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439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控制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交流输入模块、EMI滤波模块、输入整流滤波模块、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模块、直流输出模块、检测保护模块、PWM控制模块和开关切换模块,所述开关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损耗小,而且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控制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交流输入模块、EMI滤波模块、输入整流滤波模块、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模块、直流输出模块、检测保护模块、PWM控制模块和开关切换模块,所述开关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本技术不仅损耗小,而且可靠性高。【专利说明】开关电源控制器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开关电源控制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开关电源控制器启动时,是高压在输入整流滤波后直接直流端起动,这样在关闭控制器后,会使得输入整流滤波中电解电容进行储能,而造成二次启动,从而使得与控制器相配装的负载出现错误动作或者损坏;而控制器的输出过载保护是每当检测到保护点时就直接关闭输出,这样就会造成与控制器相配装的负载启动时瞬间电流过大造成的电源不能启动的问题,必须要提高控制器的电源功率,因此,已有技术中的开关电源控制器不仅损耗大而且可靠性低,使得电源功率不用做的很大就满足了客户对大启动电流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损耗小,且可靠性高的开关电源控制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关电源控制器,包括交流输入模块、EMI滤波模块、输入整流滤波模块、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模块、直流输出模块、检测保护模块、PWM控制模块和开关切换模块,所述交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EMI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EMI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输入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与输出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出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直流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检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检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PWM控制模块输入端电连接,PWM控制模块输出端与开关切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EMI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Xl、CX2、CYl、CY2、共模电感LFl、压敏电阻ZNR1、电阻R1、R2、R3,所述电容CXl的一端与压敏电阻ZNRl的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Fl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Xl的另一端与压敏电阻ZNRl的另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Fl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且电容CXl的两端与交流输入模块电连接,共模电感LFl的第一输出端与电容CYl的一端以及电容CX2的一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l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容CY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X2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Yl的另一端与电容CY2的一端电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一端与电容CY2的另一端电连接,串联后的另一端接电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 检测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20、R21、R22、R23、R24、R25、R26、R29、可调电阻VR1、电容C12、C13、C14、稳压管ZD2、ZD3、U4和光电耦合器U2、U3,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集电极和光电耦合器U3的集电极分别与PWM控制模块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光电I禹合器U2的发射极和光电I禹合器U3的发射极同时接地,光电I禹合器U3的正极同时与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以及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光电稱合器U3的负极同时与电阻R20的另一端、稳压管ZD2的负极、稳压管U4的负极以及电容C12的一端电连接,光电率禹合器U2的正极同时与电阻R25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光电稱合器U2的负极同时与电阻R24的另一端、稳压管ZD2的正极、稳压管U4的正极、可调电阻VRl的一端、电阻R29的一端以及直流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稳压管ZD3的正极电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以及电容C1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同时与可调电阻VRl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29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同时与稳压管ZD3的负极、电阻R26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4的另一端电连接。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本技术包括交流输入模块、EMI滤波模块、输入整流滤波模块、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模块、直流输出模块、检测保护模块、PWM控制模块和开关切换模块,而EMI滤波电路能够减小电网污染;检测保护模块能够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以及与交流输入模块进行电气隔离;PWM控制模块逐周期进行电流检测,相应速度快、且电路工作稳定可靠;开关切换模块工作在开关状态,不仅频率高,且损耗小;本技术是直接通过交流输入模块启动,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因关机后输入电解电容储能造成的二次启动,保证与本技术相配装的负载不会出现错误动作或损坏;本技术的输出过载保护是先通过变压器降低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降低到设定值后才关闭输出,这样就解决了负载启动时瞬间电流过大造成的电源不能启动的问题,使得电源功率不用做的很大就满足了对大启动电流的需求,本技术能够降低电源器件上的应力,同时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损耗,又提高了电源的可靠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图2是图1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2所示,一种开关电源控制器,包括交流输入模块1、EMI滤波模块2、输入整流滤波模块3、变压器4、输出整流滤波模块5、直流输出模块6、检测保护模块7、PWM控制模块8和开关切换模块9,所述交流输入模块I的输出端与EMI滤波模块2的输入端电连接,EMI滤波模块2的输出端与输入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出端与变压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变压器4的输出端与输出整流滤波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出整流滤波模块5的输出端与直流输出模块6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输出模块6的输出端与检测保护模块7的输入端电连接,检测保护模块7的输出端与PWM控制模块8输入端电连接,PWM控制模块8输出端与开关切换模块9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切换模块9的输出端与变压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参见图2所示,为了减小电网污染,所述EMI滤波模块2包括电容CXl、CX2、CYl、CY2、共模电感LF1、压敏电阻ZNR1、电阻Rl、R2、R3,所述电容CXl的一端与压敏电阻ZNRl的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Fl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Xl的另一端与压敏电阻ZNRl的另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Fl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且电容CXl的两端与交流输入模块I电连接,共模电感LFl的第一输出端与电容CYl的一端以及电容CX2的一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l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容CY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X2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Yl的另一端与电容CY2的一端电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l、电阻R2和电阻R3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一端与电容CY2的另一端电连接,串联后的另一端接电源。参见图2所示,为了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以及保证与交流输入端的电气隔离,所述检测保护模块7包括电阻R20、R21、R22、R23、R24、R25、R26、R29、可调电阻VRl、电容Cl2、C13、C14、稳压管ZD2、ZD3、U4和光电耦合器U2、U3,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集电极和光电耦合器U3的集电极分别与PWM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输入模块(1)、EMI滤波模块(2)、输入整流滤波模块(3)、变压器(4)、输出整流滤波模块(5)、直流输出模块(6)、检测保护模块(7)、PWM控制模块(8)和开关切换模块(9),所述交流输入模块(1)的输出端与EMI滤波模块(2)的输入端电连接,EMI滤波模块(2)的输出端与输入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整流滤波模块(3)的输出端与变压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变压器(4)的输出端与输出整流滤波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出整流滤波模块(5)的输出端与直流输出模块(6)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输出模块(6)的输出端与检测保护模块(7)的输入端电连接,检测保护模块(7)的输出端与PWM控制模块(8)输入端电连接,PWM控制模块(8)输出端与开关切换模块(9)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切换模块(9)的输出端与变压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景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创联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