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715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包括车架(1)和铰接在车架上的支腿(2),还包括设置在支腿与车架之间的蜗轮蜗杆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4)驱动蜗轮蜗杆机构以带动所述支腿与车架绕铰接点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以带动所述支腿与车架绕铰接点相对转动,实现支腿的展开和收回。由于蜗轮蜗杆机构体积较小,工作时占用空间较少,这样便于整机部件的安装布置;此外,由于蜗轮蜗杆机构具有自锁性,支腿展开摆动到位后,不需要额外设置支撑杆或限位液压油缸,支腿收回到位后,也不需要额外设置支腿锁将支腿锁在车架上,这样,可相对减少工程机械的零部件,结构较简单,可节省零部件的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包括车架(1)和铰接在车架上的支腿(2),还包括设置在支腿与车架之间的蜗轮蜗杆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4)驱动蜗轮蜗杆机构以带动所述支腿与车架绕铰接点相对转动。本技术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以带动所述支腿与车架绕铰接点相对转动,实现支腿的展开和收回。由于蜗轮蜗杆机构体积较小,工作时占用空间较少,这样便于整机部件的安装布置;此外,由于蜗轮蜗杆机构具有自锁性,支腿展开摆动到位后,不需要额外设置支撑杆或限位液压油缸,支腿收回到位后,也不需要额外设置支腿锁将支腿锁在车架上,这样,可相对减少工程机械的零部件,结构较简单,可节省零部件的成本。【专利说明】工程机械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如混凝土泵车、起重机等,均具有支腿,在行驶时支腿处于收回状态,在作业时打开支腿将整机支撑于作业场地以防止整机倾翻。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一种工程机械具有车架I’和与车架相铰接的支腿2’,车架I’和支腿2’之间铰接有摆腿油缸3’,通过摆腿油缸3’的伸缩驱动车架I’和支腿2’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支腿收回或展开。这种结构的工程机械的缺点在于,当支腿摆动角度较大时,油缸行程较大,油缸细长,稳定性差;而且,油缸直接驱动支腿,油缸伸缩的同时还必须摆动,扫过的面积较大,其占用的空间是变化的,布置时必须保证其整个工作过程中不与其他零部件相干涉,因此对整机部件的安装布置也有一定影响。如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工程机械具有车架I’和与车架相铰接的支腿2’,车架I’和支腿2’之间铰接有摆腿油缸3’和连杆机构4’,连杆机构4’与车架I’、支腿2’构成四连杆机构,摆腿油缸3’的伸缩驱动该四连杆机构转动,从而驱动车架I’和支腿2’相对转动,进而实现支腿收回或展开。这种结构的工程机械由于其车架I’和支腿2’之间铰接有连杆机构4’,摆腿油缸3’的伸缩行程相对于图1中的摆腿油缸的伸缩行程较小,稳定性稍好,但还是存在着图1中的工程机械的缺点,此外,由于增加了连杆机构4’,结构较复杂,对位置精度要求高,而且由于连杆的重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精度也易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提出一种工程机械,其支腿驱动结构简单,占用的空间小。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车架和铰接在车架上的支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腿与车架之间的蜗轮蜗杆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以带动所述支腿与车架绕铰接点相对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支腿上,蜗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车架上并与蜗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和支腿通过销轴相铰接,所述蜗轮套装在所述销轴上。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蜗杆设置在所述支腿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支腿上并与蜗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和支腿通过销轴相铰接,所述蜗轮套装在所述销轴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的外圆的一部分设置蜗轮齿。进一步地,所述工程机械为混凝土泵车。本技术所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车架和铰接在车架上的支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腿与车架之间的蜗轮蜗杆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以带动所述支腿与车架绕铰接点相对转动。本技术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以带动所述支腿与车架绕铰接点相对转动,实现支腿的展开和收回。由于蜗轮蜗杆机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较少,且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蜗杆均为绕固定轴转动的部件,整个工作过程中,其占用空间不变,在其整个工作过程中也无须考虑与其他零部件相干涉的问题,这样便于整机部件的安装布置;此外,由于蜗轮蜗杆机构具有自锁性,支腿展开摆动到位后,不需要额外设置支撑杆或限位液压油缸,支腿收回到位后,也不需要额外设置支腿锁将支腿锁在车架上,这样,可相对减少工程机械的零部件,结构较简单,可节省零部件的成本。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和支腿通过销轴相铰接,所述蜗轮套装在所述销轴上。这样,蜗轮的回转轴线与销轴的轴心线同轴,车架和支腿两者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线与销轴的轴心线重合,因此蜗轮的回转轴线易于与车架和支腿两者相对转动的轴线重合,便于实现蜗轮安装位置的确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相关技术中工程机械的车体与支腿的一种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工程机械的车体与支腿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支腿处于收回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支腿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车体与支腿部分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蜗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3至附图6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可以为混凝土泵车、起重机等具有支腿的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包括车架I和铰接在车架I上的支腿2,支腿2的数量可为二个、四个或其他数量。当车架I上固定设置有转塔时,支腿2优选与转塔相铰接。所述支腿2与车架I之间还设置有蜗轮蜗杆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4。所述蜗轮蜗杆机构3包括蜗轮31和蜗杆32,蜗轮31固定设置在支腿2与车架I两者之一上,蜗杆32可转动地设置在另一者上,蜗轮31与蜗杆32相啮合。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3中的蜗杆32转动,从而带动蜗轮3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支腿2与车架I绕铰接点相对转动。本技术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以带动所述支腿与车架绕铰接点相对转动,实现支腿的展开和收回。由于蜗轮蜗杆机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较少,且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蜗杆均为绕固定轴转动的部件,整个工作过程中,其占用空间不变,在其整个工作过程中也无须考虑与其他零部件相干涉的问题,这样便于整机部件的安装布置;此外,由于蜗轮蜗杆机构具有自锁性,支腿展开摆动到位后,不需要额外设置支撑杆或限位液压油缸,支腿收回到位后,也不需要额外设置支腿锁将支腿锁在车架上,这样,可减少工程机械的零部件,结构较简单,可节省零部件的成本。如图3所示,此时支腿2处于收回状态,当需要展开支腿2时,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3中的蜗杆32正向转动,从而带动蜗轮31转动,蜗轮31带动所述支腿2绕铰接点相对于车架I转动,直到支腿2运动至图4所示的展开状态。当要收回支腿2时,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3中的蜗杆32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蜗轮31转动,蜗轮31带动所述支腿2绕铰接点相对于车架I转动,直到支腿2运动至图3所示的收回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蜗轮蜗杆机构3的蜗轮3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腿2上,蜗杆32设置在所述车架I上,蜗杆32的两端通过轴承座6安装在所述车架I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车架(1)和铰接在车架(1)上的支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腿(2)与车架(1)之间的蜗轮蜗杆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3)以带动所述支腿(2)与车架(1)绕铰接点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张裕生胡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