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7495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主要由同轴心上下位置安装的框式搅拌器和轴流式搅拌器两部分构成,适合于高粘度物料体系或在工艺操作过程中粘度范围变化很宽的物料体系。本搅拌装置布局美观,结构紧凑,在釜体上方的水平占地空间小,弱化了对釜体上封头管口排布的影响;本搅拌装置兼具框式搅拌器和轴流式搅拌器的优点,通过在不同的物料工况下的灵活操作,可强化釜内物料的传热、传质能力,同时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使设备的生产效率最优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特别是一种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适合于高粘度物料体系或在工艺操作过程中粘度范围变化很宽的物料体系工况。
技术介绍
在化工、石油、食品、制药等生产工艺领域,往往涉及到物料体系的粘度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变化范围很宽,且最高粘度很大的操作工况。例如,聚合反应过程中,在转化率较低的聚合初期,物料体系主要以聚合单体和低粘度助剂为主,体系粘度很低,仅零点几?数十mPa ;随着聚合反应进行,转化率增加,聚合单体逐渐转化为聚合物,在这一过程中,物料体系的粘度开始增加,至聚合反应中后期,物料粘度甚至会增至几万?十几万mPa。针对高粘物料体系的搅拌混合,一般可以选用螺带/螺杆式搅拌器、框/锚式搅拌器等。如专利号ZL00211838.6专利技术了一种适用于粘稠物料的板框式搅拌器,该专利实现了搅拌器的混合作用在全釜范围内的覆盖,在高粘体系下混合效果较好,但是解决不了高粘物料在釜壁的粘附问题,且对于物料粘度范围变化较宽的工况,当物料粘度较低时,在该搅拌器作用下,釜内物料容易形成固体回转区,影响物料的整体混合;专利号ZL200710187925.1专利技术了一种双螺带多层桨叶刮刀式搅拌器,解决了高粘物料体系时的粘釜问题,但是对于釜体中心部分的物料,混合效果不佳,而且在物料粘度较低时,该种搅拌器型式也不完全适用。在大部分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料混合、传热、反应的场合,单轴系搅拌装置都可适用,但对于物料反应条件复杂、物料性质有变化的苛刻工况,单轴系搅拌装置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高粘度物料体系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粘度变化范围很宽的物料体系的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包括上下排布同轴心安装的框式搅拌器和轴流式搅拌器;所述框式搅拌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一机架、第一机械密封装置、空心轴、连接组件、旋转刮板以及框式搅拌桨或螺带式搅拌桨;其中,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机连接,第一减速机置于第一机架上,第一机架支撑在凸缘法兰上;第一机架与第一机械密封装置连接,第一机械密封装置设在空心轴的外部;空心轴的上末端通过卡盘结构与第一减速机进行连接(以实现传动),空心轴的下末端与连接组件固定连接,连接组件通过紧固件连接框式搅拌桨或螺带式搅拌桨;旋转刮板固定在框式搅拌桨的框板或螺带式搅拌桨上(起到刮除釜壁粘料的作用);所述轴流式搅拌器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第二机架、第二机械密封装置、上段实心轴、下段实心轴、联轴器、轴流式搅拌桨;其中,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机连接,第二减速机置于第二机架上;第二机架支撑在第一减速机的箱体上,并用紧固件进行连接;上段实心轴的外部设有第二机械密封装置,第二机械密封装置连接在第二机架上;上段实心轴的上末端通过卡盘结构或紧定螺钉与第二减速机进行连接(以实现传动);上段实心轴的下末端和下段实心轴的上末端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轴流式搅拌桨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下段实心轴上,并通过键进行传动。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变频电机(可调节搅拌器的转速);所述第一减速机和第二减速机为空心直交轴减速机。本技术提供的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的设计原理为,所述搅拌装置为框式搅拌器和轴流式搅拌器复合的双动装置,两组搅拌器同轴心安装,各自的电机电源独立启动。针对物料体系的粘度范围在整个工艺操作过程中变化较宽的工况,在物料粘度较低时,可不启动框式搅拌器或将框式搅拌器的搅拌转速调至较低速,充分启动轴流式搅拌器,此时框式搅拌器的框式桨叶可起挡板作用,避免釜体中部物料固体回转区的形成,釜内流场以强轴向流为主,物料得以充分混合,并加快了物料反应速率;当物料粘度增加时,可启动框式搅拌器,同时将轴流式搅拌器的转速调低,降低功耗,框式搅拌桨可对釜内近内壁区域的物料进行搅拌,连接在框式搅拌桨上的旋转刮板可一并解决物料粘壁问题,而轴流式搅拌器则可使釜内中心区域的物料进行流动,并参与整釜物料的混合,从而防止釜内物料浓度、成分不均,进而消除釜内混合死区。所述搅拌装置布局美观,结构紧凑,将两组搅拌器同轴心上下位置安装,极大地减少了釜体上方的水平占地空间,把对釜体上封头其余管口排布的影响降至最低;搅拌装置兼具框式搅拌器和轴流式搅拌器的优点,通过在不同的物料工况下的灵活操作,可强化釜内物料的传热、传质能力,同时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使设备的生产效率最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的主视图。符号说明:I第一电机;2第一减速机;3第一机架;4第一机械密封装置;5空心轴;6连接组件;7框式搅拌桨;8旋转刮板;9第二电机;10第二减速机;11第二机架;12第二机械密封装置;13上段实心轴;14下段实心轴;15联轴器;16轴流式搅拌桨;17键;18釜体搅拌凸缘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图1中,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由同轴心上下排布安装的框式搅拌器和轴流式搅拌器两部分构成。其中,框式搅拌器,主要包括第一电机1、第一减速机2、第一机架3、第一机械密封装置4、空心轴5、连接组件6、框式搅拌桨7、旋转刮板8。第一电机I连接第一减速机2,第一电机I为变频电机,第一减速机2为空心直交轴减速机;第一减速机2架在第一机架3上,第一机架3支撑在釜体搅拌凸缘法兰18上;空心轴5的外部设有第一机械密封装置4,第一机械密封装置4连接在第一机架3上;空心轴5的上末端通过卡盘结构与第一减速机2进行连接,以实现传动;空心轴5的下末端焊上连接组件6,通过紧固件连接框式搅拌桨7 ;旋转刮板8固定在框式搅拌桨7的框板上,起到刮除釜壁粘料的作用。其中,轴流式搅拌器,主要包括第二电机9、第二减速机10、第二机架11、第二机械密封装置12、上段实心轴13、下段实心轴14、联轴器15、轴流式搅拌桨16、键17等。第二电机9连接第二减速机10,第二电机9为变频电机,第二减速机为空心直交轴减速机10 ;第二减速机10架在第二机架11上,第二机架11支撑在第一减速机10的箱体上,并用紧固件进行连接;上段实心轴13的外部设有第二机械密封装置12,第二机械密封装置12连接在第二机架11上;上段实心轴13的上末端通过卡盘结构或紧定螺钉与第二减速机10进行连接,以实现传动;上段实心轴13的下末端和下段实心轴14的上末端通过联轴器15进行连接;轴流式搅拌桨16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下段实心轴13上,并通过键17进行传动。针对物料粘度范围变化很宽的操作工况,通过合理设置框式搅拌器和轴流式搅拌器的操作转速,可以实现物料的充分混合、快速反应,使生产设备高效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排布同轴心安装的框式搅拌器和轴流式搅拌器;?所述框式搅拌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一机架、第一机械密封装置、空心轴、连接组件、旋转刮板以及框式搅拌桨或螺带式搅拌桨;?其中,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机连接,第一减速机置于第一机架上,第一机架支撑在凸缘法兰上;第一机架与第一机械密封装置连接,第一机械密封装置设在空心轴的外部;空心轴的上末端通过卡盘结构与第一减速机进行连接,空心轴的下末端与连接组件固定连接,连接组件通过紧固件连接框式搅拌桨或螺带式搅拌桨;旋转刮板固定在框式搅拌桨的框板或螺带式搅拌桨上;?所述轴流式搅拌器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第二机架、第二机械密封装置、上段实心轴、下段实心轴、联轴器、轴流式搅拌桨;?其中,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机连接,第二减速机置于第二机架上;第二机架支撑在第一减速机的箱体上,并用紧固件进行连接;上段实心轴的外部设有第二机械密封装置,第二机械密封装置连接在第二机架上;上段实心轴的上末端通过卡盘结构或紧定螺钉与第二减速机进行连接;上段实心轴的下末端和下段实心轴的上末端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轴流式搅拌桨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下段实心轴上,并通过键进行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心双轴双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排布同轴心安装的框式搅拌器和轴流式搅拌器; 所述框式搅拌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一机架、第一机械密封装置、空心轴、连接组件、旋转刮板以及框式搅拌桨或螺带式搅拌桨; 其中,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机连接,第一减速机置于第一机架上,第一机架支撑在凸缘法兰上;第一机架与第一机械密封装置连接,第一机械密封装置设在空心轴的外部;空心轴的上末端通过卡盘结构与第一减速机进行连接,空心轴的下末端与连接组件固定连接,连接组件通过紧固件连接框式搅拌桨或螺带式搅拌桨;旋转刮板固定在框式搅拌桨的框板或螺带式搅拌桨上; 所述轴流式搅拌器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第二机架、第二机械密封装置、上段实心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勇黄明珠余刚占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松混合技术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