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736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其将增重部件配置在将杆身与杆头连结的结构部分上,能够在不对绕杆身轴向的惯性力矩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低重心设计。该高尔夫球杆包括:杆头(10);杆身(S),其经由衬套(17)而被连结,该衬套(17)能够插入其杆颈部(16)内;螺钉部件(25),其将衬套(17)固定在杆颈部(16)内;杆头(10)在杆头底面(13)侧具有位于杆身(S)及杆颈部(16)的轴线上的凹部(13A)。螺钉部件(25)绕其轴向安装增重部件(WT)而构成锤部件(W),并通过配置在凹部(13)内且与衬套(17)螺纹卡合而同时固定杆身(S)和安装锤部件(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尔夫球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利用连结杆头与杆身的结构将锤部件配置在杆身轴线上的高尔夫球杆。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高尔夫球杆的杆头与杆身的连结结构。该文献所记载的连结结构将杆身的前端部插入衬套内并通过粘接等手段将两者固定,在将衬套插入杆头的杆颈部内的状态下,在形成于杆头底面侧的凹部内配置螺钉部件,并且通过将该螺钉部件拧入衬套的插入方向前端侧而使杆身能够与杆头连结。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1602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高尔夫球杆中,螺钉部件成为将杆身经由衬套固定在杆头上的专用部件。因此,例如在想要将杆头的重心设定为较低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在离开杆身轴线的其他部位配置锤部件。在该情况下,杆头绕杆身轴向的惯性力矩增加,导致产生变成击球控制变难的高尔夫球杆之类的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其能够将锤部件配置在将杆身与杆头连结的结构部分,并且能够在不对绕杆身轴向的惯性力矩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低重心设计。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结构,具体而言,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一种高尔夫球杆,具备:杆头;杆身,其经由衬套而被连结,该衬套能够插入所述杆头的形成在跟部侧的杆颈部内;螺钉部件,其将所述衬套连结在所述杆颈部的底部;所述杆头在杆头底面上具有位于所述杆颈部的中心轴线上的凹部,在增重部件(ウェイト部材)与所述螺钉部件形成一体而构成锤部件的状态下,使所述螺钉部件自所述凹部向所述衬套的插入方向前端部贯穿所述杆颈部的所述底部而与所述衬套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部螺纹卡合,从而将所述杆身固定在所述杆头上。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衬套具有在所述插入方向前端部形成的内螺纹部,所述内螺纹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杆颈部的中心轴线一致。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杆头的凹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杆颈部的中心轴线一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采用所述锤部件的重量比所述衬套的重量重的结构,所述锤部件的重量优选设定为衬套重量的1.5倍以上,更优选设定为2.0倍以上。这是因为,通过设为1.5倍以上,能够更好地发挥低重心效果。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增重部件具有供所述螺钉部件贯穿的贯穿孔,并且能够在重量不同的多个增重部件之间更换。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高尔夫球杆具备:第一锤部件,其的能够拆装的,并且作为所述锤部件而配置在所述跟部侧的位置;第二锤部件,其能够是拆装的,并且配置在所述杆头内的尖部侧的位置;在所述杆头处于正对着目标的球杆面角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锤部件及所述第二锤部件相对于底部接地面处于规定高度,并且分别配置在与球杆面平行的同一面内。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锤部件及所述第二锤部件中至少一方构成为,能够在重量不同的多个锤部件之间更换。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螺钉部件与衬套螺纹卡合,除了能够将杆身与杆头连结以外,还能够同时安装与螺钉部件一起构成锤部件的增重部件,因此,能够使杆头实现低重心设计。而且,由于是增重部件配置在杆身轴线上的结构,所以能够在不对绕杆身轴向的惯性力矩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易于控制的高尔夫球杆。另外,仅通过使锤部件的重量比衬套的重量重,就能够使杆头实现低重心设计。而且,通过自重量不同的多个增重部件中选择并安装在杆头上,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个性安装最合适的增重部件,并且能够广泛地应用本专利技术。而且,以将第一锤部件及第二锤部件配置在跟部侧及尖部侧为前提,这些锤部件相对于底部接地面以规定高度拆装自如地设置在与球杆面平行的同一面内,因此,能够改变第一锤部件及第二锤部件的相对重量差,并且能够在维持重心深度及高度的状态下,仅使重心距离向尖部侧或跟部侧发生位移,由此,能够通过调整有关杆头返回的特性来根据使用者的个性进行调整。而且,通过自重量不同的多个锤部件中选择并安装在杆头上,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个性安装最合适的锤部件,并且能够广泛地应用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自球球杆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图。图2(A)是衬套的主视图,图2(B)是螺钉部件与增重部件一体化而成的锤部件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自球球杆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图。图5是自杆头底面侧观察所述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图。图6(A)是第一锤部件的俯视图,图6(B)是第一锤部件的主视图,图6(C)是第一锤部件的仰视图。图7(A)是第一锤部件的俯视图,图7(B)是第一锤部件的主视图,图7(C)是第一锤部件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于称作一号木杆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10被设为中空,并且具备:杆头顶面11、杆头侧面12、杆头底面13及球杆面14。在杆头顶面11的自跟部15侧朝向杆头底面13的内部,一体地设有筒状的杆颈部16,杆身S的一端侧(前端侧)经由衬套17收纳连结在该杆颈部16内。如图2(A)所示,所述衬套17构成为具备:有底的主体筒20;插口部21,其具备台阶部21A,该台阶部21A位于该主体筒20的图中上端侧且抵靠在杆颈部16的上端;作为插入方向前端侧的细筒部22,其与主体筒20的下端侧相连,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内螺纹23。此外,在将衬套17插入杆颈部16内的状态下,杆颈部16的中心轴线与内螺纹23的中心轴线一致。杆身S的前端侧插入主体筒20内,该杆身S经由粘接剂固定在衬套17上。细筒部22的直径被设为,能够放入形成在杆颈部16的底部16A的贯穿孔16B(参照图3)内。另外,细筒部22经由台阶部24与主体筒20连接设置,台阶部24抵靠在形成杆颈部16的底部的底部16A上。此外,衬套17的重量不受特殊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5.7g的衬套。在所述杆头10的杆头底面13的区域内,在跟部15侧形成有凹部13A。该凹部13A形成为近似圆形的开口形状,其中心轴线被设定成位于与杆颈部16及杆身S的中心轴线大致相同的轴线上。插入凹部13A内的螺钉部件25被设置为能够拧入形成在衬套17的细筒部22内的内螺纹23中,由此,杆身S经由衬套17与杆头10连结。在所述螺钉部件25上,绕其轴向能够拆装地设有配重WT。配重WT大体上形成为圆筒状,在形成于其中央部的通孔(贯穿孔)27内,能够插入螺钉部件25的杆身部分。另外,配重WT由圆筒形的大径部和圆筒形的小径部构成,在大径部与小径部之间形成有锥面部。该锥面部通过使外径从大径部向小径部逐渐变小而形成,锥面部的外表面被设为锥面28。锥面28在圆筒状的配重WT的锥面部的外表面上形成一周。在螺钉部件25的中间部安装有O型环26,配重WT以不能脱落的状态在该O型环26与螺钉部件25的头部之间一体化,由此,在螺钉部件25经由衬套17将杆身S与杆头10连结时,配重WT必然位于杆身S的轴线上。此外,在利用螺钉部件25将锤部件W固定在杆头10上时,配重WT的锥面28与在形成凹部13A的杆头10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台阶接触。也就是说,锤部件W被螺钉部件25拧入,直到锥面28与杆头10的台阶接触,通过使锥面28与台阶接触,使锤部件W的配重WT的中心轴线与杆身S的中心轴线一致。此外,对应于绕配重WT形成一周的锥面28,杆头10的台阶在形成凹部13A的杆头10的内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尔夫球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具备:杆头;杆身,其经由衬套而被连结,该衬套能够插入所述杆头的形成在跟部侧的杆颈部内;螺钉部件,其将所述衬套连结在所述杆颈部的底部;所述杆头在杆头底面上具有位于所述杆颈部的中心轴线上的凹部,在增重部件与所述螺钉部件形成一体而构成锤部件的状态下,使所述螺钉部件自所述凹部向所述衬套的插入方向前端部贯穿所述杆颈部的所述底部,并与所述衬套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部螺纹卡合,从而将所述杆身固定在所述杆头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6.28 JP 2012-144869;2012.11.06 JP 2012-24431.一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具备:杆头;杆身,其经由衬套而被连结,该衬套能够插入所述杆头的形成在跟部侧的杆颈部内;螺钉部件,其具有头部和形成有螺纹的轴部,该螺钉部件将所述衬套连结在所述杆颈部的底部;所述杆头在杆头底面上具有位于所述杆颈部的中心轴线上的凹部,所述杆身使增重部件与所述螺钉部件形成一体而构成锤部件,使所述锤部件自所述凹部向所述衬套的插入方向前端部贯穿所述杆颈部的所述底部,并与所述衬套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部螺纹卡合,所述增重部件成为圆筒状,具有供所述螺钉部件贯穿的贯穿孔,所述锤部件中的至少所述增重部件,在通过贯穿所述贯穿孔的所述螺钉部件与所述衬套的所述插入方向前端部的螺纹卡合而与所述底部接触的状态下,固定在比所述底部更靠底面侧,所述锤部件通过在所述螺钉部件的所述轴部设置防止所述增重部件从所述螺钉部件脱落的O型环而一体化,在所述螺钉部件经由所述衬套将所述杆身与所述杆头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田幸介柴健一郎土田厚志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