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朝朗专利>正文

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349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活塞轴的内含段的表面和外壳的内壁围合成一个充满阻尼油的密封腔,所述的内含段上部具有径向布置的漏油孔,所述的内含段的下端端顶部中心设置有一油通道,所述的油通道与漏油孔的轴线的中心相连通;所述的内含段上设置具有径向布置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外露段的上端顶部轴向设置有螺钉孔,所述的螺钉孔内设置有一可调节漏油孔漏油量的调节螺钉;所述的内含段上套设有一可沿所述的内含段上下移动的活塞套;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从调节槽的上端下移至下端时无阻力产生,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从调节槽的下端上移至下端时有阻力产生。本发明专利技术扭力大小可调且复位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活塞轴的内含段的表面和外壳的内壁围合成一个充满阻尼油的密封腔,所述的内含段上部具有径向布置的漏油孔,所述的内含段的下端端顶部中心设置有一油通道,所述的油通道与漏油孔的轴线的中心相连通;所述的内含段上设置具有径向布置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外露段的上端顶部轴向设置有螺钉孔,所述的螺钉孔内设置有一可调节漏油孔漏油量的调节螺钉;所述的内含段上套设有一可沿所述的内含段上下移动的活塞套;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从调节槽的上端下移至下端时无阻力产生,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从调节槽的下端上移至下端时有阻力产生。本专利技术扭力大小可调且复位时省力。【专利说明】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特别是一种用于家具、洁具等打开和关闭时的铰链轴的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装置的部件绕轴做旋转运动,如家具中需要上下打开的盖子、马桶盖板等,主要采用两种结构:一种是直接用销轴连接的,在揭开、放下时会发出很大的声响,造成的冲击大;另一种是采用弹簧缓冲的,又容易因弹簧锈蚀而无法使用,使用寿命短;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200920198690.0设计了一种带叶片的缓冲器,但是该设计存在开启或复位时产生的阻力相同,使得在复位过程中比较费力、阻力大小不可调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在阻尼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相同,造成复位时比较费力且阻力大小不可调节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包括一端闭合的外壳和与外壳螺纹连接的盖体,活塞轴沿纵向轴线方向布置在所述的外壳中,所述的活塞轴包括插入外壳内的内含段和与盖体连接的外露段,所述的活塞轴的内含段的表面和所述的外壳的内壁围合成一个充满阻尼油的密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含段上部具有径向布置的漏油孔,所述的内含段的下端端顶部中心设置有一油通道,所述的油通道与漏油孔的轴线的中心相连通;所述的内含段上设置具有径向布置的通孔,所述的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的漏油孔的轴线平行;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伸出所述的通孔;所述的外露段的上端顶部轴向设置有螺钉孔,所述的螺钉孔与所述的漏油孔相通,并所述的螺钉孔内设置有一可调节漏油孔漏油量的调节螺钉;所述的内含段上套设有一可沿所述的内含段上下移动的活塞套,所述的活塞套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相配合的调节槽;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从调节槽的上端下移至下端时无阻力产生,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从调节槽的下端上移至下端时有阻力产生;所述的活塞套的下端具有径向地布置在圆周上的周向凹槽,所述的周向凹槽内设置有环形的U型密封圈。进一步,所述的外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内螺纹,所述的盖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进一步,所述的内含段的上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的外壳的内壁配合的密封圈。进一步,所述的活塞轴与所述的外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所述的调节螺钉上部与所述的螺钉孔相贴合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形的U型密封圈的作用:在活塞轴旋转过程中,当活塞套从上往下移动时,U型密封圈的两侧受到油的挤压作用呈收缩状态,所以这个过程中漏油量比较大,无扭力产生;当活塞套从下往上移动时,U型密封圈的两侧受到油的挤压作用呈张开状态并与外壳的内壁贴合形成密封结构,所以这个过程中漏油量比较小,扭力比较大。活塞套上移过程中使阻尼器产生阻力,缓降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螺钉可调节漏油孔的漏油量,故在阻尼过程中可调节扭力的大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是:以本专利技术安装在马桶盖板上为例说明。安装时,将盖体固定在马桶上,将活塞轴的外露段与马桶盖板连接。在开启过程中,马桶盖板的重力全部施加到阻尼油上,活塞轴转动时,U型密封圈的两侧张开与外壳内壁贴合密封,阻尼油的流量越来越小,阻尼力越来越大,从而达到缓冲作用。在复位过程中,活塞轴转动时,U型密封圈的两侧收缩与外壳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油从油通道流过外还可以从空隙处流过,从而加速了阻力油的快速流动,没有阻尼力产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缓降过程中缓降效果明显,且在翻盖复位时更加的省力,并且阻尼力可调。【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局部剖视图A。图2是本专利技术局部剖视图B。图3是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活塞轴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活塞轴剖视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U型密封圈主视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U型密封圈侧视图。图6c是本专利技术U型密封圈立体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盖体立体图。图7b是本专利技术盖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c是本专利技术盖体局部剖视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活塞套左视图。图8b是本专利技术活塞套主视图。图8c是本专利技术活塞套右视图。图8d是本专利技术活塞套剖视图。图8e是本专利技术活塞套俯视图。 图8f是本专利技术活塞套整体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关闭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开始关闭状态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开启状态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开始开启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2,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包括一端闭合的外壳I和与外壳I螺纹连接的盖体8,活塞轴2沿纵向轴线方向布置在所述的外壳I中,所述的活塞轴2包括插入外壳I内的内含段21和与盖体8连接的外露段22,所述的活塞轴2的内含段21的表面和所述的外壳I的内壁围合成一个充满阻尼油的密封腔,所述的内含段21上部具有径向布置的漏油孔211,所述的内含段21的下端端顶部中心设置有一油通道212,所述的油通道212与漏油孔211的轴线的中心相连通;所述的内含段21上设置具有径向布置的通孔213,所述的通孔213的轴线与所述的漏油孔211的轴线平行;所述的通孔213内设置有调节螺栓9,所述的调节螺栓9的两端伸出所述的通孔213 ;所述的外露段22的上端顶部轴向设置有螺钉孔221,所述的螺钉孔221与所述的漏油孔211相通,并所述的螺钉孔221内设置有一可调节漏油孔漏油量的调节螺钉4 ;所述的内含段21上套设有一可沿所述的内含段21上下移动的活塞套3,所述的活塞套3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的调节螺栓9的两端相配合的调节槽31 ;当所述的调节螺栓9的两端从调节槽31的上端下移至下端时无阻力产生,当所述的调节螺栓9的两端从调节槽31的下端上移至下端时有阻力产生;所述的活塞套3的下端具有径向地布置在圆周上的周向凹槽32,所述的周向凹槽32内设置有环形的U型密封圈6。进一步,所述的外壳I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内螺纹214,所述的盖体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内螺纹214相适配的外螺纹81。进一步,所述的内含段的上部21设置有凹槽215,所述的凹槽215内设置有与所述的外壳的内壁配合的密封圈7。进一步,所述的活塞轴2与所述的外壳I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所述的调节螺钉4上部与所述的螺钉孔221相贴合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环形的U型密封圈的作用:在活塞轴旋转过程中,当活塞套从上往下移动时,U型密封圈的两侧受到油的挤压作用呈收缩状态,所以这个过程中漏油量比较大,无扭力产生;当活塞套从下往上移动时,U型密封圈的两侧受到油的挤压作用呈张开状态并与外壳的内壁贴合形成密封结构,所以这个过程中漏油量比较小,扭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调节扭力旋转阻尼器,包括一端闭合的外壳和与外壳螺纹连接的盖体,活塞轴沿纵向轴线方向布置在所述的外壳中,所述的活塞轴包括插入外壳内的内含段和与盖体连接的外露段,所述的活塞轴的内含段的表面和所述的外壳的内壁围合成一个充满阻尼油的密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含段上部具有径向布置的漏油孔,所述的内含段的下端端顶部中心设置有一油通道,所述的油通道与漏油孔的轴线的中心相连通;所述的内含段上设置具有径向布置的通孔,所述的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的漏油孔的轴线平行;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伸出所述的通孔;所述的外露段的上端顶部轴向设置有螺钉孔,所述的螺钉孔与所述的漏油孔相通,并所述的螺钉孔内设置有一可调节漏油孔漏油量的调节螺钉;所述的内含段上套设有一可沿所述的内含段上下移动的活塞套,所述的活塞套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相配合的调节槽;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从调节槽的上端下移至下端时无阻力产生,当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两端从调节槽的下端上移至下端时有阻力产生;所述的活塞套的下端具有径向地布置在圆周上的周向凹槽,所述的周向凹槽内设置有环形的U型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朗
申请(专利权)人:陈朝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