实施例中,弹回装置包括第一杆7、第二杆8和压簧,压簧套入第一杆7和第二杆8,第一杆7的一端、第二杆8的一端分别和挡板3的中部、直通筒2的内壁铰接,第一杆7的另一端和第二杆8的另一端铰接。这种结构,挡板3可自动弹回,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料漏斗、直通筒和挡板,所述直通筒和集料漏斗固定,所述挡板转动安装在直通筒的内壁上,所述直通筒上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挡板上固定有调节棒,调节棒穿入弧形滑槽,调节棒的一端固定在挡板上,调节棒的另一端设置有松紧螺纹,调节棒上设置有滑动手柄,滑动手柄和调节棒通过松紧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料漏斗、直通筒和挡板,所述直通筒和集料漏斗固定,所述挡板转动安装在直通筒的内壁上,所述直通筒上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挡板上固定有调节棒,调节棒穿入弧形滑槽,调节棒的一端固定在挡板上,调节棒的另一端设置有松紧螺纹,调节棒上设置有滑动手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华兴米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