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8056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技术。使切换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切换轴,从收容旋转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分突出,并且,将使切换轴进行动作的电动促动器配置在从收容部分的表面上的突出有切换轴的部分离开的位置。在沿着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穿过突出有切换轴的部分的铅垂线更靠壳体侧,并且,在沿着切换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与壳体的收容部分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技术。使切换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切换轴,从收容旋转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分突出,并且,将使切换轴进行动作的电动促动器配置在从收容部分的表面上的突出有切换轴的部分离开的位置。在沿着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穿过突出有切换轴的部分的铅垂线更靠壳体侧,并且,在沿着切换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与壳体的收容部分重叠。【专利说明】动力传递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利用车辆用的自动变速装置或并用内燃机和电动马达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的动力传递装置这样的传递动力的装置。在这样的动力传递装置上,设置有以机械方式锁止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某个旋转构件(例如,齿轮)的停车锁止机构或变更变速比的变速机构等的进行各种动作的动作机构。用户通过对操作构件(例如,变速杆或挡位开关)进行操作,能够控制这样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状态(例如,停车锁止机构的锁止状态或变速机构形成变速比的状态)。在此,采用对操作构件的操作进行电检测并利用电动促动器(例如,电动马达)来控制动作机构的动作状态的系统(还称为“线控换挡系统”)。若利用线控换挡系统,则能够提高操作构件的配置和操作构件的操作方法各自的自由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921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因附加地设置电动促动器而存在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情况。而且,针对以抑制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方式配置电动促动器的情况,实际上并未进行足够的研究。本技术的主要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能够利用以下的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适用例I为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在车辆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构件,其为了传递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机构,其能够实现包含第一动作状态和第二动作状态在内的多个动作状态,切换轴,其切换所述动作机构的动作状态,电动促动器,其输出用于操作所述切换轴的动力,控制传递机构,其将所述电动促动器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切换轴,壳体,其至少收容所述旋转构件;所述壳体在与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覆盖所述旋转构件的部分中,包含收容所述旋转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分;所述切换轴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部分向所述收容部分的外侧突出;在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电动促动器配置在和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部分的表面上的与让所述切换轴从所述收容部分突出的部分不相重叠的其他部分相向的位置上;在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部分的让所述切换轴从所述收容部突出的部分的铅垂线更靠所述壳体侧;在沿着所述切换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部分重叠。根据该结构,在和收容部分的表面上的与让切换轴从其突出的部分不同的部分相向的位置上配置电动促动器,并且,在沿着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穿过收容部分的让切换轴从所述收容部分突出的部分的铅垂线更靠壳体侧,而且,在沿着切换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与壳体的收容部分重叠,因此,与在切换轴的延长线上配置电动促动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水平方向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可能性。适用例2为适用例I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切换轴是通过旋转来切换所述动作机构的动作状态的旋转轴;所述电动促动器具有与所述切换轴平行的输出旋转轴。根据该结构,控制传递机构只要在平行的两根旋转轴(切换轴和电动促动器的输出旋转轴)之间传递旋转即可,因而与电动促动器的旋转轴配置在与切换轴交错(twisted)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控制传递机构的结构简单化。因此,能够降低控制传递机构的大小变大的可能性。其结果,能够降低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可能性。适用例3为适用例I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对所述电动促动器进行驱动的促动器驱动电路;所述电动促动器配置在所述控制传递机构的一侧;所述促动器驱动电路配置在所述控制传递机构的与电动促动器一侧相反的一侧。根据该结构,促动器驱动电路和电动促动器之间被控制传递机构分离,因而能够降低因在促动器驱动电路和电动促动器中的一个产生的热量而使另一个的温度上升的可能性。因此,不需为了分别冷却促动器驱动电路和电动促动器而设置大型的冷却装置(例如,散热器)。其结果,能够降低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可能性。适用例4为适用例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所述车辆上的情况下,所述收容部分配置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上的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侧;所述切换轴向所述收容部分的所述前进方向侧突出;所述促动器驱动电路配置在所述控制传递机构的所述前进方向侧。根据该结构,在车辆前进的情况下,能够借助从车辆的前方流入的风来冷却促动器驱动电路。因此,不需为了冷却促动器驱动电路而设置大型的冷却装置(例如,散热器)。其结果,能够降低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可能性。适用例5为适用例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部分包括倾斜部分,在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该倾斜部分从所述收容部分的让所述切换轴从所述收容部突出的部分朝向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内侧并向斜下方向倾斜;所述电动促动器配置在所述收容部分的所述倾斜部分的下方。根据该结构,在车辆行驶时能够借助在车辆和地面之间流动的风来冷却电动促动器。因此,不需为了冷却电动促动器而设置大型的冷却装置(例如,散热器)。其结果,能够降低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小变大的可能性。此外,本技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通过传递内燃机和电动马达中的至少一方的动力的动力传递方法或装置、设置有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等的方式来实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框图。图2是车辆100的立体图。图3的(A)是动力传递装置200的侧视图,图3的(B)是动力传递装置200的局部主视图。图4是示出了锁止机构25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箱390和收纳在箱390内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箱390的一 X侧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基于第一实施例和变形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A.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框图。该车辆100是所谓混合动力车辆,将内燃机110和电动马达500作为动力源来利用。如图所示,该车辆100具有内燃机110、与内燃机110相连接的动力传递装置200、分别经由驱动轴230L及230R与动力传递装置200相连接的驱动轮120L及120R、功率控制单元150、电池160、电子控制单元130、变速杆140。动力传递装置200具有发电机400、电动马达500、动力分配机构210、差速齿轮220、锁止机构250。这些构件200、400、500、210、220、250收纳在壳体205内。动力传递装置200还具有与锁止机构250相连接的切换轴260(还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在车辆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构件,其为了传递动力而进行旋转,?动作机构,其能够实现包含第一动作状态和第二动作状态在内的多个动作状态,?切换轴,其切换所述动作机构的动作状态,?电动促动器,其输出用于操作所述切换轴的动力,?控制传递机构,其将所述电动促动器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切换轴,?壳体,其至少收容所述旋转构件;?所述壳体在与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覆盖所述旋转构件的部分中,包含收容所述旋转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分;?所述切换轴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部分向所述收容部分的外侧突出;?在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电动促动器配置在和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部分的表面上的与让所述切换轴从所述收容部分突出的部分不相重叠的其他部分相向的位置上;?在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部分的让所述切换轴从所述收容部突出的部分的铅垂线更靠所述壳体侧;?在沿着所述切换轴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电动促动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部分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拓也新智夫石川龙也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