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被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末端屏蔽连接器,所述屏蔽连接器环绕内导体依次地设置有:绝缘体、外导体和护套,所述屏蔽连接器包括:连接至所述内导体的内部端子,覆盖所述内部端子的绝缘构件,以及连接至所述外导体的外部端子。所述外部端子包括:覆盖所述绝缘构件的筒形屏蔽部分,压接部分,以及连接所述屏蔽部分与所述压接部分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包括:底板部以及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竖立的侧壁部,并且所述侧壁部具有上端,该上端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外部端子的中心线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将被连接至屏蔽电缆的屏蔽连接器。
技术介绍
如图5所示,已知一种适用于被连接至屏蔽电缆105的屏蔽连接器111,其中屏蔽导体103覆盖在信号导体101周围同时绝缘体102插置在该屏蔽导体103与信号导体101之间,并且护套104覆盖在屏蔽导体103的外周的周围(参看JP-A-2006-310135)。在屏蔽连接器111中,内导体端子112连接至信号导体101的末端,内导体端子112收纳在外导体端子114的大体筒形的管状收纳部分115中,同时电介质113插置在内导体端子112与管状接收部分115之间;并且,外导体端子114还连接至屏蔽电缆105的屏蔽导体103。如图6至8所示,通过将外导体端子114的屏蔽导体压接部分116向着屏蔽电缆105的屏蔽导体103压接,屏蔽连接器111连接至屏蔽电缆105。然而,当屏蔽导体103的一部分被挤压时,存在这样的情况:与屏蔽导体压接部分116相比位于更靠近其远端的所述屏蔽导体103松散并展开。这种松散的屏蔽导体103难以卡止在屏蔽导体压接部分116的末端上的边缘上,由此引起了在屏蔽导体压接部分116中的固定强度的减小。此外,如果增大屏蔽导体压接部分116的压接力以获得固定强度,则在压接位置处的屏蔽电缆105的信号导体101被强烈压缩,因此存在引起诸如导线断裂的问题的可能性。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任何问题地压接屏蔽电缆从而实现良好的连接状态的屏蔽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屏蔽连接器的,其特征在于如下(I):(I)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适于被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末端的屏蔽连接器,所述屏蔽连接器环绕内导体依次地设置有:绝缘体、外导体和护套,所述屏蔽连接器包括:内部端子,该内部端子连接至所述内导体;绝缘构件,该绝缘构件覆盖所述内部端子;以及外部端子,该外部端子连接至所述外导体;其中,所述外部端子包括:筒形屏蔽部分,该筒形屏蔽部分覆盖所述绝缘构件;压接部分,该压接部分压接所述外导体;以及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将所述屏蔽部分与所述压接部分相连接;以及其中,所述连接部分包括:底板部和侧壁部:该侧壁部至少在所述底板部的压接部分侧上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竖立,并且所述侧壁部分具有上端,该上端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外部端子的中心线的高度。根据上述(I)的构造的屏蔽连接器,用于连接屏蔽部分与压接部分的连接部分设置有侧壁部,该侧壁部具有等于或高于外部端子的中心线的高度并且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竖立。因此,在压接所述压接部分时,外导体的末端被侧壁部挤压,并且因此抑制了由于在压接时外导体的末端的横向松散而引起的在压接部分中的固定强度的降低。因此,获得了在压接部分中的足够的固定强度,而无需增大压接力;并且,尽可能地抑制了由增大压接力而引起的、内导体在压接位置处的压缩。因此,屏蔽连接器连接至屏蔽电缆,而不会出现诸如内导体的断裂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屏蔽连接器,该屏蔽连接器没有问题地挤压屏蔽电缆,并因此实现良好的连接状态。在上文中,已简要地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并且,当参照附图通读下文所描述的用于体现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下文称为“实施例”)时,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将更为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所述屏蔽连接器的外部端子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屏蔽连接器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构成根据相关技术的屏蔽连接器的外部端子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根据相关技术的屏蔽连接器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根据相关技术的屏蔽连接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实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所述屏蔽连接器的外部端子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平面图,并且图4是示出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将根据本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11连接至屏蔽电缆I的末端。屏蔽电缆I包括:内导体2 ;绝缘体3,该绝缘体3在环绕内导体2的外周表面的同时,在内导体2的纵向上延伸;外导体4,该外导体4在环绕绝缘体3的外周表面的同时,在纵向上延伸,并且通过编织等方法而形成;以及护套5,该护套5在环绕外导体4的外周表面的同时,在纵向上延伸。在屏蔽电缆I中,内导体2、绝缘体3和外导体4在其与屏蔽连接器11相连接的末端部分处暴露。连接至屏蔽电缆I的末端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11包括:内部端子21、绝缘构件22和外部端子23。内部端子21是由导电金属板形成,并且连接至内导体2。绝缘构件22是由树脂等形成,并且插入在内导体2的外侧。外部端子23是由导电金属板形成,并且连接至外导体4。如图2至4所示,外部端子23包括:屏蔽部分31、压接部分32以及用于连接屏蔽部分31与压接部分32的连接部分33。屏蔽部分31以筒形形成,并且插入在内部端子21的外侧的绝缘构件22收纳在该屏蔽部分31中。压接部分32包括:电缆压接部34和屏蔽压接部35。电缆压接部34具有一对电缆压接片36,并且该电缆压接片36被压接并因此被向内挤压并变形,使得屏蔽电缆I的末端部分被压接。而且,屏蔽压接部35具有一对屏蔽压接片37,并且该屏蔽压接片37被压接并因被此向内挤压并变形,使得从护套5暴露出的、屏蔽电缆I的外导体4的一部分被压接。用于连接屏蔽部分31与压接部分32的连接部分33包括:底板部41和从该底板部41的两侧竖立的侧壁部42,并且该侧壁部42与所述压接部分32的屏蔽压接部35和屏蔽部分31 —体地形成。侧壁部42具有上端,该上端具有等于或高于外部端子23的中心线CL的高度位置。所述中心线CL为穿过外部端子23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点并且在外部端子2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因此,连接部分33设置有由底板部41和侧壁部42环绕的导体收纳空间S。从护套5暴露出的、屏蔽电缆I的外导体4的末端被收纳在导体收纳空间S中。接着,将描述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11连接至屏蔽电缆I的步骤。首先,通过对屏蔽电缆I进行末端处理,依次暴露内导体2、绝缘体3和外导体4。而且,将内导体2插入在内部端子21中并随后压接内部端子21,由此将内部端子21连接到内导体2。随后,将内部端子21插入在装配于外部端子23的屏蔽部分31中的绝缘构件22中,并且接着将屏蔽电缆I的外导体4和护套5的部分放置在压接部分32的屏蔽压接部35和电缆压接部34内。在此状态下,利用压接机压接屏蔽压接部35的屏蔽压接片37和电缆压接部34的电缆压接片36。通过这样做,屏蔽电缆I的外导体4的部分被外部端子23的压接部分32中的屏蔽压接部35压接,并且护套5的部分被电缆压接部34压接。因此,在屏蔽电缆I的末端处,外部端子23以导通状态与外导体4连接,并且因此,屏蔽连接器11被连接至屏蔽电缆I的末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连接屏蔽部分31与压接部分32的连接部分33设置有侧壁部42,该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被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末端的屏蔽连接器,所述屏蔽连接器环绕内导体依次地设置有:绝缘体、外导体和护套,所述屏蔽连接器包括:内部端子,该内部端子连接至所述内导体;绝缘构件,该绝缘构件覆盖所述内部端子;以及外部端子,该外部端子连接至所述外导体;其中,所述外部端子包括:筒形屏蔽部分,该筒形屏蔽部分覆盖所述绝缘构件;压接部分,该压接部分压接所述外导体;以及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将所述屏蔽部分与所述压接部分相连接;以及其中,所述连接部分包括:底板部和侧壁部:该侧壁部至少在所述底板部的压接部分侧上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竖立,并且所述侧壁部分具有上端,该上端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外部端子的中心线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6.20 JP 2012-1390191.一种适于被连接至屏蔽电缆的末端的屏蔽连接器,所述屏蔽连接器环绕内导体依次地设置有:绝缘体、外导体和护套,所述屏蔽连接器包括: 内部端子,该内部端子连接至所述内导体; 绝缘构件,该绝缘构件覆盖所述内部端子;以及 外部端子,该外部端子连接至所述外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田秀典,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