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放电循环式蓄电池内化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832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放电循环式蓄电池内化成工艺,涉及蓄电池生产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化成过程采用一次加酸充电方式完成,而造成内化成后极板的上部和下部活性物质不均匀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化成工艺,通过多次循环的充放电过程,在充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硫酸会浮起,通过放电使得硫酸向下渗透,从而确保蓄电池内部不同部位的酸量一致,酸密度也保持一致,以提高极板上部和下部活性物质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放电循环式蓄电池内化成工艺,涉及蓄电池生产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化成过程采用一次加酸充电方式完成,而造成内化成后极板的上部和下部活性物质不均匀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化成工艺,通过多次循环的充放电过程,在充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硫酸会浮起,通过放电使得硫酸向下渗透,从而确保蓄电池内部不同部位的酸量一致,酸密度也保持一致,以提高极板上部和下部活性物质的均匀性。【专利说明】—种充放电循环式蓄电池内化成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工艺,尤其是一种蓄电池的内化成方法。【
技术介绍
】蓄电池化成工艺分为内化成工艺及外化成工艺两种方式,现有蓄电池内化成过程采用一次加酸充电方式完成,并且加入电解液的密度高,造成蓄电池在内化成过程中充电时间较长、活性物质转化过程中电化学反应效率偏低,化成过程中单片极板消耗的电量大。而且化成过程蓄电池持续充电直至化成结束,化成时,底部的硫酸被带到上部,因此底部硫酸不足,会造成内化成后极板的上部和下部活性物质不均匀性,影响电池的性能;并且持续充电的时候有大量的气体聚集,造成极板孔隙中的气体能及时排除,而且这种情况在下部比上部严重,极板表面出现白斑的几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放电循环式蓄电池内化成工艺,在内化成过程中通过循环式充放电的方式,提高蓄电池内化成的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放电循环式蓄电池内化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6 ~1.0 倍;b、以0.05C (A)~1.0C (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 ~0.3 倍;C、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3 ~0.8 倍;d、以0.05C (A)~1.0C (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 ~0.3 倍;e、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3 ~0.8 倍;f、以0.05C (A)~1.0C (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 ~0.3 倍;g、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3 ~0.8 倍;h、以0.05C (A)~1.0C (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 ~0.3 倍;1、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4 ~1.0 倍。进一步的,内化成结束后进行容量检测与配组,容量检测与配组包括以下步骤:a、蓄电池以0.5C (A)的电流放电至1.75V/单格,测取蓄电池开始放电到放电至1.75V/单格的时间间隔,根据放电电流和时间间隔计算蓄电池的实际容量;b、用0.17C (A)的电流充电480分钟;C、用0.1C (A)的电流充电600分钟。进一步的,充放电之前,通过万用表分别测量各支路的电压,若电压值低于预定值时,逐只检测该支路中的蓄电池,找出电压异常的蓄电池并将其更换。进一步的,内化成过程中控制蓄电池的温度低于55°C。进一步的,内化成过程中,在蓄电池内插入通气管,用于排出充电过程产生的气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内化成工艺包括多次循环的充放电过程,在充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硫酸会浮起,通过放电使得硫酸向下渗透,从而确保蓄电池内部不同部位的酸量一致,酸密度也保持一致,提高极板上部和下部活性物质的均匀性,充电与放电循环直至内化成结束;而且通过放电可以排除充电时聚集在极板孔中的气体,利于硫酸充分渗入极板的内部,可降低充电消耗的电量,减少极板表面的白斑面积。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的揭露。【【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充放电循环式蓄电池内化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6 ~1.0 倍;b、以0.05C (A)~1.0C (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 ~0.3 倍;C、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3 ~0.8 倍;d、以0.05C (A)~1.0C (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 ~0.3 倍;e、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3 ~0.8 倍;f、以0.05C (A)~1.0C (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 ~0.3 倍;g、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3 ~0.8 倍;h、以0.05C (A)~1.0C (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 ~0.3 倍;1、以0.05C (A)~0.5C (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4 ~1.0 倍。各步骤中的充电时间根据总的充电量除以对应的电流值,或是总的放电量除以对应的电流值可得。其中C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蓄电池理论容量等于正极铅膏活性物质用量除以系数4.463,正极铅膏活性物质用量在极板制造时确定。额定容量等于理论容量与活性物质利用率的成绩,而活性物质利用率一般在25%?45%之间。如果活性物质利用率为45%的话,对于额定容量为IOOAh的电池,其理论容量为222Ah,如果活性物质利用率是25%的话,对于额定容量为IOOAh的电池,其理论容量为400Ah。下面结合基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充放电循环式蓄电池内化成工艺中的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如下:I)以0.25C (A)的电流充电640分钟;2)以0.5C (A)的电流放电31分钟;3)以0.25C (A)的电流充电450分钟;4)以0.5C (A)的电流放电37分钟;5)以0.25C (A)的电流充电450分钟;6)以0.5C (A)的电流放电39分钟;7)以0.25C (A)的电流充电450分钟;8)以0.5C (A)的电流放电41分钟;9)以0.25C (A)的电流充电512分钟。该方案通过多组的实验,确定上述的充电电流以及充电时间。蓄电池充电的时候电压会达到一个极限值,之后电压的上升变得缓慢。测得电压上升变化的拐点,然后通过该拐点来确定充电的时间,因此可提高充电电量的利用率,避免电能的热费。放电时,考虑放电效果是否有利于去极化。因为化成后期极板的极化相比前期更严重,需要更深程度的放电才能达到进一步生成硫酸铅的作用,因此不同步骤中的放电时间随着化成程度逐渐增长。在内化成结束后进行蓄电池的容量检测与配组,容量检测与配组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蓄电池以0.5C (A)的电流放电至1.75V/单格,并测取蓄电池开始放电到放电至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放电循环式蓄电池内化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以0.05C(A)~0.5C(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6~1.0倍;b、以0.05C(A)~1.0C(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0.3倍;c、以0.05C(A)~0.5C(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3~0.8倍;d、以0.05C(A)~1.0C(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0.3倍;e、以0.05C(A)~0.5C(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3~0.8倍;f、以0.05C(A)~1.0C(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0.3倍;g、以0.05C(A)~0.5C(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3~0.8倍;h、以0.05C(A)~1.0C(A)的电流进行放电,总的放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05~0.3倍;i、以0.05C(A)~0.5C(A)的电流进行充电,总的充电量为蓄电池理论容量的0.4~1.0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明张凯马洪涛朱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