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312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有关于一种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其包括有至少一防水层、至少一供防水层包设之抗拉层、至少一供抗拉层包设之漂浮层及至少一供漂浮层包设之线材,而当于水中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系藉由防水层保护线材,以避免线材发生损坏,且同时藉由抗拉层加以提升电缆结构之强度,预防因拉扯等情事破坏电缆结构,并漂浮层系具有中性浮力而得以漂浮于水中之特性,使电缆结构得以漂浮于水中,藉此防止过多电缆结构沉入水下,导致发生相互卷绕、打结之情事,综上所述,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得以飘浮于水中,且避免发生缠绕并抗拉之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为有关于一种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其包括有至少一防水层、至少一供防水层包设之抗拉层、至少一供抗拉层包设之漂浮层及至少一供漂浮层包设之线材,而当于水中使用本技术时,系藉由防水层保护线材,以避免线材发生损坏,且同时藉由抗拉层加以提升电缆结构之强度,预防因拉扯等情事破坏电缆结构,并漂浮层系具有中性浮力而得以漂浮于水中之特性,使电缆结构得以漂浮于水中,藉此防止过多电缆结构沉入水下,导致发生相互卷绕、打结之情事,综上所述,令本技术达到得以飘浮于水中,且避免发生缠绕并抗拉之实用进步性。【专利说明】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
本技术为提供一种电缆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得以飘浮于水中,且避免发生缠绕并抗拉的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而言,习用电缆线其固定方式,系多于间隔一定距离处,设置至少一固定装置,以供局部固定电缆线,进而避免电缆线因各种因素发生偏离预定位置之情事,且增加固定电缆线之强度,以避免因电缆线受到拉扯使固定装置受到破坏,甚至令电缆线两端与其他设备连结处发生破坏,以引发各种灾害。而习用电缆线用于连接水中设备时,由于水中除了有前后左右的横向位移外,系有上下的纵向位移,以此需要放置较长的电缆线于水中,以提供较大的活动范围,不过电缆线于水中的部分系仅能藉由其重量往水底沉下,但,为了提供较大的活动范围而放置之较长的电缆线,系极易因水流或水中设备移动等情事而发生卷绕、打结,且若操作水中设备者未加以注意,系有可能发生缠绕操作水中设备者之情事,并若用于浅海处,电缆线沉下之部份系极易与礁石等发生磨擦,导致电缆线破损。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电缆结构得以飘浮于水中,以避免因电缆结构沉入水下部份过长而互相卷绕、打结。提升电缆结构整体抗拉强度,以避免于使用中因水流等情事受到破坏。一种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其系具有至少一防水层,且该电缆结构系包括:至少一抗拉层,该抗拉层系供该防水层包设;至少一漂浮层,该漂浮层系供该抗拉层包设;及至少一线材,该线材系供该漂浮层包设。其中该防水层系由热塑性聚胺酯材所构成。其中该电缆结构系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定位装置。其中该线材与该漂浮层之间系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抗拉层。其中该第二抗拉层背离该线材之侧处系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第二线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主结构系包括有至少一线材,而线材系包设有至少一漂浮层,且漂浮层系包设有至少一抗拉层,并抗拉层系包设有至少一防水层,而其中线材系为光纤与导电线其中之一者,或同时具前述两者而当于水中使用本技术时,防水层系保护线材不与水接触,且于电缆结构受到拉扯时,系藉由抗拉层提升电缆结构之强度以抵抗拉扯之力量,预防电缆结构受到破坏,并以漂浮层本身所具有之中性浮力,使电缆结构得以漂浮于水中,同时藉由其中性浮力令电缆结构自然变更沉入水下之长度,避免因水下的电缆结构过长,导致发生相互卷绕、打结的情事,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电缆线所存在之极易发生卷绕、打结情事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避免发生缠绕并抗拉之实用进步性。所以,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得以飘浮于水中,且避免发生缠绕并抗拉的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专利技术专利者。【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利弊完全了解。请参阅第一图及第二图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其系具有至少一防水层1,且电缆结构系包括有至少一抗拉层2、至少一漂浮层3及至少一线材4,而抗拉层2系供防水层I包设,而漂浮层3系供抗拉层2包设,而线材4系供漂浮层3包设,且线材4系为光纤或导电线其中之一者,或同时具光纤及导电线。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请同时配合参阅第一图至第三图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实施示意图、剖面示意图及使用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于水中使用本技术时,防水层I包设于电缆结构外侧,以保护线材4不与水接触,而设于防水层I与漂浮层3间之抗拉层2系供提升电缆结构之强度,以避免电缆结构于受到拉扯时发生破坏,且系因漂浮层3本身密度小于水,故其系具有中性浮力,藉此使电缆结构得以漂浮于水中,并前述之漂浮于水中系界定为包含有完全受水包覆且呈漂浮态样之情事及局部凸出水面且呈漂浮之态样之情事,再因电缆结构其一端系连结有至少一水中设备5,故其一端系因水中设备5带动而沉入水下,但电缆结构系藉由其浮力产生一股上拉力,使沉入水下之电缆结构随时都可自然保持在最短的长度,过长的部份系自然漂浮回水面,而水中设备5移动时系自然带动所需之长度沉入水下,避免位于水下之电缆结构过长,导致发生相互卷绕、打结之情事。请参阅第四图所示,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之使用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系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定位装置6 a,藉此以供确认电缆结构目前所在位置。请参阅第五图所示,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其系包括有至少一防水层I b、至少一供防水层I b包设之抗拉层2 b、至少一供抗拉层2 b包设之漂浮层3 b及至少一供漂浮层3 b包设之线材4 b,此外,线材4 b与漂浮层3 b之间系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抗拉层7 b,使线材4 b受到更好的保护,且第二抗拉层7 b背离线材4 b之侧处系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第二线材8 b,藉此于使用上更为多样化,另,上述仅为本技术其中之一实施态样,其态样不设限于此。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技术之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所以,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技术使用时,与习用技术相较,着实存在下列优点:一、藉由漂浮层3使本技术具有得以飘浮于水中,且避免发生缠绕之实用进步性。二、藉由抗拉层2使本技术具有抗拉之实用应用性。三、藉由可分解之环保材质构成本技术,令本技术具有实用环保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技术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专利技术,为符合技术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技术,以保障技术人的辛苦专利技术,倘若钧局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专利技术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权利要求】1.一种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系具有至少一防水层,且该电缆结构系包括:至少一抗拉层,该抗拉层系供该防水层包设;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中设备用电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系具有至少一防水层,且该电缆结构系包括:?????至少一抗拉层,该抗拉层系供该防水层包设;?????至少一漂浮层,该漂浮层系供该抗拉层包设;及?????至少一线材,该线材系供该漂浮层包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钦勇
申请(专利权)人:友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