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9031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包括除氧器、除氧器顶部放空管道上设置的排气放空阀门,除氧器与排气放空阀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三通,三通的第三端通过汽水换热器的管程与水力喷射泵上部的进气口相连,水力喷射泵底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双层乏汽吸收器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的顶部设有不凝气体排出管道,双层乏汽吸收器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丝网收水器、与冷脱盐水槽相连的冷脱盐水喷头,传质传热室和中部带有升气帽的隔断板,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内部隔断板下部的腔体,由溢流隔板将其纵向隔断为汽水分离室和溢流水汇集室;具有操作和回收流程简单,乏汽回收彻底,能量利用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包括除氧器、除氧器顶部放空管道上设置的排气放空阀门,除氧器与排气放空阀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三通,三通的第三端通过汽水换热器的管程与水力喷射泵上部的进气口相连,水力喷射泵底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双层乏汽吸收器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的顶部设有不凝气体排出管道,双层乏汽吸收器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丝网收水器、与冷脱盐水槽相连的冷脱盐水喷头,传质传热室和中部带有升气帽的隔断板,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内部隔断板下部的腔体,由溢流隔板将其纵向隔断为汽水分离室和溢流水汇集室;具有操作和回收流程简单,乏汽回收彻底,能量利用率高的优点。【专利说明】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氧器放空乏汽回收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热力电厂及其他一些自建有锅炉装置的企业内,对于锅炉给水一般均采用热力除氧方式,即向充满一定温度锅炉给水的除氧器内通入蒸汽,加热除氧器内的锅炉给水,使温度接近于饱和温度。利用亨利定律,排出水中溶解的氧气至除氧器上部空间中,而后通过排气阀门将除氧器内的含氧气蒸汽排入大气。用以达到除氧的目的。然而排入大气的含氧蒸汽不仅具有很高的热量,而且该含氧蒸汽长时间放空也使企业损失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排放的蒸汽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热污染。因此对于除氧器排放出的高温乏汽进行回收利用十分必要。但目前的各种乏汽回收技术均有乏汽回收不彻底,能量利用率低,回收流程复杂等特点,为此企业对于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除氧器乏汽回收工艺装置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和回收流程简单,乏汽回收彻底,能量利用率高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除氧器、除氧器顶部放空管道上设置的排气放空阀门,除氧器与排气放空阀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三通,三通的第三端通过汽水换热器的管程与水力喷射泵上部的进气口相连,水力喷射泵底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双层乏汽吸收器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的顶部设有不凝气体排出管道,双层乏汽吸收器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丝网收水器、与冷脱盐水槽相连的冷脱盐水喷头,传质传热室和中部带有升气帽的隔断板,所述质传热室内部设有塔盘,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内部隔断板下部的腔体,由溢流隔板将其纵向隔断为汽水分离室和溢流水汇集室,所述汽水分离室和溢流水汇集室上部相连通,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下部的进口设置在汽水分离室的中部,所述溢流水汇集室的底部通过管道依次与高温水输送泵,汽水换热器的壳程和除氧器上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传质传热室的下部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喷射水输送泵相连,喷射水输送泵通过管道与水力喷射泵顶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三通的第三端与汽水换热器的管程之间设有第一阀门,所述不凝气体排出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冷脱盐水槽与冷脱盐水喷头之间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汽水换热器的壳程和除氧器的上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汽水换热器为单管程列管式换热器。所述丝网收水器为若干层丝网构成。所述塔盘为浮阀,泡罩或垂直筛板之一。一种除氧器乏汽的回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一、将排气放空阀门关闭,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使除氧器内部的温度为:130°c~150°C,压力为:0.1MPa~0.15MPa的放空乏汽通过汽水换热器的管程和水力喷射泵上部的进气口进入水力喷射泵的内部;经过换热后放空乏汽的温度为:85°C,进入水力喷射泵内部的放空乏汽为汽水混合物;二、使步骤一中进入水力喷射泵内的汽水混合物通过水力喷射泵底部的出口进入双层乏汽吸收器的汽水分离室内,所述汽水分离室的液体通过溢流隔板的顶部进入溢流水汇集室内,汽水分离室的气体通过升气帽穿过隔断板进入传质传热室内,所述汽水分离室内的液体温度为:70°C~75°C ;三、使冷脱盐水通过冷脱盐水喷头喷出与步骤二中穿过隔断板的气体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不凝气体通过丝网收水器和不凝气体排出管道中的第二阀门排出双层乏汽吸收器,换热后的液体通过传质传热室的下部出水口排出双层乏汽吸收器;所述冷脱盐水的温度为:25°C,不凝气体的温度为:30°C~35°C,所述换热后的液体温度为:45°C~55°C ;四、将步骤三中换热后的液体通过喷射水输送泵和水力喷射泵顶部的进水口送至水力喷射泵的内部,并使水力喷射泵内换热后液体的周围形成抽真空状态,将步骤一中的放空乏汽抽吸至水力喷射泵内,换热后的液体与步骤一中的放空乏汽混合后,通过汽水换热器的管程进入双层乏汽吸收器内循环使用,所述换热后的液体通过喷射水输送泵后压力为:0.2MPa ;五、将步骤二中进入溢流水汇集室内的液体通过高温水输送泵,汽水换热器的壳程和除氧器上部的进水口进入除氧器内,所述溢流水汇集室内的液体通过高温水输送泵后压力为:0.5MPa ;其通过汽水换热器的壳程后温度为:105°C~110°C。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汽水换热器,水力喷射泵和双层乏汽吸收器,使放空乏汽中携带的热量及水全部由冷水高效吸收,而后送至除氧器内重新利用,放空乏汽中所含的常温不凝氧气通过双层乏汽吸收器顶部的不凝气体排出管道排出,其中放空乏汽中的蒸汽成分被完全吸收,放空乏汽中的低温不凝氧气成分被常温排出;具有操作和回收流程简单,乏汽回收彻底,能量利用率高的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除氧器1、除氧器I顶部放空管道上设置的排气放空阀门15,除氧器I与排气放空阀门1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三通16,三通16的第三端通过汽水换热器6的管程与水力喷射泵2上部的进气口相连,水力喷射泵2底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双层乏汽吸收器3下部的进口 22相连,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3的顶部设有不凝气体排出管道,双层乏汽吸收器3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丝网收水器7、与冷脱盐水槽相连的冷脱盐水喷头8,传质传热室21和中部带有升气帽11的隔断板10,所述质传热室21内部设有塔盘9,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3内部隔断板10下部的腔体,由溢流隔板12将其纵向隔断为汽水分离室19和溢流水汇集室20,所述汽水分离室19和溢流水汇集室20上部相连通,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3下部的进口 22设置在汽水分离室19的中部,所述溢流水汇集室20的底部通过管道依次与高温水输送泵5,汽水换热器6的壳程和除氧器I上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传质传热室21的下部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喷射水输送泵4相连,喷射水输送泵4通过管道与水力喷射泵2顶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三通16的第一端与除氧器I顶部相连,三通16的第二端与排气放空阀门15相连,三通16的第三端通过汽水换热器6的管程相连;所述三通16的第三端与汽水换热器6的管程之间设有第一阀门14,所述不凝气体排出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18,所述冷脱盐水槽与冷脱盐水喷头8之间设有第三阀门17,所述汽水换热器6的壳程和除氧器I的上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13。所述汽水换热器6为单管程列管式换热器。所述单管程列管竖直放置,放空乏汽由顶部进入其管程,经换热降温后由汽水换热器6下部管口排出。所述丝网收水器7为若干层丝网构成。其中,优选由五层丝网堆积而成,其中,不凝气所携带的小水滴在丝网上汇集成大水滴并靠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包括除氧器(1)、除氧器(1)顶部放空管道上设置的排气放空阀门(15),其特征在于:除氧器(1)与排气放空阀门(1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三通(16),三通(16)的第三端通过汽水换热器(6)的管程与水力喷射泵(2)上部的进气口相连,水力喷射泵(2)底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双层乏汽吸收器(3)下部的进口(22)相连,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3)的顶部设有不凝气体排出管道,双层乏汽吸收器(3)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丝网收水器(7)、与冷脱盐水槽相连的冷脱盐水喷头(8),传质传热室(21)和中部带有升气帽(11)的隔断板(10),所述质传热室(21)内部设有塔盘(9),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3)内部隔断板(10)下部的腔体,由溢流隔板(12)将其纵向隔断为汽水分离室(19)和溢流水汇集室(20),所述汽水分离室(19)和溢流水汇集室(20)上部相连通,所述双层乏汽吸收器(3)下部的进口(22)设置在汽水分离室(19)的中部,所述溢流水汇集室(20)的底部通过管道依次与高温水输送泵(5),汽水换热器(6)的壳程和除氧器(1)上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传质传热室(21)的下部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喷射水输送泵(4)相连,喷射水输送泵(4)通过管道与水力喷射泵(2)顶部的进水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朝晖宋仁委王洪营杨安成徐严伟曹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