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耐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底部的下表面设计成一下平面,且在该下表面的轴心位置处具有一定位柱;所述耐磨层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与连杆底部下表面相适配的上平面,该耐磨层的下表面设计成内凹的弧面,且在该耐磨层的中部开有供所述的定位柱穿过而使上述油道的口部外露的通孔,并在该通孔的旁开有多个安装孔,在所述的连杆底部的下表面上则开有与该多个安装孔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螺栓穿过各安装孔后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相连接。由于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的连杆与耐磨层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避免传统铜片脱焊问题,使得液压马达连杆组件具有更高的性能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耐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底部的下表面设计成一下平面,且在该下表面的轴心位置处具有一定位柱;所述耐磨层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与连杆底部下表面相适配的上平面,该耐磨层的下表面设计成内凹的弧面,且在该耐磨层的中部开有供所述的定位柱穿过而使上述油道的口部外露的通孔,并在该通孔的旁开有多个安装孔,在所述的连杆底部的下表面上则开有与该多个安装孔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螺栓穿过各安装孔后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相连接。由于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的连杆与耐磨层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避免传统铜片脱焊问题,使得液压马达连杆组件具有更高的性能质量。【专利说明】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马达,具体指一种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
技术介绍
连杆组件是液压马达中一个重要部件,它包括有连杆和耐磨薄片,其中连杆的头部设计成球头,用来与液压马达中的柱塞缸内的柱塞体相球铰连接,连杆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长方形,连杆的底部下表面设计成内凹的弧面,用来与液压马达中的曲轴的偏心套相接触。为了提高连杆底部的耐磨性,上述耐磨薄片焊接在连杆底部的下表面的周缘上,该耐磨薄片一般是铜质薄片,设计成与连杆底部下表面轮廓相匹配的框形结构。采用这样的连杆组件,可以较好地达到耐磨要求。但由于耐磨薄片的厚度较小,在将其焊接到连杆的内凹弧面上时,在经过长期摩擦过程中,容易发生耐磨薄片脱焊现象,从而影响液压马达的性能和质量,最终导致液压马达的损坏。再者,为了将连杆定位在偏心套上,现有连杆底部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开有缺口,一圆环状的卡环卡持在缺口中,以便将液压马达中的多个连杆同时定位在偏心套上,但这种结构导致卡环容易从缺口中滑落,即连杆与偏心套之间的连接牢靠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牢固而能提高液压马达性能和质量的液压马达连杆组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耐磨层,其中连杆的上端具有球头部,所述连杆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上述耐磨层设置在该连杆底部的下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底部的下表面设计成一下平面,且在该下表面的轴心位置处具有一定位柱;所述耐磨层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与连杆底部下表面相适配的上平面,该耐磨层的下表面设计成内凹的弧面,且在该耐磨层的中部开有供所述的定位柱穿过而使上述油道的口部外露的通孔,并在该通孔的旁开有多个安装孔,在所述的连杆底部的下表面上则开有与该多个安装孔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螺栓穿过各安装孔后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相连接。作为改进,所述耐磨层在通孔中心处的厚度为10mm-15mm。优选耐磨层在通孔中心处的厚度为12mm。再改进,在所述耐磨层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开有截面成U形的卡槽。通过将卡环套在每个耐磨层的U形卡槽内,能够将液压马达上的所有连杆同时牢固地定位在偏心套上,避免了卡环易从连杆上滑落的现象。再改进,在连杆的下平面和耐磨层的上平面之间开有用来安装密封圈的密封槽。优选的方式是将所述的密封槽开在所述的连杆的下表面上且靠近所述的定位柱。由于连杆和耐磨层之间以平面方式接触,通过在这两者之间设置密封圈能够有效防止油液通过接触面而泄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的连杆与耐磨层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相对于现有的焊接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简化了加工工艺,而且使得连杆与耐磨层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避免了脱焊的现象出现。另夕卜,在进一步的方案中,通过在耐磨层的上表面两侧开设卡槽,将卡环限位在卡槽内,使得液压马达上的所有连杆同时牢固地定位在偏心套上,避免了卡环易从连杆上滑落的现象,提高了液压马达的性能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的另一个方向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包括连杆I和耐磨层2,连杆I和耐磨层2通过螺栓4连接。连杆I的上端具有球头部11,连杆的柄部12带有锥度,连杆I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13,该油道13设计为阶梯孔,包括油道13上部的小孔部131和油道13下部的大孔部132。大孔部132内固定有固定件3,该固定件可以为螺钉,固定件3螺纹连接在油道13下部的大孔部132内,固定件3上开有轴向贯穿的阻尼孔31,该阻尼孔31与油道13上部的小孔部131相通。连杆I底部的下表面设计成一下平面14,且在该下表面的轴心位置处具有一定位柱16。油道13下部的大孔部132的端部设置在该定位柱16的下端面上。在连杆I的下表面上该定位柱16的旁边开有左右两个螺纹孔15。同时,在连杆I的下表面上且靠近定位柱16开有密封槽17,O形密封圈5安置在该密封槽17内,用于连杆I和耐磨层2接触面之间的密封。耐磨层2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与连杆I底部下表面相适配的上平面22,在耐磨层2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开有截面成U形的卡槽25。该耐磨层2的下表面设计成内凹的弧面21,且在该耐磨层2的中部开有供定位柱16穿过而使上述油道13的口部外露的通孔23。耐磨层2在通孔23中心处的厚度一般设计在IOmm-15mm之间,优选厚度为12mm。同时,在该通孔23的旁开有与连杆I底部的下表面的两个螺纹孔15相对应的安装孔24,螺栓4穿过各安装孔24后与对应的螺纹孔15相连接,从而将连杆I和耐磨层2连接在一起。该耐磨层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优选采用铜质材料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包括连杆(I)和耐磨层(2),其中连杆(I)的上端具有球头部(11),所述连杆(I)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13),上述耐磨层(2)设置在该连杆(I)底部的下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I)底部的下表面设计成一下平面(14),且在该下表面的轴心位置处具有一定位柱(16);所述耐磨层(2)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与连杆(I)底部下表面相适配的上平面(22),该耐磨层(2)的下表面设计成内凹的弧面(21),且在该耐磨层(2)的中部开有供所述的定位柱(16)穿过而使上述油道(13)的口部外露的通孔(23),并在该通孔(23)的旁开有多个安装孔(24),在所述的连杆(I)底部的下表面上则开有与该多个安装孔(24)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15),螺栓(4)穿过各安装孔(24)后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1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2)在通孔(23)中心处的厚度为10mm-1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2)在通孔(23)中心处的厚度为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耐磨层(2)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开有截面成U形的卡槽(2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杆(I)的下平面(14)和耐磨层(2)的上平面(22)之间开有用来安装密封圈(5)的密封槽(1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马达的连杆组件,包括连杆(1)和耐磨层(2),其中连杆(1)的上端具有球头部(11),所述连杆(1)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13),上述耐磨层(2)设置在该连杆(1)底部的下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底部的下表面设计成一下平面(14),且在该下表面的轴心位置处具有一定位柱(16);所述耐磨层(2)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与连杆(1)底部下表面相适配的上平面(22),该耐磨层(2)的下表面设计成内凹的弧面(21),且在该耐磨层(2)的中部开有供所述的定位柱(16)穿过而使上述油道(13)的口部外露的通孔(23),并在该通孔(23)的旁开有多个安装孔(24),在所述的连杆(1)底部的下表面上则开有与该多个安装孔(24)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15),螺栓(4)穿过各安装孔(24)后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1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建良,周莉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欧易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